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Impetigo)
俗称“黄水疮”,又名脓痂疹,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金黄色葡糖球菌
多见于夏秋季,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


【临床特点】
①皮损初起为红斑、丘疹或水疱,迅速转变成脓疱,壁薄、松弛易破。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自觉瘙痒。
②皮损广泛或病情严重者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治疗不及时,病情可迁延,甚至引起败血症或继发急性肾炎。
③新生儿脓疱疮起病急,传染性强,皮损广泛,尼氏征阳性,全身中毒症状重,易并发败血症、肺炎、肾炎而危及生命。
④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脓液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
【治疗原则】
1.注意清洁卫生,避免搔抓而自体接种。
2.争取早期治疗,必要时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一般治疗】
(一)适用于轻型患儿的基础外用治疗
(1)1/8000高锰酸钾溶液,外洗,2次/日。
(2)莫匹罗星软膏,外用,2次/日。
(3)3%硼酸溶液,外洗,2次/日。
(4)夫西地酸乳膏,外用,2次/日。
(二)适用于皮疹广泛者,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加用
(1)阿莫西林,40~50mg/(kg·d),口服,3~4次/日。
(2)头孢氨苄,40-100mg/(kg·d),口服,2-4次/日。
(三)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加用
罗红霉素,5-10mg/(kg·d),口服,2次/日。
【注意事项】
1.使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前注意询问过敏史。
2.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可选择红霉素类药物。
3.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肺炎或肾炎时,按相应疾病治疗。

最后编辑于 2024-03-15 · 浏览 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