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直胆能高于总胆?


遥想多年前 ,在医院值班的时候,遇到一奇葩的结果

这是怎么回事?直接胆红素比总胆红素高那么多?我看了一下标本,血清并无黄疸或溶血。然后复查了标本,结果总胆红素7.9,直接胆红素做不出来了为负值。然后又拿了这个标本和正常人标本再做了一次,直接胆红素结果为68.9,而正常人的直接胆红素重复性良好。当天,胆红素质控均在控,机器稳定性良好。而患者的临床诊断未写。
随后,我联系了临床,护士采血都符合要求。临床医生说他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能发,我让她第二天重新采血复查。然后回去查阅了资料,并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说是稀释做才行。第二天,患者重新抽取了标本。检查结果如下图:

稀释10倍时,总胆红素11.9,直接胆红素13.5,依然不太相符。后来进行30倍稀释,总胆红素15.0,直接胆红素9.0。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测定胆红素采用的是重氮盐法即在酸性介质中,稳定的重氮盐3,5-对甲苯磺酸四氟硼酸重氮盐(DPD)直接与直接胆红素结合,形成偶氮胆红素。570nm吸光度升高与标本中直接胆红素的浓度成正比。
胆红素+DPD→偶氮胆红素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游离胆红素非极性很强,几乎不溶解于水。在血液中与白蛋白形成复合物由脾脏向肝脏运输。在肝脏中,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可溶性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由胆管排入肠道。
溶血(肝前黄疸)、实质的肝损伤(肝性黄疸)和胆管堵塞(肝后黄疸)都会导致血液胆红素增高,形成高胆红素血症。由于胆红素降解酶的功能滞后以及出生后红细胞破碎增多,使60~70%的婴儿血液出现总胆红素增高。常用的胆红素检测方法能检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测定主要检测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因此可以根据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差来估计游离胆红素的含量。
有文献报道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都测量了在570/660nm处检测到的偶氮胆红素的形成。总胆红素反应含有表面活性剂和咖啡因,溶解“间接”胆红素并加速反应。直接胆红素是总胆红素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应该总是较小的价值。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含有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存在错误地增加胆红素的直接测量,而不是总胆红素。稀释过后,干扰物质浓度降低,因此,直接胆红素的结果会降低很多。
最后编辑于 2024-01-15 · 浏览 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