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特殊人群双相障碍

发布于 2024-03-12 · 浏览 1064 · 来自 iOS · IP 江西江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5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1.儿童和青少年双相障碍

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参照成人,年龄越小临床特征 越不典型,躁狂发作可表现为易激惹、情绪不稳定等,抑郁发作可表 现为悲伤、言语和眼神交流少等,应注意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 障碍等相鉴别。

应遵循充分评估、综合治疗、药物及剂量个体化、全病程治疗的 原则。常用药物为心境稳定剂(锂盐、丙戊酸盐等)、第二代抗精神 病药(阿立哌唑、喹硫平、鲁拉西酮、哌罗匹隆等)。

体重过低的儿 童用药剂量应参照药品说明书。应遵循以低剂量起始、缓慢加量的原 则。对有适应证的年长儿童可考虑 ECT,年幼儿童则不宜选用。

认知 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也被认为是有益的。应注意共病,如注意缺陷 多动障碍、物质使用障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2.妊娠和哺乳期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的治疗药物均有可能对胎儿及新生儿产生影响,有可能 增加早产及致畸风险,故育龄女性应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妊娠期应避 免使用锂盐(D 级)、丙戊酸盐(D 级)和卡马西平(D 级)。如病 情确需药物治疗,也应避免妊娠早期使用。

如已妊娠,应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服药和停药的利弊,包括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及停药复发对母婴的影响。

停药妊娠患者应在产后尽 快恢复治疗。哺乳期不推荐母乳喂养,尤其是在使用锂盐及拉莫三嗪 时。ECT 致畸风险小于药物,必要时可考虑使用。

3.老年期双相障碍

老年期双相障碍包括老年期首发双相障碍及早发的双相障碍患 者进入老龄。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共病率高,应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

对普通人群有效的药物对老年人同样有效,但要考虑年龄增长带 来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受体可能更敏感, 且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能力均较年轻人群下降,导致药 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锂盐和丙戊酸盐在大多数指南中 仍作为一线推荐,但剂量应减少。

药物治疗前需综合评估躯体情况, 遵循个体化用药、低剂量起始、分次给药原则,有条件时应监测血药 浓度。老年人是合并心血管及糖脂代谢疾病的高发人群,使用第二代 抗精神病药应注意用药风险,严密监测 QTc 间期、糖脂代谢异常等药 物不良反应。

双相障碍 (23)

最后编辑于 2024-03-12 · 浏览 1064

2 8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