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临床医学生的一点学习感悟



《答案》
大三下学期开学一周了,分享一些学习的感想和思索吧
前两年学习医学基础课的时候,
每一门课的绪论部分,老师都会说到:
“我们这门课,是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是从基础到临床过渡的重要桥梁……”
我就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每门学科都这么说呢,也在潜意识里,忽略了这种桥梁作用,把这些基础课当成一门门割裂的课来学习与背诵,背的很痛苦,考试后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心里问自己“什么是桥梁呢?真的能这样学吗?”
结束了最后一门医学基础课,现在大三下学期正式开始临床课程的时候,心里或许就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
在学皮肤病学的时候,我重新拿起了病理、组胚、细生复习………
在学神经精神病的时候,我重新拿起了系解、药理复习………
……
用网上现在比较时兴的一句话来说,教育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闭环,在医学上面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切实的感受到,所谓临床课程,本质上就是“基础医学+临床疾病”的大综合体。
一个临床疾病,贯穿始终的主线索,一定是“病因、病理表现、临床症状、药物治疗、其他治疗、预防”,而其中任何一项,不正是系解、生理、病理、病理生理、药理……这一门门基础课的实际应用吗。
真正体会到,曾经一位教授在课堂上一句话的深意,“同学们,在你们未来的临床学习中,一定会有一天,会主动回来再次翻开这些基础课的书,这时候你会有最别样的收获。”
是啊,这些基础课,就像是心法一样,不能刻板背诵,这样只能止步于pass考试,而是需要一遍遍循环复习去感悟,去总结修炼,让它成为我们的内功,那么在临床上我们想用的时候,就能随时调用,也才能真正的做到和理解“从基础到临床过渡的桥梁”,我觉得也是临床医学的精髓吧。
我相信 这个答案 也会随着医路漫漫而不断的改变和深刻 那就继续努力去寻求答案吧 与诸君共勉!


最后编辑于 2024-03-03 · 浏览 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