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转运及储存指南(知识点汇总贴)
前言

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中,标本的正确选择、采集和运送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实验室工作准确和有效的前提。临床常见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通常有血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痰液、尿液、粪便、伤口的脓液、胸水、腹水及泌尿生殖系统的分泌物等,下面是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血液的采集
一套血培养是指从一个穿刺部位抽取血液,分别注入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
采集方法:
1. 采集静脉血:仅在评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采集导管血。血培养宜单独采血,与其它检测项目同时采血,应先接种血培养瓶,以免污染;
2. 采集前做好手卫生,静脉穿刺点选定后,去除血培养瓶的塑料瓶帽,切勿打开金属封口环和胶塞,使用75%乙醇或70%异丙醇消毒,自然干燥60s。(注意采血前检查血培养瓶是否完好无损、是否过期);
3. 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应戴无菌乳胶手套固定静脉;
4. 穿刺点皮肤消毒:
① 三步法:
第一步:75%乙醇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干30s以上;
第二步:1%-2%碘酊作用30s或1%碘伏作用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
第三步:75%乙醇擦拭碘酊或碘伏消毒过的区域进行拖碘。
对碘过敏的患者,在第一步基础上用75%乙醇消毒60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②一步法:
0.5%葡萄糖酸洗必泰作用30s(不适用于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或70%异丙醇消毒后自然干燥(适用于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注意穿刺点消毒后不可再碰触。
5. 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行第二次穿刺,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不应将抗凝血注入血培养瓶。
6. 血液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7. 完成工作后洗手。
注意事项:
1.寒战或发热初起时采集,抗菌药物应用之前采集最佳。
2.成人每瓶采血量8ml-10ml(或按说明书采集);婴幼儿及儿童采血量不应超过患者总血量的1%。
若采血量充足,注射器采集的血液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蝶形针采集的血液反之。
若采血量不足,优先注入需氧瓶。
3.血培养瓶应在2h之内送至实验室孵育或上机;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血培养瓶置于室温下,切勿冷藏或冷冻。
表1.血培养适应症和采集套数
适应症
采集套数
急性脓毒症
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之前,10min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套血培养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前1h-2h内,从3个不同部位采集3套血培养。如24h培养阴性,则再采集两套
疑似菌血症
起始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前,24h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4套,间隔不下于3h
不明原因发热
从不同部位采集2-4套
疑似菌血症(儿科患者)
立即采集血液培养,接种儿童血培养瓶,建议采集2套
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方法1.未拔除导管的情况下,同时从留置管和外周静脉采集血液,各采集一套送检血培养;
方法2.拔除导管的情况下,剪下5cm导管尖端送检培养,同时送检一套外周血液培养
二、脑脊液的采集
采集方法:
1. 患者去枕侧卧位,背部与检查台垂直呈 90°,低头曲颈,使膝部尽量贴近腹部,脊柱前屈,使椎间隙张开便于进针;
2. 确定穿刺点,选择腰 3~腰 4 椎间隙,穿刺点相当于双髂后上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中线相交处;
3. 严格无菌操作,佩戴无菌手套,使用皮肤消毒剂对腰椎穿刺点及其周围 15 cm 区域的皮肤消毒,待消毒剂干燥后(约 1 min)再以 75%的酒精擦拭两遍;
4. 覆盖无菌孔巾,待消毒剂彻底挥发后,用 1%~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行皮内、皮下浸润麻醉,然后垂直缓慢进针椎间棘突间隙,边回吸边注药,回吸注意无回血,充分麻醉后拔针;
5. 左手固定麻醉点,右手进针,对准脊椎间隙刺入皮下,针尖斜向与脊柱平行,穿刺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有落空感进入蛛网膜下腔,采集脑脊液分别放入 3 个无菌螺帽管中,做好标本标记。
注意事项:
1. 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2. 最小标本量要求:细菌≥1 mL,真菌≥2 mL,分枝杆菌≥5 mL,病毒≥2 mL;
3. 腰椎穿刺采集的第一管脑脊液用于生化学检验,第二管用于微生物学检验,第三管可以用于细胞学、分子核酸检验等。分别放入 3 个无菌螺帽管中,做好标本标记和标清顺序。
4. 脑脊液标本应立即送检,一般不能超过1小时。室温转运,不能冷冻脑脊液标本。若培养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氧菌,应将标本置于35℃条件下保温送检。
5. 婴幼儿:可选择腰 4~腰 5 或腰 5~骶 1 椎间隙穿刺进针,以免损伤脊髓。
三、支气管镜标本的采集
(支气管毛刷、BALF)
采集方法:
1.用 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2. 患者去枕仰卧位,操作者站于患者头侧。
3.用局部麻醉药润滑患者两个鼻孔及支气管镜,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经人工气道)导入支气管镜。根据影像学或支气管镜下表现,选取病变段严重区域进行灌洗或采样。
4. BALF:将支气管镜顶端紧密嵌顿在目标支气管段或亚段开口,末端连接无菌样本采集杯和负压吸引器。经操作孔道分 5 次快速注入总量为 60 mL~100 mL 的 37 ℃或室温灭菌生理盐水,每次灌入 20 mL~50 mL 生理盐水后,以合适的负压(推荐小于 -100 mmHg 的负压)吸引回收灌洗液,可直接使用标本采集器送检,也可在无菌操作下吸取10 mL~20 mL BALF(≥5 mL)到带螺帽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
注:每次回吸收量不低于灌入量的5%(总回收率以≥30%为宜)。若每次的回收率均<5%,则要及时停止灌洗以免液体大量潴留于肺内。儿科患者只能灌入(1 mL~2 mL)/kg,通常儿童的回收量不超过10 mL,大于10 mL的儿童标本可离心提高阳性率。
5. 支气管毛刷:将检查用毛刷插入支气管镜,推进毛刷直至推出护套,刷取标本后将刷子抽回护套,取出整个毛刷,用无菌剪刀将刷子头剪下,放入 1 mL 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林格溶液中,立即送实验室。
6. 支气管吸引物:通过支气管镜直接抽吸呼吸道较大管道内的分泌物。
7. 操作结束后,迅速将支气管镜从气道内收回。
注意事项:
1.支气管镜取材的标本会受到上呼吸道菌群的污染,宜进行质量评估;
2. 支气管毛刷标本大概含有 0.001 mL 到 0.01 mL 的分泌物,为避免分泌物干燥引起细菌死亡,毛刷迅速置于 1 mL 的无菌盐水中;
3.BALF 标本必须定量培养,定量结果与临床的相关性优于痰标本;
4. 麻醉剂可抑制细菌生长,也会影响标本的质量。
四、痰标本的采集
采集方法:
1.咳痰
(1) 向患者说明痰和唾液的区别;
(2)带假牙的患者摘掉假牙;
(3) 请患者用清水漱口;
(4)指导患者用力咳出深部痰,勿将唾液和鼻后分泌物当作痰送检;
(5) 立即盖好盖子并拧紧,立即送检;
(6) 最好选择晨起漱口后,咳出的深部痰送检。
2.诱导痰
(1)当咳嗽无痰或少痰时,可采集诱导痰;
(2) 患者先刷牙(口腔粘膜、舌头和牙龈),勿用牙膏;
(3)再用无菌水或生理盐水漱口;
(4)用超声雾化器,患者吸入3% NaCl 约 3 mL~5 mL;(注:有气道高反应者慎用高渗NaCl诱导。)
(5)用无菌螺帽宽口容器收集诱导痰标本。
3. 气管吸引物
通过气管内导管收集标本。
注意事项:
1. 真菌和分枝杆菌诊断宜连续采集多份痰标本;
2. 痰标本不能进行厌氧培养。
五、鼻咽拭子的采集
采集方法:
1. 请患者头部保持不动,去除鼻前孔中表面的分泌物;
2.通过鼻腔轻轻、缓缓插入拭子至鼻咽部;
3.当遇到阻力后即到达后鼻咽,停留数秒吸取分泌物;
4.轻轻旋转取出拭子,置于转运培养基中;
5.用于病毒学检验的拭子,将拭子头浸入病毒运送液,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6.用于细菌学检验的拭子,插回采样装置或适宜的转运装置中。
注意事项:
1.不推荐鼻咽拭子做普通细菌培养,特殊细菌除外,如百日咳鲍特菌、脑膜炎奈瑟菌。
2.若怀疑百日咳鲍特菌感染,需提前通知实验室,准备特殊的转运培养基(Regan-Lowe)。条件许可时可提供接种培养基,直接床旁接种后转运至实验室。
3. 鼻咽拭子不能用于检验鼻窦炎的病原菌。
六、口咽拭子的采集
采集方法:
1.请患者坐下,头后倾,张大嘴,去除鼻前孔中表面的分泌物;
2.采样者用压舌板固定舌头,用涤纶或藻酸钙拭子越过舌根到咽后壁及扁桃体隐窝、侧壁等处;
3.反复擦拭 3~5 次,收集粘膜细胞;
4.轻轻取出拭子,避免触及舌头、悬垂体、口腔粘膜和唾液;
5.拭子插回采样装置中或适宜的转运装置中。
注意事项:
1.对化脓性咽炎,口咽拭子细菌培养主要用于筛查 A 群β-溶血链球菌和溶血隐秘杆菌;
2.当检验口咽拭子中的淋病奈瑟菌时,临床需提前告知实验室;
3. 一般情况下,不单独选用咽拭子标本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宜与鼻咽拭子或鼻咽吸取物联合检验以提高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检出。
七、尿液的采集
采集方法:
1.导尿管尿液标本
1.1 采集直接导尿管尿液
(1)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尿道口;
(2)无菌操作将导管通过尿道插入膀胱;
(3) 弃去先流出的 15 mL 尿液之后,采集尿液到无菌螺帽容器或硼酸转运管。
1.2 采集留置导尿管尿液
(1)夹住导尿管 10 min~20 min 后,用 75%酒精消毒导管采集部位;
(2) 用注射器无菌采集 5 mL~10 mL 尿液;
(3)将尿液转入带螺帽无菌容器或硼酸转运管。
2.中段尿液
(1) 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外阴后,分开阴唇(女性),缩回包皮(男性),开始排尿;
(3) 排出几毫升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液
3. 用于分子诊断的清晨首次尿液
(1)留取少于 30 mL 的清晨首次尿液;
(2) 尿液采集到无菌容器或核酸扩增试验厂商提供的专用转运培养基内送检。
4 .耻骨上膀胱穿刺尿液
(1)使用皮肤消毒剂消毒脐部至耻骨区域;
(2)待消毒剂彻底挥发后,麻醉穿刺部位(耻骨上 2 cm 或 2 横指);
(3) 从膀胱吸取约 20 mL 尿液;
(4) 无菌操作将尿液转入无菌容器内送检。
5.婴幼儿尿液的收集
(1)采样人员用肥皂水或清水洗手;
(2)分开儿童双腿;
(3)用肥皂和水清洗耻骨和会阴区,使之干燥,无粉末、油和护肤品等污染物;
(4)采用儿科尿液收集袋,移去胶条表面的隔离纸;
(5)对于女性儿童,拉紧会阴部皮肤,将胶条紧压于外生殖器四周的皮肤上,固定收集袋于直肠与阴道之间的位置,避免来自肛门区域的污染;对于男性儿童,将收集袋套于阴茎上,将胶条压紧于会阴部皮肤上;
(6)确保胶条牢固地粘于皮肤,胶条的粘贴无皱折;
(7)定时察看收集袋中的尿液(如每隔 15 min);
(8)将收集袋中的尿液倒入无菌容器,室温下立即送检
注意事项:
1.拒收导尿管和长期留置导管的导管尿液;
2.通常情况下,带有留置管的患者 48 h~72 h 就会有定植菌,且常为多种细菌;
3.中段尿液标本不能进行厌氧菌培养;
4. 耻骨上穿刺尿液可避免尿液标本被尿道或会阴部细菌污染。
八、粪便的采集
在感染急性期采集腹泻粪便标本。
采集方法:
1.将粪便排入干燥清洁的便盆,避免使用坐式马桶或蹲式便盆。粪便标本中不宜混入尿液及其它异物,采集过程尽量无菌操作;
2.用无菌竹签挑取标本中异常部分(有粘液、脓液和血液的部分)2 mL~5 mL 粪便悬液或 2 g~5 g 粪便标本置于无菌螺帽容器中,立即送检。
九、直肠拭子或肛拭子的采集
送检原则:
1.婴儿或重症患者腹泻时且暂时没有粪便,才可采集直肠拭子标本检验腹泻病原菌;
2. 肛拭子不宜用于腹泻病原菌培养;
3.常规培养通常针对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国际上还包括弯曲菌属。如果怀疑其他细菌感染,宜先咨询实验室。
采集方法:
1.无菌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湿润,轻轻地插入肛门括约肌上方(约 6 cm~7 cm),旋转,取出,置于运输培养基中,拭子上可见粪便;
2.对于淋病奈瑟菌培养,采集肛环内的肛窦部位,尽量避免粪便污染;
3. 立即将淋病奈瑟菌培养拭子置于运输培养基中, 或在患者床边接种。
十、腹腔标本的采集
1. 腹水的采集
(1)依患者状况和腹水量,酌情取平卧、侧卧或半卧坐位;
(2)确定皮肤穿刺部位或切口的位置;
(3)常规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15 cm 区域的皮肤,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孔巾;
(4)行局部逐层麻醉后,在麻醉部位垂直刺入,放液或抽液后拔针并敷以无菌纱布;
(5)采集 10 mL 或更多液体,置于无菌容器中,室温下立即送检。
2. 腹膜透析液的采集
(1)收集 50 mL 腹膜透析液,置于无菌容器中,室温下立即送检;
(2)同时床旁接种 5 mL~10 mL 腹透液,分别打入接种于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室温下立即送检;
(3)若不能立即送检,血培养瓶可置于 37 ℃条件下孵育。
3.胸水的采集
(1)患者反向坐椅上,两臂置椅背,前额伏手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
(2)用超声或叩诊方法定位穿刺点,常规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 15 cm 区域的皮肤,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孔巾;
(3)2%利多卡因麻醉穿刺部位;
(4)沿肋骨上缘缓慢垂直刺入进针,当针刚进入皮肤,抽空穿刺针后乳胶管内空气,然后用止血钳
夹闭。当针穿过壁层胸膜时,胸水即被吸入穿刺针后的乳胶管,连接 50 mL 注射器,放开止血钳即可抽液;
(5)抽液完毕,拔除穿刺针并敷以无菌纱布;
(6)采集 10 mL 或更多液体,置于无菌容器中,室温下立即送检。
十一、子宫颈内或宫颈标本的采集
采样方法:
(1)用温盐水湿润阴道窥器;
(2)使用阴道窥器轻轻按压子宫,打开窥器,使用藻酸钙、涤纶或没有毒性的棉拭子采集分泌物。或者打开窥器,将拭子插入宫颈管 1 cm~2 cm,转 2 圈~3 圈采集分泌物,必要时停留 20 s~30 s 并转动取样;
(3) 怀疑淋病奈瑟菌时,可以同时采集直肠拭子与子宫颈标本。
十二、男性泌尿生殖道标本的采集
采样方法:
(1) 从尿道挤压分泌物,一根拭子采集分泌物用于培养,保存于转运培养基中送检。另一根拭子采集分泌物用于涂片,将拭子在玻片表面滚动 2 cm~3 cm。
(2)若无分泌物,可将泌尿生殖道拭子插入尿道约 2 cm,轻轻旋转取出。将标本尽快接种于特殊培养基,并置于 35 ℃ CO2环境中培养。接种后的拭子制备涂片用于染色,最好采集两个拭子分别用于涂片和培养。
(3)尿道分泌物革兰染色查到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作为男性淋病患者的诊断依据。
十三、关节液的采集
1. 术前穿刺: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下肢半屈曲位。穿刺部位按常规进行皮肤消毒,待消毒剂彻底挥发后,用局部麻醉药作局部麻醉。用注射器,一般于髌骨外上方,由股四头肌腱外侧向内下刺入关节囊;或于髌骨下方,由髌韧带旁向后穿刺达关节囊。术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再用胶布固定。
2.术中穿刺:同翻修手术同时进行,患者全麻后,消毒铺巾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组织达关节囊,用注射器穿刺抽取关节液
十四、皮肤、结缔组织及伤口标本的标本的采集
1.闭合性脓肿: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抽取脓肿物,无菌转移所有抽吸物至厌氧和需氧转运装置中。
2.开放性脓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 75%酒精擦拭去除表面分泌物,尽可能采集抽吸物,或将采样拭子插入至病灶的底部或脓肿壁取其新鲜边缘部分。
3. 脓疱或水疱:酒精消毒挥发后,挑破脓疱,用拭子收集脓液;较大的脓疱消毒后宜直接用注射器抽取。陈旧的脓疱,去除损伤表面,用拭子擦拭损伤基底。
4.蜂窝织炎液化后宜先注射无菌生理盐水随后抽吸,可以获得足量的标本进行培养。若患者病情迅速进展,或蜂窝织炎没有液化则需要采集组织活检标本。
5. 伤口标本:区分浅表伤口标本、深部伤口标本及外科手术伤口标本。宜从感染进展的前缘采集活检标本。活检标本和抽吸物(脓液、渗出液)优于拭子标本;浅表伤口标本不能进行厌氧培养。
6.烧伤伤口:清洁并清除烧伤创面,有液体渗出时,用拭子擦拭取样。烧伤的组织宜做定量培养,定量检验结果≥105 CFU/g 则可预示有可能进展为创伤相关脓毒症。
7.溃疡或褥疮:用无菌生理盐水或 75%酒精擦拭去除表面分泌物,尽可能采集抽吸物。
十五、耳标本的采集
采集方法:
1.取中耳标本时,若鼓膜完整,先用肥皂水清洁耳道,再行鼓膜穿刺术用注射器抽出中耳内液体;
2. 取中耳标本时,若鼓膜穿孔,通过耳镜用软杆的采样拭子收集液体(仅限于需氧培养);
3. 外耳道:用湿拭子将耳道的碎屑或硬皮除去,用一新拭子在外耳道用力旋转拭子取样。
注意事项:
1.对复杂的、反复的或慢性顽固性中耳炎宜做鼓膜穿刺术;
2.中耳渗出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对临床很有帮。
十六、眼科标本的采集
采集方法:
1.结膜囊分泌物:将植绒拭子用病原体保存液或无菌生理盐水预湿,由内眦部开始从内到外旋转轻拭下方结膜囊和下睑结膜表面(注意内眦部), 采集后立即接种培养基或立即转运;接种后制备涂片,将拭子在载玻片上自内而外滚动涂成直径 1.0 cm~1.5 cm 的近圆形。
2.角膜及结膜刮片:由眼科专业人员采集,角膜刮片推荐用 15 号手术刀片刮取溃疡基底部、溃疡进行缘或损伤部位,将刮取物直接接种于培养基;睑结膜刮片宜翻转上睑暴露睑结膜,固定后,垂直刮擦组织。将刮取物直接涂抹于载玻片上,尽量均匀涂开。
3.房水及玻璃体液:由眼科专业人员采集,将无菌注射器中的标本直接接种于培养基或液体增菌培养基,常规进行苛养菌、真菌及厌氧菌培养,同时直接制片或甩片制片。
标识:
1. 使用具体的解剖部位及类型描述来自眼部的标本,如左眼、右眼、角膜/结膜分泌物、角膜/结膜刮取物、结石、前房液、玻璃体标本等;
2.注明临床诊断。
转运:
所有标本均应当迅速送至实验室。
注意事项:
1.角/结膜刮取物、前房及玻璃体抽吸液量很少,宜在诊室或患者床边采集标本后直接接种培养皿和制备涂片;
2. 结膜感染时,即使只有一只眼睛感染,也宜对两眼的结膜取样,有助于正常定植菌与致病菌的判断;
3.结膜刮片采样可在使用不含防腐剂的表面麻醉剂后进进行,用于细菌、真菌、沙眼衣原体、病毒和阿米巴等培养;分泌物采集不建议使用麻醉。
表2.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见检验标本的转运和储存

最后编辑于 2024-02-18 · 浏览 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