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一文说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引起的肺炎怎么选择抗生素

发布于 2024-03-01 · 浏览 3486 · 来自 Android · IP 江西江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6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离床医学离床医学 推荐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它可以引起医院内肺炎,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对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肺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肺炎,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所在地区的耐药性监测数据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抗生素:

1. **碳青霉烯类**:这类药物对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好的覆盖作用。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正在增加。

2.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这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组合,对许多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效。

3.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

4. **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5. **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6. **多粘菌素**:对于多重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多粘菌素可能是一个选择。

在使用抗生素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药敏试验**:在选择抗生素之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哪些抗生素敏感。

- **联合治疗**:对于严重感染,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 **剂量和疗程**: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来确定。

- **监测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的副作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首选的抗菌药物是复方新诺明,因为磺胺类药物对该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重要的病原菌,可引起机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以及心内膜炎等。本菌种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上通常根据药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没有得到药敏结果前,根据经验首先选择复方新诺明,也可用多西环素、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菌药物。当病情严重用单一抗菌药物疗效较差时,可采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1]。该细菌现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以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最为常见,少数情况下还可引起血流、皮肤软组织、腹腔、颅内等部位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导致的 HAP,病死率高达 50%[2],这可能与其能够借助生物被膜黏附在医用材料(如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等)的能力有关。正确的识别及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


慢性呼吸道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等)、免疫功能低下、重度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肿瘤化疗、重症监护病房 ( ICU) 入住时间长、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长期机 械通气 ( 超过 1~2 周以上)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长期接受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治疗等均为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情况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天然耐药, 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CHINET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2020 至 2022 年资料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介于 1.0%~2.3%,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小于 10.0%[3-5]。2022 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5]如图 1:

img

如何区别定植与感染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应避免病原学标本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就开始抗菌药物治疗, 尤其是呼吸道标本。有研究证实 [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危重患者呼吸道定植比例要远远高于鲍曼不动杆菌。因此,区别定植与感染对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非常重要。区别定植菌与感染菌,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可参考以下几点:


1. 宿主因素, 是否存在基础结构性肺病 ( 如 COPD、支气管扩张、肺囊性纤维化等) 、长期机械通气、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等危险因素;


2. 正在接受抗菌药物 ( 尤其是碳青霉素类抗生素) 治疗的患者, 如果病情一度好转, 复又加重, 在时间上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出现是否相符合;


3. 是否出现与肺炎或其他部位感染相符合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变化(如肺部影像学是否出现新的、或持续的、或加重的肺部渗出、浸润、实变);


4. 从标本采集方法、标本质量、细菌浓度 ( 定量或半定量培养) 、涂片等所见综合评价培养结果临床意义。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一般通过短期的治疗即可以痊愈,主要的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常见的治疗药物有替卡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等。


一、一般治疗


支持治疗:卧床休息 ,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加强护理,尤其是口腔的护理。监测心、肺、肾功能等,还需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原发疾病的处理、局部病灶的清除、水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纠正及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等。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中毒症状严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可给予短期(3~5d)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血培养或者脓液培养的药敏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替卡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等。左氧氟沙星对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杀菌作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快速耐药,因此一般联合其他抗生素使用。


2、联合治疗:联合治疗适用于严重的脓毒症、中性粒细胞缺乏、混合感染患者。常用替卡西林与环丙沙星联合。

三、手术治疗

脓肿引流术:当患者出现肺脓肿、肝脓肿或者其他部位的脓肿,内科治疗无效,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时,可以考虑经皮穿刺放置引流管,引流脓液。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2)
肺炎 (1079)

最后编辑于 2024-03-01 · 浏览 3486

5 26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