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角度看小儿腹痛常见病因之一|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腹痛部位不固定,以右下腹最多见。
腹痛性质不一,多为间歇性阵发性腹痛,部分为持续性腹痛,腹痛程度多不剧烈。
体格检查:腹部压痛位置不固定,多见于右下腹。
除腹部体征外,还可能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为:腹腔肠系膜间探及多个呈簇状分布的肿大淋巴结,淋巴结周围血流信号稍丰富。

因为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分布,以回肠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最为丰富,加上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其屏障功能差,因此病毒、细菌等感染常累及肠系膜,易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肿大的淋巴结分布于肠管周围,形状类似于一颗颗“大葡萄”,血流信号会比正常淋巴结稍丰富些,所以超声图像上表现更加“多彩”。
鉴别诊断:需注意与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自限性疾病,主要采取支持治疗。
在小朋友患病期间,父母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饮食要规律,在保证孩子营养均衡的情況下,也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让孩子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2)不可暴饮暴食,可以选择少食多餐。
(3)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减少食用容易产气、过热、过硬、过冷的食物。
(4)多吃新鲜的瓜果和蔬菜,保证孩子摄入充分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家长们平时也应注重淋巴结肿大的预防,避免陷入“轻预防重治疗”的误区。
当孩子突发腹痛时,家长千万不要慌张,也不可盲目用药。
及时就医,查明病因,遵照医嘱进行治疗,疾病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