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粉碎性骨折的骨块贴合更好?——老年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非手术治疗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65岁
主诉:右上臂畸形、肿痛,活动受限1天。
简要病史:患者1天前跌倒致右上臂畸形、肿痛,活动受限,就诊于当地医院,拍片示右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伤后1天就诊我院,要求保守治疗。
体格检查:右上臂软组织肿胀明显,右肱骨中段压痛广泛,可扪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右手五指感觉、活动正常。
辅助检查:X线片:右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临床诊断:右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治疗经过:入院后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指导功能锻炼。


患者跌倒致右上臂畸形、肿痛,活动受限,就诊当地医院,拍片示右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要求保守治疗,伤后1天转来我院找杨韵琴主任医师诊治。

患肢青紫肿胀明显。

杨韵琴主任医师采用杨氏三步复位法(具体复位方法参看帖子——肱骨中上段粉碎骨折的保守治疗)进行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杨韵琴主任医师指出:肱骨干骨折的小夹板外固定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将外侧夹板用扎带约束至健侧腋窝部位,这样就可以有效牢靠固定,防止外侧夹板失效。

采用长约30厘米、宽约5厘米的医用胶布经外侧夹板远端绕肘关节后方固定到内侧夹板远端,可以有效紧缩夹板远端,也是关键步骤之一,包括夹板的近端也可以同样采用医用胶布紧缩前、后方夹板。

配合一个直角托板固定患肢于屈肘九十度前臂旋后位能更好的防止断端旋转,稳定骨折端,最后再用绷带全部包裹,既整洁美观又有利于防止外固定松动。


固定完成拍片复查示断端稍有分离及成角,这种情况无需即刻手法调整,患肢重力可以自行缓慢纠正断端成角,换药时可以在断端对向挤压,同时指导患者积极进行上臂肌肉紧缩锻炼可以通过肌肉的内夹板作用使骨折端对位更好。


伤后两周拍片复查示断端对位对线良好。


伤后一月余拍片复查示断端对位对线良好,见骨痂生长。


伤后两个月拍片复查示骨痂生长增多,体查局部无压痛及纵轴叩痛、无异常活动,患肢可以自主抬起,拆除外固定。



患者伤后两个月功能恢复情况。
讨论: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如何让碎骨片贴合得更好呢?除了通过我们的牵引纠正整体力线,在骨折断端的对向挤压之外,还可以通过棉垫小夹板的持续加压,积极进行上臂肌肉舒缩锻炼来逐步恢复骨折的解剖形态。


最后编辑于 2024-03-17 · 浏览 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