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矫正 — 上颌前方牵引


前方牵引
上颌前方牵引,主要是用来解决骨性地包天的问题。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你发现下颌前牙与上颌前牙之间的反覆盖距离有点大了,脸型有点变长了【下巴】或者常规矫正器(法兰克·3类矫正器),小朋友很认真带,时间久了但是还是没什么效果,这个👆🏻时候你就要用上颌前方牵引了。
注: 上颌前方牵引是早期矫正里解决“地包天”问题的最后一道屏障【也就是最后一张底牌】,如果在 上颌前方牵引 正确佩戴的情况下还是不能有效解决小朋友的地包天问题,那么可以几乎断定的说,这种地包天就是天生矫正不好的,以后只能通过正颌手术才能彻底解决此问题。
加个话题😁
IKO为啥口内几乎不用活动式矫正器?

活动式·上颌前方牵引
在往下看文章📃的时候,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IKO的文章里几乎没有活动矫正的身影。 在这里IKO先给大家解释下,这是为什么?
原因就是 → “麻烦,屁事多”。
因为小朋友是非常不靠谱的,如果给一个活动的矫正器,让其自觉佩戴。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今天不是矫正器掉了,明天就是哪个配件弄坏了。其次活动的矫正器都需要小朋友配合,但是小朋友都喜欢偷懒(10个最多1到2个小朋友配合);如果再加上家长管不住小朋友,或者小朋友又比较矫情,大家认为这个效果长期以来会好?
如果一个医生做早期矫正一年就10几个或者二三十个小朋友,那么小朋友事多点也能应付的过去,但是如果像IKO一样一年能够接诊200个以上的早期矫正的小朋友呢?那么该怎么办?我想这一年都可以不用干活了,不是在矫正器返工,就是在矫正器准备返工的路上。
所以对于早期矫正一定要严格遵循这个👆🏻原则 :
“简单、高效、快”
这才是生存之道,IKO个人非常反感,在小朋友嘴巴里弯些胡里花哨的弓形或者曲,因为如果当医生矫正小朋友数量达到上百个以后你会发现,一定会很吃力的。其次小的矫正零件放入小朋友嘴巴里后,万一他们喜欢扣来扣去吞下去怎么办?
所以做矫正,特别是早期矫正,简单、高效、快 才是王道。如果一个简单的活,你非得整的花里胡哨,除了向别人证明这件事就你“牛B🐮”,就你独特之外。还有啥用? 与其🈶这些时间浪费了,还不如多看些矫正患者,多赚点钱💰岂不是更好吗?【仅为个人观点】
正式开场了…………
对于“上颌前方牵引”,IKO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仅供大家在临床上参考】
1 ) “上颌前方牵引”的发现与演变
2 ) 重要性及临床意义
3 ) 上颌前方牵引的详细构造
4 ) 如何在临床上佩戴?
5 ) 如何进行正确的调节?
6 ) 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案

1 ) “上颌前方牵引”的发现与演变
在1994年,Oppenheim提出在Ⅲ类错颌畸形的矫正过程中,如果是以使下颌后退的方法是不正确的,但是如果我们制作一种上颌牵引器,引导上颌向前,这样效果会更好。于是在同年其发表并介绍了自己的3个病例报告。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原因,大家对于矫正的一直还是停留在成人的方丝弓矫正原理里,所以并未引起当时的正畸界的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大家对矫形力认识的加深,口外前方牵引才被重新提出。终于在1973年,先后由Dellinger、Kambara、Jackson等利用猕猴,对上颌口外前方牵引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使用前方牵引器后,被牵引动物的上颌颌骨🈶会不同程度的改建。随后又经历多年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终于使这一治疗手段被大量推广且运用于临床上。
2 )重要性及临床意义

就一句话 :
可以改变脸型,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从反覆盖 → 变成正常覆盖。

侧位效果明显,脸型发生极大改变。

侧面照显示,下巴不那么凸了,脸型变好看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效果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原因: 就是因为像这种需要做“上颌前方牵引”的地包天,一般都是家长早期不在乎,时间久了发现小朋友脸型不好看了【下巴变长了】才带过来找医生就诊。所以这个时候只要矫正过来,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第二个原因: 就是IKO在接诊患者时,都是选择在生长发育的小朋友而且比较配合的;因此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失败的概率,同时让地包天矫正效果达到最好。
3 ) 上颌前方牵引的详细构造

口 内 部 分

口 外 部 分
上颌前方牵引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口内部分和口外部分。口内部分主要的作用是将整个上颌骨捆绑固定在一起,口外部分主要的作用是提供牵引力量,将整个上颌向前牵引。具体详细情况如下:
口内部分: 为了起能够将整个颌骨都能够捆绑的作用,一般要求捆绑6个牙位。可分为两种情况: 🈶恒6【六龄牙】和没恒6【六龄牙】。

🈶恒6:一般捆绑左右侧的D,E,6。
无有恒6:一般捆绑左右侧C,D,E。

同时为了刺激上颌骨,让矫正效果更好,一般会添加螺旋扩弓器等辅助装置。
口外部分: 大部分以使用成品牵引器为主,主要以颏部为支抗,然后利用双侧皮筋拉长形变所产生的回弹力为牵引力,引导上颌骨向前生长,最后达到矫正地包天的目的。

前 方 牵 引 器
但是使用的皮筋越多,产生的牵引力就越强,同时对颏部产生的反作用压力也就越大。于是也会很容易出现下巴红肿的情况,所以大家要琢磨好其中的力量的控制和矫正器的调整。
4 ) 如何在临床上佩戴?

口内 → 牵引钩
口内找到左侧,右侧牵引钩。

口外 → 悬挂点
口外以牵引器上左侧/右侧的倒数第二个金属柱钩,为悬挂点。

最后利用 牵引皮筋 将口内和口外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上颌前方牵引装置。
5 ) 如何进行正确的调节?
这里主要和大家强调5点,只要这5点能够做到,一般都不会出现问题。
① : 头帽的中线与 鼻尖的中点 还有颏部的中点,及牵引器中间的挂钩都要在一条直线上。

一 条 直 线 上
② : 包绕式头帽要高于眉毛最上层1至2cm,防止对眉毛产生压迫和损伤。

包绕式头帽·佩戴标准
③ :牵引皮筋与下颌平面角度,建议在20º至30º之间,临床表达效果最好。
④ : 每侧橡皮筋产生的力量建议为500到1000g之间【建议先左右侧各挂两根狐狸🦊皮筋】。
⑤ : 小朋友佩戴矫正器所用的皮筋,建议医生每次只给一包,用完再来找医生要,同时并把小朋友带来复诊。其次要求使用的皮筋一天跟换一次,不要反复使用,让获得的矫正力量达到最稳定。
6 ) 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案
问题 1 : 皮筋力量怎么掌控?

对于上颌前方牵引的矫正力量,书上规定的是单侧牵引的力量为500到1000g。但是在临床上我们怎么能够掌控的好呢?因为不同的皮筋所代表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同时即使是佩戴相同的皮筋,但是每个小朋友的下巴长度又是不一样的,即皮筋拉长的长度又不一样,最终所产生的力量又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到底该怎样,才能充分掌握好力量的大小呢?怎样才能找到每个人小朋友的最佳的力量匹配值?

国产·皮筋 → “ 狐狸🦊”

进口·皮筋 → “老虎🐯”
老虎🐯 → 3/8【进口】
方法如下: ⬇️
先按照固定的规律,匹配相应型号的皮筋。【这是初始试戴的】
1】 : 头比较小的,先用两根狐狸🦊;头比较大的先用两根老虎🐯。
2】: 下巴比较短的先用两根狐狸🦊;下巴看起来很长的用两根老虎🐯。
3】:下巴比较尖的先用两根狐狸🦊;下巴比较圆钝的先用两根老虎🐯。
然后我们再根据佩戴的力量的大小,评估是否要要继续跟换不同的皮筋。【这里说下 可以先是两根狐狸🦊皮筋,也可以先是是两根老虎🐯皮筋,也可以一根狐狸🦊和一根老虎🐯,或者直接来3根狐狸🦊,又或者搭配使用其它的兔子🐰、企鹅🐧皮筋,这些都是没🈶多大关系的】。
因为即使相同的皮筋,但是对于每个人产生的力量也是不一样的,其次每个人小朋友对力量的敏感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边戴边跟换,直至匹配到最合适的。而不是死板着就只戴什么皮筋,什么的。
问题 2 : 如何防止 下巴 压迫受伤🤕?

家长反馈 → 头部、下巴都受伤了
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用的前方牵引器几乎都是成品版本的,而且与颏部接触的位置都比较硬。所以当下巴比较尖、或者比较宽、又或者比较长的小朋友,戴用前方牵引器后,时间久了其下巴或者头部由于与成品矫正器颏兜不匹配的原因,就是比会较容易受伤的🤕。

额头、下巴 → 垫个东西
对于这种情况,处理方法其实很简单,让家长给小朋友下巴和头部各垫一个软绵绵的东西缓冲下就行了【这个东西可以是女士的化妆棉、也可以是柔软的丝绸里放入棉花等】。
问题 3 :时间戴久了,左右脸大小不一样,脸变形了该如何处理?

❶·家长生气💢 → 脸变形了

❷·家长生气💢 → 脸变形了
对于这种情况大家如果碰见了,不要着急,其主要原因就是小朋友戴矫正器的时候偏一侧睡觉💤导致的【压迫单侧下颌颏部,导致其局部肿胀】。这时我们只要先停戴矫正器10天,然后让家长每天用热鸡蛋🥚(蛋壳剥了),早晚各敷个半个小时就行了,最后小朋友的面容就会自行恢复了。

热鸡蛋敷·下巴恢复了
那么又该如何预防这种情况发生呢?这里IKO介绍下自己的两个方法。

U形枕头 → 引导小朋友正躺着睡觉💤
第一个方法:让小朋友和家长一起睡,当小朋友要侧面睡的时候,让家长将其翻过身来就行了。 第二个方法:去网上买个U形枕,来引导小朋友正躺着睡觉💤。
关于上颌前方牵引,IKO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观看。
记🉐点赞和关注;或者收藏转发给有需要的口腔同行。

谢谢大家了!
IKO·让儿牙早矫更简单。
最后编辑于 2024-01-16 · 浏览 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