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利器——叶酸
叶酸,又名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1941年,由美国科学家Mitchell等人从菠菜中提取。对于正在备孕的妇女和孕妇而言,“补叶酸”是常常提及的话题,那么叶酸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

食物中的叶酸

叶酸多存在于坚果、肉蛋奶、新鲜水果和绿叶蔬菜中,天然叶酸极易被紫外线破坏,新鲜蔬菜在室温下贮藏2-3天,叶酸含量损失50-70%;经过加热烹饪,叶酸含量会损失50-95%;尤其在采用蒸煮炸的烹饪方式时,叶酸的有效摄入量将大大减少。
叶酸的生理转化及作用

正常情况下,摄入体内的叶酸可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下,生成5,6,7,8-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ic acid,FH4)。FH4是叶酸的活性形式,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合成嘌呤和嘧啶,进而促进DNA、蛋白质的合成。除此之外,人体肠道细菌可以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合成叶酸,因此,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一般不易发生叶酸缺乏症。
孕妇缺乏叶酸的危害
然而,对于特殊人群,普通饮食很难满足机体对叶酸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孕妇而言。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生长发育旺盛,DNA合成量大,导致对叶酸需求量大大增加。正常情况下,人类胚胎神经管在妊娠第6周完成闭合,若孕妇在怀孕的前6周内叶酸摄入不足, 生出无脑儿和脑脊柱裂畸形儿的可能性会增加4倍,宝宝发生畸形的风险显著增加。
“补叶酸”的好处
自上世纪90年代,在发现了叶酸可以有效帮助预防出生缺陷后,我国便开始了漫长的叶酸增补普及行动。2009年,《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管理方案》出台,提出要为城乡育龄女性免费发放叶酸增补剂。目前,全国围产期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1987年的27.4/万下降至2017年的1.5/万,降幅达94.5%,从围产期重点监测的23个出生缺陷病种的第1位下降至第12位。根据《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多学科专家共识》推荐:对于一般人群无高危因素的妇女,建议从可能妊娠或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增补叶酸0.4 mg/d或0.8mg/d,直至妊娠满3个月。
超剂量服用叶酸的危害
既然叶酸的效果这么好,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一般人群叶酸补的有效且安全剂量为0.4~1.0mg/d。长期大剂量(>1mg/d) 补充叶酸( 包括叶酸强化食物) 有可能产生健康风险,包括增加某些癌症( 如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 风险、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早期临床表现、加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与其他药物相互干扰、影响锌吸收、降低叶酸吸收率、降低免疫力等。
叶酸的检测方法
对于需要增补叶酸的人群,可以提前检测叶酸代谢能力,辅助判断自己对叶酸的体内转化过程是否高效,如果代谢能力差,普通剂量的叶酸可能不能达到目标增补效果,需要加大剂量或者服用活性叶酸来弥补代谢能力的不足,从而达到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的目的。目前叶酸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 一般可通过检测血清/血浆、红细胞和尿液中的叶酸水平来评价机体叶酸状况;
- 检测叶酸代谢能力相关酶的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应对叶酸的不同代谢能力,以此来个性化推荐叶酸应用量。
最后编辑于 2024-03-19 · 浏览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