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关于生物学宽度的一些思考

发布于 2024-03-05 · 浏览 969 · 来自 Android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6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当牙齿因为龋坏外伤导致牙齿的边缘位于龈下且侵犯了生物学宽度,一般我们会选择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冠延长、正畸牵引、将牙齿往合方拔出一点点)至少使得牙齿边缘的地方与袋底不在同一水平且在袋底的合方(极限情况下,修复体边缘就在牙齿缺损的边缘,不会侵犯到生物学宽度)。

如果不去使用上文提到的技术手段,而是使用全冠直接进行冠修复,就让修复体侵犯到生物学宽度会怎样呢?我想到的会产生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隔湿不良可能导致修复体粘接不牢固,二是修复体边缘侵犯到生物学宽度就会不利于牙周清洁,牙周组织会发生破坏以保证生物学宽度恒定。关于第一个问题,是否可以用器械切除断面周围的牙周膜保证一个可以排龈的空间保证隔湿以便粘冠呢?关于第二个问题,如果修复后定期复诊,做好清洁维护,产生的牙周组织破坏,与通过冠延长主动去修整牙周组织所产生的对牙周组织的破坏,这两种破坏是否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呢?另外选择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材料比如氧化锆、纯钛制作全冠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修复体侵犯生物学宽度从而不利于清洁的弊端有所纠正和相抵呢?

以上是我个人胡思乱想的推论,和权威教科书有壁,但有没有大佬觉得还是有可以尝试一下的价值呢?

最后编辑于 2024-03-05 · 浏览 969

4 3 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