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指南速递|2024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治和管理指南》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治和管理指南(2024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妊娠中晚期重要妊娠合并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皮肤瘙痒、黄疸、肝功能异常,ICP对母体损伤较小,但升高的胆汁酸可通过胎盘屏障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窘迫,严重时可诱发死胎死产,围绕该疾病,2024年我国制定了最新专家共识,和既往共识相比,对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围产结局、诊断标准、严重程度的分级、终止妊娠时机等进行了更精准阐述,现将该指南核心知识点总结如下:
高危因素
- RISK FACTORS -
- 孕妇年龄(<25 岁或>35 岁)
- 孕前BMI(过低和过高)
- 合并相关妊娠期并发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小板减少症、高脂血症、GDM 以及既往有肝胆疾病史等
- 多胎妊娠、体外受精、剖宫产史、≥2 次流产史
TIPS:
- 中国以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地区发病率最高;建议临床医师排查ICP 的高危因素,尤其是在ICP 高发地区;
- 在ICP孕妇中,GDM、ICP病史、既往胆囊切除术和吸烟史的孕妇更有可能发展为极重度ICP
- 做好妊娠期宣教、妊娠期保健与评估,监测妊娠期血压、血糖、体重增长出现异常等情况,及时发现和控制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 CLINICAL PRESENTATION -
- 皮肤瘙痒
- 常为ICP首发症状,发生于妊娠中晚期(通常在妊娠30周以后)
- 常见部位为手掌和足底,但也可能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皮肤瘙痒常于夜间加剧,可能导致失眠、易怒,甚至抑郁
- 皮肤瘙痒处可见抓痕,通常无皮疹,无原发性皮损,但严重的瘙痒可导致皮肤结节性痒疹,可能被误诊为皮疹
- 妊娠期最常见瘙痒原因为:妊娠特发性皮疹,孕妇出现皮肤瘙痒,需首先排查ICP。
- 黄疸
1.多发生于皮肤瘙痒出现后四周以内,发生率约10-25%
2.偶尔可能出现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情况,但较为少见
- 其他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脂肪泻等
TIPS:
- 如果孕妇于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伴有抓痕、黄疸或消化道症状,推荐临床医师关注上述症状并对孕妇进行ICP 筛查。
- 临床表现常在分娩后1-3周内消失
03 风险
- RISK -
- 产前检查时应告知ICP 孕妇相关围产结局,ICP 主要不良结局包括死胎、早产(包括自发性和医源性)、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子痫前期等
- 死胎发生率:
- 1.ICP孕妇死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CP孕妇,ICP孕妇血清TBA≥40 μmol/L时死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CP孕妇
- 2.37周及以上因ICP死胎发生率1.2%
- 3.TBA≥100 μmol/L时死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约为3.4-5.9%,TBA 10-39及40-99umol/l死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4.2022年RCOG ICP指南中指出: ICP孕妇血清TBA<100 μmol/L时并不会导致死胎发生率升高,仅当血清TBA≥100 μmol/L时,死胎的发生率会显著升高
- 5.尽管ICP孕妇血清TBA水平较低时死胎的发生率较低,但是,当血清TBA<40 μmol/L时,死胎等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仍有增加,需要警惕和重视。
- 早产:
- 1.ICP 可导致治疗性或自发性早产风险显著升高;
- 2.自发性早产的发生率随着孕妇血清TBA水平的升高而增高,TBA水平10~39 μmol/L和40~99 μmol/L时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5.4% 和8.6%,而TBA≥100 μmol/L时早产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达18.2%。
- 子痫前期:
- 1.患有ICP的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增高约5 倍,其中血清TBA≥40 μmol/L 的孕妇风险最高;
- 2.子痫前期通常发生于ICP诊断2~4周后,且所有病例中蛋白尿均先于血压升高出现;
- 当TBA≥40 μmol/L时其他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也会显著升高,包括胎儿窘迫(约19%)、新生儿窒息(5分钟Apgar评分<7分为2%,脐动脉pH值<7为1%)、羊水胎粪污染(约15%);
诊断标准
- DIAGNOSTIC CRITERIA -
- 空腹血清TBA≥10 μmol/L或餐后血清TBA≥19 μmol/L作为ICP的诊断标准
- 但血清氨基转移酶(转氨酶)也是临床诊断ICP时常用的生化参考
- 指标,虽然敏感度没有TBA高,其并非诊断ICP的必要标准;
- 诊断ICP应排除肝炎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同时建议常规行超声检查以排除孕妇的肝胆疾病。
程度分级
- DEGREE GRADING -
- 轻度ICP 诊断标准:
- 1.孕妇空腹血清TBA 水平10~39 μmol/L 或餐后血清TBA 水平19~39 μmol/L;
2.临床症状以皮肤瘙痒为主,无明显其他症状
- 重度ICP 诊断标准:
1.孕妇血清TBA 水平40~99 μmol/L;
2.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值;
3.伴有其他情况,如多胎妊娠、子痫前期、复发性ICP、曾因ICP 致围产儿死亡者等情况之一者;
4.早发型ICP;
- 极重度ICP诊断标准:孕妇血清TBA水平≥100 μmol/L
母胎监测
- MONITORRING -
- 轻度ICP 每1~2 周复查1 次孕妇血清TBA 水平直至分娩;
- 重度和极重度ICP推荐每周复查1 次TBA 水平直至分娩;
- 建议通过胎动、电子胎心监护及超声检查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但胎儿监测并不能减少死胎的发生
药物治疗
- DRUG THREAPY -
- 治疗目的:改善围产结局、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孕妇瘙痒症状。
- 首选药物:熊去氧胆酸
- 1.作用机制:是一种天然亲水性胆汁酸,仅占人体生理胆汁酸的3%~5%,通过抑制内源性疏水性胆汁酸的分泌以降低其水平;通过上调肝脏代谢酶和胆汁酸转运蛋白增加胆汁酸的排泄等。该药物对母体皮肤瘙痒、肝功异常等有所改善,对胎儿或新生儿结局无明显改善;
- 2.参考剂量:
- 1)10~15 mg·kg-1·d-1,可分为每日2次或3次给药;
- 2)若用药2周后症状或生化结果仍无改善,可调整药物剂量,最大剂量可达到21 mg·kg-1·d-1;
- 二线药物:谷胱甘肽前体S‑腺苷甲硫氨酸
- 1.作用机制:通过影响肝细胞质膜的构成及流动性,可增强激素代谢产物的甲基化和胆汁排泄;
- 2.推荐剂量:
- 1)剂量为静脉滴注1 g/d,疗程12~14 d;
- 2)口服500 mg,2次/d;
TIPS:1.无证据表明谷胱甘肽前体S‑腺苷甲硫氨酸治疗ICP有确切疗效并能改善妊娠结局;
2.对于已使用最大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后仍然瘙痒难耐的孕妇,可考虑加用谷胱甘肽前体S‑腺苷甲硫氨酸治疗;
终止时机
- TIMING OF TERMINRATION -
- 轻度ICP 孕妇:妊娠38~40 周告知孕妇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的风险,孕妇权衡利弊后尽可能于妊娠39 周后终止妊娠;
- 重度ICP 孕妇:妊娠36~38 周终止妊娠;
- 极重度ICP 孕妇:妊娠36 周终止妊娠。
- 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可考虑妊娠35~36 周终止妊娠:
- (1)剧烈瘙痒且药物治疗无效;
- (2)肝功能持续恶化;
- (3)既往有ICP 导致妊娠36 周前死胎史;
TIPS:1.妊娠37 周前终止妊娠者,应给予促进胎肺成熟治疗;
2.ICP 孕妇的终止妊娠时机应综合考虑孕妇TBA 水平、孕周、生育史、既往 ICP病史和死胎史、产前检查结果、发病孕周等因素;
终止方式
- METHED OF TERMINATION -
- 首选仍推荐阴道分娩(排除阴道分娩禁忌);
- 轻度ICP且无其他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孕妇,建议计划性引产和阴道分娩;
- 重度ICP:无其他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孕妇,建议计划性引产和阴道分娩,分娩过程依据个体性是否持续胎心监护(合并妊娠期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羊水粪染、胎心电子监护异常等),存在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建议放宽指征剖宫产终止妊娠
- 极重度ICP:持续胎心监护下阴道分娩,特殊情况如前次ICP死胎
- 史、既往不良围产史等,可考虑放宽剖宫产术指征
TIPS:ICP 孕妇阴道分娩和分娩镇痛均按照相应指南执行
随访
- FOLLOW -
- ICP 孕妇分娩后应检测血清TBA 水平和肝功能指标,确定瘙痒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是否恢复正常。因ICP可能与随后的胆石症、肝纤维化、胆管炎、肝胆癌、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关,如果产后6周未恢复正常,应转诊肝脏专科医师以评估是否存在潜在肝胆疾病
- 既往有ICP 病史者再次妊娠需警惕ICP 复发,妊娠早期应检测TBA、肝功能等指标。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妊娠期监测和管理
- 60%~70%的患者再次妊娠时ICP会复发,相比首次妊娠,复发性
- ICP的严重程度不一,如多胎妊娠发生ICP后复发的概率较低;
- ICP孕妇产后应谨慎使用雌孕激素复合的避孕药,以避免ICP的复发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治和管理指南(2024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59(02):97-107.
最后编辑于 2024-03-19 · 浏览 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