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早癌学习笔记6-胃早癌三大经典理论之一·八木一芳mesh-loop理论

我们知道诊断早癌,必要要满足三大要素中的至少两个要素,边界DL+微血管MV+微结构MS,其中微结构部分前面讲过了,今天的重点就是八木一芳教授的微血管mesh-loop理论。
mesh是网格状的意思
loop是环的意思
下图是八木一芳教授的核心理念

前面讲过正常的胃分为胃底腺区域(白区呈pit样)和幽门腺区域(白区呈管状/villi样),伴随pit结构的血管就是呈现规则的网格状血管mesh pattern,伴随管状/villi样结构的血管就是呈现线圈样或环状loop pattern(如下图)。其实简单来讲,腺管比较直立时呈现mesh,腺管倾斜/倒伏时就呈现loop了。

那么与分化腺型癌对应的mesh pattern也是网格状,但是它的血管较正常的血管来讲粗细不均。
mesh pattern分为
1、complete mesh pattern(如下图)
网状血管无断列、消失等现象时,称为完全型mesh pattern。此种形态血管多为高分化型黏膜内癌。

白色虚线为分界线DL,左侧为complete mesh pattern,白区跟右边比较看起来不清晰,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肿瘤沿着基底膜疯狂生长,空间变得拥挤,腺窝密度增加或腺窝变浅导致的。给它做一个醋酸染色或用福尔马林固定后(如下图),腺管开口及白区变得清晰可见。

其实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血管的分布比较均匀,形成网格样时,作为支柱的腺管结构应该是存在的。即使表面微结构有些模糊,从血管的分布情况我们也可以推测出腺管的有无。
2、irregular mesh pattern
网状血管断裂、变细消失或网格内长入不规则血管(下面示意图标注的非常清楚),称为不规则 mesh pattern。此种形态血管多为中分化癌,且SM浸润不少见。


在明确分化癌的前提下,感觉只要稍微有点漂亮,不管怎么样靠都够不上网状结构时就应该怀疑中分化腺癌。
中分化腺癌的癌腺管相互融合或者变小,因此白区容易呈现融合或者模糊等表现,如下图。

loop pattern的血管像
呈现loop pattern的胃癌,其粘膜微结构内可见到不规整的血管,包括“口径不同”和“形状不一致”

loop pattern的白区所见
其实呈loop pattern的胃癌与胃炎白区比较难鉴别。可能有以下4个方面的差异。
1.小型化不规整化(与周围非癌粘膜相比,白区呈小型化、不规整化)
2.不鲜明化(白区不鲜明化,包括类似融合的消失,不鲜明化的特征是血管不成网状,而成袢状(从深层向表层走形的血管),白区形成的粘膜微结构不鲜明,但可辨认,或者醋酸染色后,可显示出绒毛状、颗粒状、乳头状及腺窝上皮样的微结构)
3.形状不一致(白区清晰,但是大小形状各异,IP增宽的分化型胃癌多呈此形态)
4.方向性不同(白区的长轴各异)

实际上,这些表现可合并出现,如下图。

loop pattern联合白区分为
1.绒毛状(由微小绒毛样结构的白区形成,其中可见点状或棒状血管)
2.乳头状/颗粒状(放大像呈颗粒状、乳头状或粗绒毛状,类似于肠上皮化生的乳头状构造,病理像也与乳头构造类似)
3.萎缩粘膜样(为放大像类似萎缩粘膜的分化型胃癌,伴有裂隙状腺窝开口结构的白区周围,与其周围的胃炎粘膜的放大像极其相似 如仅对癌部进行高倍放大观察,则往往难以与胃炎鉴别)
4.脑回状等形态(放大像中,与周围非癌上皮相比,呈现明显粗大脑回状构造。在组织学上,类似于增生粘膜,IP宽,多为具有分支倾向的分化型癌)

以上内容参考微信公众号脾胃科学、还有两张图分别来自微信公众号子镜、芳草杏林,侵删。
最后编辑于 2024-06-19 · 浏览 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