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认知疗法
1.主要目的
行为和认知治疗结合,改变个体歪曲认知和非适应性行为
2.排查疾病
抑郁、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障碍、进食障碍和强迫症等·适用人群:认知不恰当导致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人群
3.禁忌人群
没有针对的特殊人群

认知行为治疗简单来说就是将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结合,通过认知和行为的一些理论及技术方法来改变个体歪曲的认知和非适应性的行为。具体说来,行为治疗是以学习理论和实验证据确立的有关原则和方法,改变非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疗法。而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改变个体歪曲认知的心理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用来做什么?
许多心理问题都可以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来处理,包括抑郁、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障碍、进食障碍和强迫症等。此外,该方法还可以治疗一些跟躯体有关的问题,如失眠、吸烟等。

认知行为疗法并没有明确的分类,其治疗方法是灵活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有多种形式,包括:理性情绪疗法、辩证行为疗法、问题解决疗法等,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选择,没有统一的模板。

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历程?
上世界60年代,Beck博士在研究精神分析疗法的过程中,发现了该疗法有效。后来,经过临床试验研究,这种疗法才得到了循证的支持。如今,在西方发达国家,认知行为治疗已经取代精神分析疗法,成为主流的治疗方式。在我国,虽然该疗法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尤其是得了到临床精神科的认可。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该疗法获益。

什么情况下建议患者做认知行为疗法?因为认知不恰当导致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可以使用该疗法,目前被证实该疗法有效果的有以下问题:
1.各种心理障碍抑郁、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2.医学问题睡眠相关障碍、慢性疼痛和心脏疾病。
3.生活问题缺乏自信、自卑、愤怒等。
认知行为疗法需要定期做吗?
1.需要周期治疗,因为心理行为的改变是循序渐进的。
2.通常,在治疗开始时预先设定治疗期限,一般情况下需要20次左右,共需要持续约16周。通常,前4周为一周2次,之后为一周1次。每次治疗的持续时间为45到50分钟。治疗周期的长短取决于治疗问题的难易程度。比如,如果是一个单纯的抑郁症,也没有合并人格方面的问题,可能通过16次到20次治疗,抑郁症就会有明显的好转。
3.但是,如果抑郁症的病程比较长,例如有些患者从十几岁就开始有问题,经过了二三十年后才开始治疗,或者在患有抑郁症的同时还合并人格方面的问题,比如不相信别人,那么治疗时间就需要更长。
4.团体治疗一-般包括6到8名患者加1位治疗师,组成一个封闭的团体(团体固定,一旦开始治疗则不再加入新成员)。团体治疗约20次共16周,每次治疗持续75到90分钟。
5.治疗师应指导团体并在必要时掌控局面,对不依从治疗或进步很小的患者可限制分配给他们的时间,而重新将小组努力的重点放在成功的人或事上。通常情况下,随着治疗的进展,某些患者会退出。团体治疗往往采取面对面的形式。
哪些情况下不宜做认知行为疗法?为了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危险,
以下情况不宜做该治疗:
1.躯体情况不稳定,需要先稳定再治疗。
2.有自杀意念或行为,需要先稳定再开始。
3.重度抑郁障碍(如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受损以至不能参与治疗)。
4.有物质使用障碍,反复中毒的患者可能无法完成该治疗。
5.精神病。
6.有重大生活事件或危机,有分散精力的事件会干扰治疗。
最后编辑于 2024-02-22 · 浏览 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