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走进藏医(连载之四)———藏医学知识基础篇之———藏医的特色疗法之二————药浴疗法、擦涂疗法、金针疗法

发布于 2005-12-03 · 浏览 3714 · IP 甘肃甘肃
这个帖子发布于 19 年零 16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走进藏医(连载之四)———藏医学知识基础篇之———藏医的特色疗法之二————药浴疗法、擦涂疗法、金针疗法

药浴疗法

藏医药浴疗法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后卧热炕发汗,使腠理开泄,祛风散寒、化瘀活络,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列有专章讲述药浴疗法。13世纪藏医南北两派和新宇妥·元丹贡布等历代藏医名家都著书论述药浴疗法。延用至今,经久不衰。
【疗法介绍】
一、水浴法

水浴法包括天然温泉浴和药浴2种。其中前者最优,治疗外散于肌肤,内伏于骨髓的伤热、毒热及陈旧热和各种疖痈、肢体强直或拘急、背弓腰曲、肌肉干瘦、胃与肾的寒症等都有良好效果。但这里主要介绍无温泉浴条件下需要水浴治疗的药浴法。

1.方剂药物

五味甘露汤:圆柏叶、黄花杜鹃叶各0 5kg,水柏枝、高山麻黄各lkg,“坎巴”(白野蒿)0. 5kg,另加“森等”(青海俗名野山植)0.5kg。以上为主药。

辅助药方:黄精、天冬、迷果芹、喜马拉雅紫茉莉根、蒺藜 各15g,共研细末,待用,名曰五根散。除此之外,根据病情加下 列各方:

上部血盛而致头晕,出现赤巴热症者,白檀香、紫檀香、硫黄各15g,共研末,待用。 因寒、风邪而致的不消化者,寒水石、野姜、岩精(红耳鼠兔粪膏代)、荜茇各15g,共研末,待用。 黄水盛者,白芸香、草决明、黄葵子、朱砂、安息香、文官木各12g,共研细末,待用。

白脉病(各种神经障碍)严重者,麝粪、望月砂各20g,共研细末,加羊粪及碱花亦可,待用。另外,加各种动物骨,高山无毒花蕾等。

2.操作方法

先将五味甘露药,加“森等”用水煮软,加酒曲放入缸中发酵3~5天,取出装入纱袋,置入蒸气反应罐(或铁锅)内,加水250kg浸泡半小时后,煮沸1 小时(用铁锅煮则加满水后煮煎至半锅,取汁,再加水煮至2/3时,取汁,复加水煮至3/10,取汁。将3次煮的汁加在一起,待用),将熬好的药液倒入浴盆(浴桶)内,加白酒0. 5kg,麝香0.5~1g,再取上述的五根散50g 根据所治疾病病情添加的各种方剂50g搅匀,水温38~42℃。患者每天上午、下午2次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药液中,每次20~30分钟。浴后,卧热炕多盖被子发汗淋漓。每疗程7~10天,疗程结束后,休息半月或1 月后再行第2疗程,先后共浸浴3个疗程。

二、缚浴

(1)清热缚浴:将青棵、小麦、米、豌豆、大麦、芝麻、荞麦等磨面加陈旧植物油,加水煮成糊状,热涂于头部,上包扎布条。待干后取之,再按上述热糊几次。此法能敛聚头部黄水,再用吸角将黄水坏血抽吸干净。主治头部外伤引起的黄水坏血充斥;麻花艽、犏牛***加犏牛酪汁拌成糊状物,涂于头,上包扎布条,主治头部热性肿胀;采集各种花蕾(除有毒花)水煮取汁,或水浴或缚浴,主治头部外伤引起的热病窜入脉道;将五味甘露药或麝粪碾碎,放人酒中煮熬成糊状物,缚于所患部位,效同五味甘露药浴;独活根、高山麻黄、甘松等磨粉,用8岁童便调成糊状,缚于外伤肿胀、四肢处,主治肿胀,强直挛急;红景天、高山辣根菜等磨粉加水煮成糊状,缚于患处,主治浊热和扩散热症;山羊粪、麝香用8岁童便调糊,缚之,治麻风和化合毒中毒;**(墙或塔上白石灰)、一尺深处土(畜圈地下土),用尿调糊,缚之,主治珍宝毒中毒。

(2)祛寒缚浴:干酒糟、鼠粪放入酒中煮成糊状,缚之,主治四肢肿胀溃脓;山羊粪、鼠粪加八岁童便煮成糊状,缚在箭镞**遗留于身体部位,主治排出身体遗物;铁棒锤苗、泽漆、箭叶橐吾,狼粪,放入酒糟中煮成糊,缚于患处,主治不消化寒痞瘤,炭疽等;马、驴等的胃中未消化的草热缚,主治浮肿,四肢黄水充斥;鸽子粪放在酒中煮成糊状,缚于瘰疠、疖痈处,促使溃脓;人脚骨、鱼骨、羌活根、狠毒磨粉,用酒煮成糊状,缚于肉痈、骨痈、脉痈处治之;泽漆、高原毛茛、白"坎巴"、迷果芹子、雀粪、酒糟、山柰、荜茇研末水煮成糊状,缚于腹部、膀胱处,主治膀胱结石、胆结石等;人骨、喜马拉雅紫茉莉根各等份磨碎,加水煮成糊状,缚于患处,主治风湿关节炎,妇科风病等;各种动物心脏磨粉,用酒或水煮成糊状,缚于胸部、少腹,主治风引起的神志不清、疯癫、昏厥、妇科风病等;地下一尺深处土(未见阳光)煮于8岁童便中成糊状,缚于四肢,主治瘟病引起的四肢骨头疼痛;各种动物骨砸碎煮干酒中,缚于四肢、脊椎,治风、黄水寒症引起的四肢骨头、椎骨疼痛;油渣饼磨细,用酒煮成糊状,缚于上下体,治上下体肿胀等。

三、蒸法

药物同药浴相同。方法是将五味甘露药等煮于一大锅,上盖一有许多小孔的木板,上铺毛毡毛毯,令患者卧于其上盖被。用蒸气蒸腾治疗药浴所治各病,特别对瘫痪、偏瘫、强直拘挛等疗效更佳。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皆与药浴法相同。

【疗法评析】
一、适应症 四肢强直或挛急,跛跷,疖痈,炭疽,新旧疮疡,各种皮肤病,妇女产后病,肌骨黄水充斥,特别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甚效。
二、禁忌症 发烧,妊娠,严重高血压,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期结核,浮肿等不适宜用此法。
三、原理探讨

《藏医药选编》记载,圆柏枝主治肾病,黄花杜鹃叶平骚扰引发的培根邪等病,水柏枝清肉毒,麻黄扑杀窜人脉中血虫而清肝热,"坎巴"能使血液平衡,兼清黄水而疗关节肿胀。五味配合,具有"祛痰化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壮腰等效能。再加辅助药方、白酒、麝香等,治疗四肢僵直拘挛,胃火衰败,脾血不足,腰风寒,疮疡皮肤等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藏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率达94.3%。可通过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CD8细胞和降低CD4细胞水平而达到对该病的免疫调整作用。
四、注意事项 药浴前停止服用激素与非甾类抗炎药2周以上者才可药浴。治疗期间必须保温、避风湿、卧床休息,食用羊肉汤等热性营养食品,禁止剧烈活动、劳累、风吹雨淋和房事。

擦涂疗法

藏医擦涂法是用药油及软膏涂擦、按摩患处,使腠理开启、气血流通,疏经通络,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专章论述擦涂法。此后的很多藏医名著中都有详尽介绍。
【疗法介绍】
一、油涂法 在头部三会门(百会、囟门、后囟)、手心、足心、第6、7脊椎等处,用野牛浮油涂擦按摩,干后用豌豆面擦搓干净,治心风病及斑疹、疖痈等。隆病失眠,用植物油涂擦按摩隆穴(三会门、第一胸椎等)。全身涂擦植物油、酥油,可使精神旺盛。面部涂擦植物油,揉搓,可使头脑灵活,记忆力增强。疯癫、昏迷症,可用陈旧酥油涂擦按摩。黄水病,皮肤瘙痒,可用马、驴的油脂涂擦按摩。肾病、遗精,用水獭或雪蛙的油脂涂擦按摩腰肾部。虱虮多者,用鹿的油脂涂擦全身。被狗咬伤,应用犬脂擦涂。牛皮癣用猪油调黑硫黄涂擦。痘疹用山羊脂调紫草茸擦涂。陈旧的疱疹疖疮用酥油调檀香末擦涂。视物模糊用鹫脂加猪脂,或牦牛酥油加小茴香末擦涂足心。风病人骨疼痛彻骨者,用干姜、植物油调和外涂。热症失眠,用麝香与白酥油调和涂擦头面及全身。

二、软膏涂法 硫黄、黑硫黄。离娄或铁棒锤苗。水菖蒲、各种动物角锻灰,用童便制成软膏涂擦,可治炭疽。后晒太阳,治银屑、癣等皮肤病。鼠粪、金矿石研末,人乳调和软膏,涂于创伤、炎肿处,可以徘脓、止痛。棘豆(锻灰存性) 、马、驴**调制的软膏涂擦治陈旧疮疡流脓、疖痈等。

白或黑芝麻研碎,调以酪汁,煎成软膏,擦涂,治痛风。 水菖蒲、黄葵子、诃子、毛诃子、余甘子、黄牛***、泥皮(淤泥日晒后卷起的泥皮)共研制成软膏,治跌打皮肤炎肿。

屋梁吊挂烟灰、姜黄、小 檗、 川木香、止泻木子等研末,用犏牛酪汁调和的软膏,治面蔽、疮疹、"且马"等面部皮肤病。

白芥子、水菖蒲。光明盐、唐古特莨菪或山矾叶研未、,用黄牛溲调和软膏,涂于面部,治面蔽、“且马”、痘疹、疱疹等面部疾病。

水柏枝、诃子研末,用8岁童便调和软膏,治中毒症、四肢作肿。

紫檀香、麻花艽、藏黄连研末,用雪水调和成软膏,治胸部的血病疼痛、丹毒、湿疹等。

余甘子、五脉绿绒蒿,用新鲜酥油配制,涂擦全身,治大汗不止,瘟病等热邪逸于皮肤。

屋梁吊挂烟灰、川木香、亚大黄、瑞香狼毒煅炭存性,加盐、酒曲研末,用桶油(奶桶边上结的奶油)调和成软膏涂擦,治皮肤脱落、瘙痒。

黑蛇皮(煅炭)与猪油拌和,涂擦,治肉斑症、牛皮癣等皮肤病。 泽漆、草玉梅研末,加酸奶涂擦于瘙痒处可止痒。

【疗法评析】
一、适应症 皮肤粗糙,精血不足,体力虚衰,年迈衰弱,思虑过度,愁苦不欢,眼目失明,劳累过度,以及失眠等症。特别是一切隆病,均宜用油涂法疗治;痘疹及肌肤作肿、皮肤病,则宜以软膏涂治。
二、禁忌症 凡属食物不化,不思饮食,大腿强直,珍宝中毒,以及水肿、培根病等,不宜涂擦法。
三、原理探讨 油脂有滋润皮肤,开启腠理,杀菌止痛等作用;按摩有疏通经络,调解气血功能。因此,本法利用多种功能,借助药力达到滋润,促进气血通畅,散瘀消肿,除祛病邪等治疗作用,并有滋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 用涂药涂擦头部、面部,第6、第7胸椎,前胸、四肢掌心。全身等部位,待干后,必须要用豌豆面搓干净,不然会激发培根;用惜粑搓干净,不然会激发培根隆合并症。

金针疗法

藏医金针疗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刀等锐利器械,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和部位,排除体内积液、脓血、痞块、异物及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专书一章,对金针穿刺疗法从器械、穴位、方法、效果等方面详尽论述。14世纪,藏医北派强巴·南杰札桑及南派舒卡,年姆尼多吉等很多历代藏医名家,均对此术有详尽叙述。 《四部医典》头、颈、上下体腔及四肢创伤治法各章中,对人体血管分布,神经走向及脏腑等器官的位置都有详尽的描述。并具体指出人体骨胳、肌肉、淋巴等处的凶险位置。公元12世纪,著名藏医昌狄,班旦措吉著的《解剖明灯》,从亲自解剖尸体实践中,绘制出较详细的人体解剖图。这些为金针等外科手术疗法奠定基础。据载,吐蕃王朝赤松德赞(公元?~797)时藏医的手术疗法十分发达。然而,在当时消毒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手术失败是常事,佛教认为切割肌体、血流皮破的手术与本门教规格格不入,后来也就逐渐消亡了。
【疗法介绍】
一、工具
青稞头针,用于心、肺、关节、肾脏等疾病。蛙头刀,用于剔除肝、脾、大小肠的疾病手术。弯刀,用于剔除四肢疾病。矛头针,用于挑除四肢脓液。尖锋扦子,用于头部穿刺。空心蛙头扦子,用于穿刺心包积水。戴胜鸟嘴样扦子,用于穿刺胸部脓窍,引出脓液。笔尖针,用于穿刺水肿和排气。养麦头铜针,用于剔除眼翳。工具皆用上好钢或铜,巧匠精工制作,头细尾粗,全长6横指。

二、穿刺部位

全身共有121个穴位或部位。其中心脏穴位有23个。从乳头6胸椎左右各1 寸3口,为命穴,主治命脉被隆、寒症侵入。第6胸椎左方直向飞檐之中间,穿刺主治命隆。前身,天突穴向下2寸(也有3寸说法)再向左右1 .1 寸处为渡鸦眼,渡鸦眼向外1寸到上肋中部为“果欠”****)。“果欠”穴向下到下肋中间为"果羌"*****)。此5个穴位为肺、心、肝穴,穿刺治体上部气聚集、心扭阻、胸腔胀满、呼吸急促等症。

肺部穴有22个:与肩肿骨并排的肋骨的左右即第7胸椎向左右3寸及此穴上下方1 寸3口,共6口,治母肺痞瘤病。左右腋下方1 寸和2寸、3寸处即为上、中、下肋骨3穴,共6穴,主治肺飞檐--母肺肋的痞瘤病。前胸两边有5条肋骨,各肋骨缝隙中央,有4穴,左右共8个穴位(也就是说,乳头外侧1横指处向上1 横指和从此穴向内1 寸又向上:寸处;从此穴又向内1 横指又1 分处向上1 寸处;从此穴又向内1 横指又1 分处向上1 寸处),皆为子肺穴,主治子肺痞瘤。背部的肺穴是第4、5胸椎各向左右1 寸3口,共6穴,主治隆、培根侵入子肺之疾病。

黑白横隔膜穴即第8胸椎(有说3口的),主治吐酸水,胃肝不适症。另外,此穴直对的前胸处穿刺亦有效。

肝和脾的穴位:共1 4个,其中前身有8穴,后背6穴。乳头向下2寸即横隔膜处(此下方肋骨与胸骨相接点各有4处,之间有3个空隙),向下1 寸处、2寸处、3寸处各1 穴。右边的第1 穴治胃与肝之间的痞瘤症;第2穴主治肝脏下部的痞瘤症;第3穴主治肝脏下端痞瘤症。左边第1 穴主治胃、脾之间的痞瘤;第2穴主治脾下部痞瘤:第3穴主治脾下端痞瘤。背部,第9、第11胸椎各左右3口,主治隆、培根侵入肝、脾的寒性疾病。

肾脏穴位:第14椎(即第2腰椎)左右1寸3口,为肾黑脉 穴。再向外侧1寸为肾种穴。再向外侧1 寸为肾脂穴。从椎尾至黑大肌1 卡长(伸开拇、食指的长度)是髋骨眼,或从肾种向下6横指即为髋骨眼。髋骨眼向四边各1 寸,加髋眼共5穴。另外,在小腿和大腿两外侧皱纹处是脾脏黄水为主的黄水下落2穴,共21穴,穿刺,主治肾寒风、黄水充斥。肾脂和肾种两穴处,易患肾痞瘤病。若摸到硬块发痛,即可确诊,穿刺排除。

胃部穴位:胃部固定穴有9个,还有2 个可以穿透的穴位(从前身一直穿透到后背)和第12胸椎,共12个穴位。9个胃部穴为剑突端下1 寸及其左右各1寸3口,是剑突穴。再向下1 寸,左右各1 寸3口为痞瘤穴。再向下1寸,左右各1 寸3口为等火穴。胃穴中央向左右各2寸处为穿透穴,2口(若肝脏肿大时,不能穿刺此2穴,以免伤着肝脏)。胃部穴位,主治胃痞瘤等。

大肠穴位:共有5个。脐左右1寸为大肠下穴,主治培根隆和寒邪侵入大肠。再向左右各1 寸,共2口,为大肠痞瘤穴。第16椎(即第4腰椎)。

小肠穴位:共有7个。脐下1 寸,左右各1 寸3口,为小肠上穴。再向下1 寸,左右各1 寸3口,为小肠下穴。第17椎(第5腰椎)。

子宫穴位:第13椎(即第1 腰椎)、第15椎、共2穴。主治子宫痞瘤,龙寒症引起的不孕。

睾丸穴位:小腹下部从髋骨眼量1 寸处为下躯的分穴,2口和第18椎穴,共3穴,主治睾丸肿胀、寒性尿频、尿闭等 四肢穴位:四肢的12个大关节各有1穴,共12穴。这12处与上述的2髋骨眼,若被黄水充斥,则可穿刺到骨头或可穿透。

三、分类

金针分热寒两类。热金针有3种:将刀针加热穿刺,主治瘰疬、炭疽、瘿疣、脓肿等;穴位火灸后再穿刺,怀疑穴中有脓包,可以探明,有则排除;先将刀针加热穿刺后再火灸,主治瘰疬、炭疽、陈旧疮伤、痞瘤等。寒金针有3种:刀针不加热穿刺,主治肾性水肿及眼朦胧症、脓肿;刀针不加热穿刺,之后穿刺处火灸,主治溃脓、关节聚水;刀针不加热穿刺,之后用冷石子、冷水喷激,主治肌肉麻木、热性肿胀、头部渗黄水、热性痞瘤、陈旧热症等。一般穿刺要先火灸 再穿刺,之后又火灸,疗效更佳。

四、穿刺的姿势 患者两腿盘坐,两手自然置于膝盖上面,挺直端坐在垫褥上。医生在助手协助下施行穿刺。胃部穿刺于饭后,助手用膝盖顶住患者后背,医者在前行术。颈部穿刺,患者膝盖与手掌着地,臀部放在两脚根,胸部抬高,颈稍弯曲。心脏穴位穿刺,患者将两手上臂贴紧于肋下,下臂伸开,两腿盘坐,双手抓住小腿,背靠柱子。髋骨眼穿刺,患者直立扒在墙上。膝盖、肘关节处穿刺,须将腿、手臂伸直。

五、穿刺方法 总的方法是医者右手拇食指紧夹住针刀离尖端半横指处,左手拇食指按住穴位,刺针。然后右手抓住针刀的腰部,直入肌肉一青稞粒长,可穿透皮肤,再入半横指到达肌肉,逐渐深刺。针刀是否到达骨头或脏腑,须从医生的感觉。手刺程度、病人表情三者观察判断。

具体的方法有直进,可用于头、脊椎、少腹等部位的穿刺;横旋,可用于穿透皮肤和肌肉而不碰及脏腑,如对肝、脾。肾脏等脏腑的穿刺。下刺,即刺穿皮肤后,针刀尖直向下方刺入,用于颈部,肺、心脏、剑突穴3处。上刺,即刺穿皮肤后,针刀尖向上方直刺,用于等火穴、小库(脓包、胸腔空虚间)处,以探找脓点。十字形,刺穿皮肤后,针刀尖向上下左右刺入,用于胃部中间的痞瘤穴和寻找脓点。穿透法,用于胃下穴,犏牛眼(前、后身可以穿透的部位,如鸽子穴及大腿肌皱纹处等)。子不伤母法,用于胸腹部位,不伤及五脏六腑。母不伤子法,用于易发凶险部位的病症,如拔除眼翳。心包积水、肝痞块、肾痞块,凡是脏腑器官外皮隔膜内脓水充斥成包,皆用此法。

总之,皮肌要硬刺。肌肉柔软进针要快。触及骨头有阻碍感,须在骨间刺入。胸腹部位,穿透胸腹腔后徐徐随针刀自然进针,注意力凝注于针刀,若出现好象触及到什么东西而不能进针的感觉和患者面色有变化,发出**时,是针刀已到位的征候。否则,还可小心进针。另外,感觉到进针不畅,有间歇现象也还可缓缓少许进针,直到患者不能耐受时,立即停针。针刀快要接近心脏时,患者若出现神志不清、发颤、翻白眼、针刀突突跳动,即要停针。其他脏器进针若出现上述情况,也要立即停刽。穿刺心包积液,若出现针刀回顶现象,证明已达心包,这时须立即向患者面部喷激冷水,令患者憋住呼吸;再进针一横指便能刺破心包排水。针刀触及肺叶时,患者出现鼻孔张开,微有咳嗽。触及肝、脾时,出现欲呕吐。流口涎。触及肾时,出现肾脏疼痛,肾脉欲离开感觉。出现上述情况,再不能继续进针刀。总之,针刀快接触脏器时,出现针刀被回顶感觉,犹如蛇入鸟巢,雏鸟误认为是母鸟移动身体靠近一样。但是,肝脾肾三脏无特殊的躲避、回顶现象,务须谨慎。腑器有躲避现象,犹如帘子被风鼓动一样。此时进针要慢,否则进之过快过猛,来不及躲闪,有伤及腑器的危险。胃部进针刀,先要穿透外侧薄膜,薄膜与胃壁有1 横指的空隙,当针刀达到胃尖时,出现微硬的感觉,但是有时肝脏肿大占去胃的部位,误认为是胃进针会酿成危险,务必谨慎。当针刀穿透胃壁,会有空荡感觉,进针顺畅。大小肠进针,当穿透肚皮后,针刀有触及粘物、时进时阻的感觉,达到肠内出现欲吐疼痛的痒现象。针刀触及任何痞块会有碰到硬物,刺痛,患者发出**等现象。对于新生的痞块,用针刀割断其周围的接线;对于陈旧痞块则要刺破痞块后,服药排除。对于脓、腹水、气聚集等,穿刺可以直接排除。对头、四肢的关节,穿刺时不要触及骨头。对脊椎两旁肌肉穿刺,针刀可进入1 分深后,根据肌肉柔软、进针通畅等感觉只进针四横指,不能再进。否则危及生命,触及脏腑。四肢的穿透法是关节缝隙中进针刀,缓缓用力直到穿透为止。

六、术后处理

术后,擦干净脓、黄水、血渍,严格消毒。术后2--3 天,出现热症,如发炎、肿痛等,则以《四部医典》扩散伤热一章要求处理(恕不赘述)。脏腑的要害部位若有被针刀刺伤者,按治疗脏腑创伤一章要求处理。术后不久便产生零星龙者,用火上放柏枝炒面等物熏刀口,在四肢掌心等隆穴,用肉豆寇与酥油拌和涂擦。饮以藏糖制的酒和骨汤等有营养饮食,甚至要在隆穴火灸,以抑压龙势的方法处理。刀口出血是受冷的结果,可用墙上垣衣。炒青稞等热熨。水痞瘤破裂、扩散于腑器和肌肤、关节、脉道等,出现肿胀者,用四味或八味石榴散。黄花杜鹃配制的方剂等,内服热性方剂,或用排除水肿方剂、灰药、铁棒锤加骨汤方剂等干黄水药物治疗。

【疗法评析】
一、适应症 一切隆病、培根病、寒症、不消化症、痞瘤、腹水。气聚症、肌肉麻木肿胀,坏血、黄水、脓、关节积水,药物医治无效的其它疾病,均可用金针穿刺治疗。
二、禁忌症 年迈体衰、小儿、意志薄弱者,不听医生嘱咐者,肝脏、脾脏痞瘤惨漏的热水,,热性痞瘤扩散,心脏等五脏六腑受外伤扩散或热性病余留者均不能施木。另外,血、赤巴引起的一切热症,特别是危及生命的脉、脂肪、脏腑的凶险部位,禁用金针穿刺。
三、优缺点 金针穿刺能抑制隆势,增强胃火,破痞瘤,助消化,化解培根和隆聚集,消肿,排黄水、脓血、腹水等。但是,如果不懂得穿刺的适应症是哪些,金针就无法施治,不懂得禁忌症是哪些,也无法施治,反而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出现危险。金针工具的形状、长短、锐钝等不合适,穿刺姿势不当,也就无法获得效果。不懂得具体的穴位,在无穴位处穿刺,骨头会阻之。不懂金针的分类,容易误诊。不懂方法,不能避开凶险部位。总之,全面掌握金针疗法,才会有效,不致于发生不测。
四、注意事项 金针穿刺要特别注意死兆。死兆有触及疾病的死兆,触及要害的死兆及诱发零星隆的死兆。前两者讲穿刺法时已讲过,特别是触及脉道要害,麻木疼痛,必须立即停针;诱发零星隆时,患者出现打呵欠、吐逆、颤抖、四肢翻转等,必须慎重。
五、原理探讨 金针法功能有两种。一种功同中医针法,通过针刺固定穴位,刺激经络,使气血通畅、经疏络通,改善和增强人体免疲功能,达 到治病目的。一种是通过穿刺,排出体内积水、脓血,刺破痞瘤、气聚集等,达到治病目的。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714

3 8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