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还在用口内复位法“接下巴”?快来试试口外复位法吧!——颞下颌关节脱位口腔外复位法

发布于 2024-01-27 · 浏览 7617 · IP 湖南湖南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72岁

主诉:口角歪斜流延、不能闭合反复发作5年,复发1小时。

简要病史:患者家属代诉患者5年前因脑部疾患导致神经麻痹,出现无法主动张口,只能进食流质,多次出现口角歪斜流延,不能闭合,今日再次复发。

临床诊断: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

治疗经过:予以口腔外复位法进行复位,绷带包扎固定。

讨论:颞下颌关节脱位,又称为下颌关节脱位,俗称“掉下巴”。颞下颌关节由颞骨的下颌窝与下颌骨的髁状突构成。下颌窝前方有一骨性突起,称关节结节,后方为骨性外耳道的前壁。其关节囊前部薄,后部较厚,外侧有颞下颌韧带加强。颞下颌关节脱位好发于年老体弱者,并易成为习惯性脱位。

【病因病机】

1.过度张口 如大笑、打呵欠、拔牙等动作时,髁状突越过关节结节,形成颞下颌关节前脱位。

2.外力打击 下颌部遭受到侧方暴力打击,关节囊的侧壁韧带不能抗御打击的暴力,则可发生一侧或双侧的颞下颌关节脱位。

3.杠杆作用 上下臼齿咬硬物时,硬物成为杠杆的支点,使髁状突向前下滑动,越过关节结节,形成单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

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筋肉失养,或脱位后未进行合理固定,造成关节囊、韧带松弛,是发生习惯性脱位的病理基础。

【诊查要点】

口呈半开状,不能自如张合,语言困难,咀嚼食物不便,流涎,常以手托住下颌。双侧脱位下颌骨下垂并向前突出,咬肌痉挛呈块状隆起,面颊扁平,双侧颧弓下可摸到髁状突,耳屏前方可触及凹陷;单侧脱位口角歪斜,下颌骨向健侧倾斜下垂,患侧颧弓下可摸到髁状突和凹陷。张口过度、咬食硬物所致者,一般不需要X线检查;外力打击者须行X线检查排除髁状突骨折。

【治疗】

1.整复方法

(1)双侧脱位口腔内复位法 患者坐位,术者站在患者面前,用无

菌纱布数层包缠拇指,然后将双手拇指伸入到患者口腔内,指尖尽量放在两侧最后的下臼齿上,其余四指放在两侧下颌骨下缘,拇指将患者臼齿向下按压,待下颌骨移动时再向后推,余指协调地将下颌骨向上端送,听到滑入的响声,说明脱位已复位。与此同时,术者拇指迅速向两旁颊侧滑开,随即从口腔内退出。

(2)单侧脱位口腔内复位法 患者坐位,术者位于患者旁侧,一手

掌部按住健侧耳屏前方,将头部抱住固定,另一手拇指用纱布包缠好插入口内,按置于患侧下臼齿,其余2~4指托住下颌。操作时,2~4指斜行上提,同时拇指用力向下推按,感觉有滑动响声,即已复位。

(3)口腔外复位法 患者取坐位,头部及背部靠墙壁,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头部乱动影响复位,术者双拇指置于髁状突处,轻柔按摩,松弛紧张的肌肉,然后缓慢向下推按,其余四指同时托住下颌向后上方推送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 复位后,托住颏部,维持闭口位,用四头带兜住患者下颌部,四头分别在头顶上打结,固定时间1~2周。习惯性

颞下颌关节脱位固定时间为4~8周。其目的是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使被拉松、拉长的关节囊和韧带得到良好的修复,防止再脱位。

3.练功活动 鼓励患者经常主动做咬合动作,以增强咀嚼肌的力

量。

【预防与调护】

每天进行数次叩齿动作,使咀嚼肌得到运动,增强肌肉张力,以维持与加强下颌关节的稳定。在固定期间,患者不应用力张口、大声讲话,宜吃软食,避免咬嚼硬食,四头带或绷带不宜捆扎过紧,应允许张口超过1cm。

【总结】

 颞下颌关节脱位口腔外复位法关键点:(1)头部靠住墙壁,防止后仰不好用力;(2)拇指轻柔按摩髁状突松弛肌肉;(3)拇指下压与其余四指托起需要同时配合用力。

​颞下颌关节脱位口腔外复位法优点:(1)避免了口腔内复位法可能造成的牙齿松动、折断、脱落的医源性损伤;(2)防止了术者手指被压伤的风险;(3)轻松优雅省力。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复位过程

preview
此视频仅专业人士可见
去登录

注:初步拟于今年3月15-17日举办第二届杨氏正骨培训班,感兴趣的老师可以提前安排好时间,欢迎届时光临指导!

颞下颌关节脱位 (6)
纠错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9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骨外狂徒张三 推荐
icon骨外狂徒张三、赵洪洲天津医院 已点赞

最后编辑于 2024-01-27 · 浏览 7617

34 140 56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