儿童腹痛,超声提示肠系膜淋巴结增大,需要处理吗?
查看病例
门急诊值班经常遇到腹痛就诊的小朋友,腹痛部位多以其脐周为主,呈阵发性发作,多数血常规检查正常,或者提示病毒感染,超声检查提示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而且在治疗上临床医生有过度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倾向。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幼儿期腹痛最常见的病因,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多为肠痉挛及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回结肠区、大肠区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导致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炎,或局部受凉或饮食不节导致肠壁缺血、或交感神经兴奋致肠蠕动紊乱;有的因链球菌感染所致,也有人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但多见于回肠末端。胃肠道细菌、病毒感染也常累及肠系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回盲部的关闭作用使得肠内毒素或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在回肠末端滞留的时间较长而吸收较多,因此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脐周部及右中下腹部。表现为均匀性增大,呈椭圆形,相互聚集,而不融合。
肠系膜淋巴结炎为肠系膜淋巴结的炎性疾病,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腹痛。因为肠系膜淋巴结通常位于右下腹,所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有时类似阑尾炎和肠套叠。一项病例系列研究纳入70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的儿童,通过超声、临床病程观察或手术,有16%的患儿最终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病率可能在升高,这很可能与越来越多地使用诊断性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腹痛患儿有关。肠系膜淋巴结炎是通过超声显示有腹部淋巴结(直径>8mm)而诊断。诊断性影像学示存在增大的淋巴结本身并不能排除阑尾炎的诊断;还有必要证实阑尾结构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胃肠炎(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炎症性肠病和淋巴瘤;病毒感染最常见。一项门诊和住院已经确诊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225例标本进行免疫学检验和细菌培养.结果 从1225例送检标本中检出病毒1097例,其中柯萨奇病毒976例,埃可病毒121例.细菌培养检出细菌118例,阳性率为9.6%;其中溶血性链球菌73例,占61.9%;金黄色葡萄球菌31例,占26.2%;其他14例,占11.9%.结论病毒感染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造成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病原体。
1.要分清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反应性淋巴结肿大。
2.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情况下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或淋巴结肿大的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无原则的使用抗生素。
3.对症治疗:应用解痉止痛及益生菌等对症处理。
最后编辑于 2024-04-02 · 浏览 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