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鉴别诊断
双相障碍由于临床表现多变且有多组临床症状,需要鉴别的疾病较多。
1.抑郁障碍(单相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指只有抑郁发作、而无确切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史的心境障碍。
大部分双相障碍患者首次心境发作通常是抑郁,在未发现躁狂 或轻躁狂发作史时,将抑郁发作患者诊断为抑郁障碍符合诊断原则, 虽然部分患者在之后改诊为双相障碍。
目前诊断标准未区分抑郁障碍 与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但二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双相障碍患者 抑郁往往发作频繁、急性起病或快速缓解、首发年龄小(通常小于 20 岁),具有情感波动性、伴精神病性症状、非典型症状、激越、 自伤、共病、双相障碍家族史等。
评估轻躁狂症状自评量表(HCL-32)、 心境障碍问卷(MDQ)可以辅助区分两者。
2.器质性精神障碍 某些躯体或脑部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脑外伤或肿瘤、癫痫等)及药物(如皮质醇、抗结核药及抗肿瘤药等)可导致患者出现情 感症状。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情绪不稳定等心境发作与原发病密切 相关,详细的病史,体格、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可诱发抑郁、轻躁狂甚至躁狂症状,该病与双相障碍关系复杂,二者有很高的共病率。鉴别主要依据病史、精神活性物 质定性及体格检查(可有阳性体征)。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患者出现 心境发作需待戒除精神活性物质后再次评估其心境,若仍存在症状则 可诊断双相障碍;相反,则考虑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4.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常存在于心境发作期间,若心境发作缓解后精神病性症状随之消失,则诊断为双相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相反,应考虑为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出现情感症状、甚或心境发作,但若心境发作不满足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的诊断要求,则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5.人格障碍 情感不稳定性人格障碍容易与双相障碍相混淆,两者常共病。
人格障碍常起病于儿童期或青春期早期,持续进展,而双相障碍多起病 于青春期后期或成年初期,临床表现呈间歇性,心境稳定剂治疗有效, 缓解期可基本恢复正常。若考虑人格障碍,采集病史时应仔细评估其 成长及人际关系史等以资鉴别。
最后编辑于 2024-03-07 · 浏览 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