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角膜形态的波动
角膜形态随年龄的变化
角膜散光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在婴儿期,角膜接近于球形。在儿童期和青春期,角膜呈现规则散光:在大约90%的个体中,角膜在垂直子午线方向最陡峭,这可能是由于眼险压力造成的,可由轴在180°的负柱镜矫正。到中年,角膜向球形形态恢复,到晚年可能发展为逆规散光。
角膜形态的短期波动
正常个体角膜形态的短期波动通常不易被察觉,但在大疱性角膜病变、Fuch内皮营养不良或接触镜不耐受等情况下可能会变化明显。
角膜形态每日的波动
角膜曲率和厚度的日变化被认为是由睡眠期间的眼睑闭合引起的。在夜间,泪液蒸发减少,泪液张力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中央周边角膜增厚为3%-8%。这种变化通常在眼睑张开后约2小时内恢复正常,然后在一天的其余时间内保持相当稳定。眼睑压力可能会在睡眠期间引起中央角膜变平,然后在一天中缓慢恢复,但角膜非球面性并未监测到变化。有人认为,将眼睑抬离可能会导致角膜变陡,但眼睑张力和角膜环曲度之间没有发现相关性。
角膜形态随月经周期变化
在月经周期中出现的角膜形态变化具有个体差异。有些患者的血清雌激素水平与角膜变平和增厚具有相关性。这可以通过雌激素増加角膜水合作用来解释,就像其也会在其他组织中发挥作用一样。这些因素引起的角膜形态变化可能十分微小,以至于几乎超出了地形图的检测水平,在正常眼睛中不具有临床意义。
接触镜引起的角膜翘曲
由于PMMA和水凝胶接触镜佩戴而引起的角膜形态变化比角膜形状的自然变化更明显。角膜翘曲可能是隐形眼镜机械压力的直接结果,但也不排除代谢因素,如低氧分压。这类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但部分患者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或接触镜不耐受症状。
参考书籍:Melanie Corbett等《Corneal Topograph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Second Edi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