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磷酸酶(ALP)


有关碱性磷酸酶,先从两张化验单说起,都是ALP高,两者的区别是年龄不同,给出的解释也就不同。那么究竟什么是碱性磷酸酶?有什么功能?哪些情况会增高?增高需要做哪些检查?等等问题,接下来一一解答。


首先碱性磷酸酶是什么?
碱性磷酸酶是一组在pH9~10.5的碱性环境中催化有机磷酸酯水解的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细胞内。 血清中的ALP主要来源于肝脏、骨骼、少部分来自小肠和妊娠期胎盘组织,肾脏也有极少量,肝细胞产生的ALP一般从胆道排入小肠。血清中,ALP 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极少量与脂蛋白、免疫球蛋白形成复合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将ALP分为6种同工酶,从阳极至阴极依次命名为 ALP1-6,其中 ALP1、ALP2、ALP6 均来自肝脏,ALP3 来自骨细胞,ALP4 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而 ALP5 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但临床实践中,还是习惯的将 ALP 根据产生部位分为组织非特异 ALP、肠型 ALP 和胎盘型 ALP。
ALP 的生理功能:
骨骼来源的 ALP 在成骨过程中水解磷酸酯,为羟磷灰石的沉积提供必需的磷酸;同时水解焦磷酸盐,解除其对骨盐形成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成骨过程;
在肝脏,ALP 可下调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分泌活性,以及水解磷酸酯而生成无机磷酸盐供多种组织摄取;
胎盘型 ALP 参与细胞膜对物质的主动运输以及钙、磷代谢,提供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在肠道,肠 ALP 可解除脂多糖的毒性,并促进肠道共生细菌定植,ALP 缺失可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增加、微生态失调、细菌易位和全身炎症反应。
哪些情况下,ALP会增高?
1、生理性增高:ALP活性增高主要与骨生长 妊娠、成长成熟和脂肪餐后分泌等相关。
(1)骨来源的 ALP 升高: ALP 合成于骨基质成熟阶段,在幼儿、青少年等处于骨骼发育期的人群中,由于碱性磷酸酶释放进血液里增多,1~5岁有一个高峰,是成人的2~4倍;10~18岁再有一个高峰,是成人的4~5倍。
因此,在明确没有佝偻病体征、黄疸和肝酶升高、服药病史,生长发育也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处于骨骼生长期的人群的 ALP 升高为生理性升高。骨折愈合时骨转换水平较高,亦可导致骨来源的 ALP 出现生理性升高。
(2)胎盘来源 ALP 升高 :胎盘可释放大量碱性磷酸酶,因此随着孕妇孕周增加、胎盘的逐渐成熟,孕妇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可出现时间依赖性升高,孕晚期最为显著。妊娠期明显升高,可为同龄妇女的3~4倍,分娩后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3)肠来源 ALP 升高:进食大量油腻食物(高脂肪饮食)可导致肠道 ALP 大量释放,造成血液中的 ALP 水平升高。进食大量油腻食物(高脂肪饮食或高糖饮食)可导致肠道碱性磷酸酶大量释放,造成血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高蛋白饮食则血清ALP活力下降。
2、病理性增高
(1)肝胆管梗阻的疾患:
血清ALP水平增高。肝中ALP经胆汁排入小肠。梗阻性黄疸时,由于肝内、外梗阻使胆汁排出不畅,再加上胆汁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可洗脱ALP反流入血,使血中浓度增高。毛细胆管内压亢进时,可诱发ALP生成增加,患者血中ALP浓度呈明显持续性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倍之多。
(2)肝炎或肝硬化: ALP可轻度增高,很少超过正常上限3倍。
(3)原发或继发肝癌:ALP明显升高。 ALP持续轻度升高应考虑肝有无占位性病变。
(4)骨骼系统病变时:血清ALP可有程度不同的升高。如成骨细胞瘤、骨折恢复期、变形性骨炎、佝偻病、转移性骨肿瘤等。
(5)其他疾病: 营养不良、严重贫血、重金属中毒、十二指肠损伤、甲旁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等血中ALP均升高。
碱磷酶同工酶的检测具有鉴别意义:
ALP1升高:见于肝外胆管梗阻,如转移性肝癌、肝脓肿、肝淤血等并可伴有ALP2的升高。
ALP2的增高:肝内胆管梗阻所致胆汁淤积,如原发性肝癌及急性黄疸性肝炎,ALP1相对减少。
发现ALP增高,需要做什么检查?
如果发现碱性磷酸酶偏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如果怀疑是肝脏或胆道疾病导致的ALP升高,可以进一步进行肝功能检查、B超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病因。
ALP水平降低的可能原因
尽管较少见,乳腺癌患者的ALP水平降低可能与某些营养不良状态有关,如缺乏锌或镁。锌和镁是ALP的辅因子,对ALP的活性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缺乏这些微量元素会导致ALP的合成和功能受损,从而降低ALP的水平。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导致ALP降低,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例如,低磷酸酶血症是一种由于ALP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ALP水平极低,伴有骨骼畸形、牙齿异常和神经系统症状。血清ALP活力降低还可见于呆小病,ALP 过少症,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乳糜泻、摄入放射性重金属、软骨营养障碍、酒精性肝病、糖尿病、心血管病、急慢性肾衰竭以及尿道感染、心脏外科手术后、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低镁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贫血等可见血清ALP活性降低。
总之,血清ALP在不同的年龄、性别,有不同的参考范围,在孕期、餐后也可能出现增高。解读时首先应排除这些生理性原因,必要时在空腹状态下复查,并结合相关检查来判断具体病因,如果明确肝病、骨病等诊断,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过多不必要的操作和担忧。
最后编辑于 2024-01-28 · 浏览 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