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笔记】主动脉壁间血肿(IMH)
先看一个病例:老年男性,主因肺炎住院,在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腹主动脉扩张并管壁增厚,可见低回声包饶,主动脉内膜平整光滑。







似可见内膜片



增厚管壁完全无增强
超声所见:
腹主动脉远段内径增宽,管壁环形增厚呈低回声,管壁内膜光滑。超声造影:增厚管壁未见增强,管腔面光滑。
超声诊断:考虑腹主动脉远段壁间血肿形成。
主动脉壁间血肿(IMH)
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是由Keukenberg在1920年首次描述,其临床表现和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section,AD)、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有一定得相似性,因此被并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

1.什么是主动脉壁间血肿?
某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壁内出血或主动脉壁内血液进入,但出血或血液进入并未持续,最终在主动脉管壁间形成血肿。目前认为有两种原因:①主动脉内膜小破口形成,血液自主动脉流入,但并没有发展为夹层,破口愈合或血液停止进入,最终在管壁内形成血肿。②主动脉滋养血管破裂,主动脉壁内出血导致壁间血肿形成。目前两种说法都有支持者,小高查阅资料,认为主动脉内膜小破口形成应该是主要原因,因为在很多随访病例中,尤其是Stanford A型壁间血肿都发展成了主动脉夹层。所以,部分IMH可以迅速进展为AD或主动脉破裂,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2.IMH的临床
表现:胸痛或背痛是IMH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特点是突然发生、剧烈撕裂样疼痛,并向周围放射,也被称为"主动脉痛"。病史也很重要!
分型:IMH也可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分型,目前按照Stanford分类法分为A、B两型。Stanford A型:累及升主动脉;Stanford B型:局限于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

当怀疑StanfordA型IMH,高频探头的应用很重要。心包的液体性质确定很重要,直接与临床沟通诊断心包积血,预示不良预后。
3.IMH的鉴别诊断
①IMH和附壁血栓
重点要鉴别点:病史+内膜面是否光滑+短期随访是否吸收

②IMH离AD有多远?


这是文献中的一个病例,平扫主动脉壁新月形增厚,密度略高,增强后发现增厚的主动脉壁无强化,可诊断主动脉IMH,冠状位重建弓部可见内膜破口,局部表现为溃疡样变。扫描第二期便成了AD。
总结:Stanford A型IMH离AD很近!Stanford B型IMH可密切观察,但终生随访是必要的。
参考资料:
1.公众号 志敏超声《主动脉壁间血肿》
2.公众号 心影像《IMH与附壁血栓》、《IMH和AD:到底有多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不可以已。——2024.1.31
最后编辑于 2024-01-31 · 浏览 3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