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

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
由于肺组织受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血供,而且肺组织和肺泡间也可直接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大多数肺栓塞不一定引起肺梗塞。
病因
肺栓塞常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合并症,栓子通常来源于下肢和骨盆的深静脉,通过循环到肺动脉引起栓塞,但很少来源于上肢、头和颈部静脉。
血流淤滞,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静脉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促进因素。
因此,创伤、长期卧床、静脉曲张、静脉插管、盆腔和髋部手术、肥胖、糖尿病、避孕药或其它原因的凝血机制亢进等,容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血栓松脆,加上纤溶系统的作用,故在血栓形成的最初数天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最高。
临床表现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
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发生率均达80%以上。胸膜性疼痛为邻近的胸膜纤维素炎症所致,突然发生者常提示肺梗塞。
膈胸膜受累可向肩或腹部放射,如有胸骨后疼痛,颇似心肌梗塞,慢性肺梗塞可有咯血。
其它症状为焦虑,可能为疼痛或低氧血症所致,晕厥常是肺梗塞的征兆。

治疗方法
绝大多数的肺栓塞都是可以治疗的,其治疗随临床类型不同而不同。
近年肺栓塞的治疗研究进展甚快,治疗更趋规范化,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死率为5%-8%,不治疗者为25%-30%。
肺栓塞发病后头二天最危险,患者应收入ICU病房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和血气等。
1.一般处理:使患者安静保暖吸氧;为镇静止痛必要时可给予吗啡、哌替啶等药物;为预防肺内感染和治疗静脉炎应用抗生素。
2.解痉:缓解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肺血管痉挛和冠状动脉痉挛,静脉注射阿托品,如不缓解可重复。也可给罂粟碱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该药也有镇静和减少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3.抗休克:合并休克者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去甲肾上腺素,迅速纠正引起低血压的心律失常,如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维持平均动脉血压>80mmHg、心脏指数>2.5 L/(min·m2)及尿量>50ml/h;
同时积极进行溶栓抗凝治疗,争取病情迅速缓解。需指出急性肺栓塞80%死亡者死于发病后2h以内,因此治疗抢救须抓紧进行。
4.改善呼吸:如并有支气管痉挛,可应用氨茶碱二羟丙茶碱(喘定)等支气管扩张剂和黏液溶解剂。也可用酚妥拉明溶于葡萄糖内静脉滴注,既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又可扩张肺血管。
呼吸衰竭、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可短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
5.溶栓治疗: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重组链激酶、注射用阿替普酶等药物进行溶栓治疗。

最后编辑于 2024-04-02 · 浏览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