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生化|纠细节 标本稀释时,您有考虑先加标本还是先加稀释液

发布于 2024-01-06 · 浏览 1291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11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ft0205、guodanni 2人推荐
iconguodanni +5丁当

自动化发展到今天,检验科生化操作人员越来越依赖仪器,但是有一些手工操作是不能避免的,比如标题提到的标本稀释问题。就是这样貌似“简单”的问题,在日立公司做技术的这几年,发现类似的细节问题尤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实验结果。比如,溶解干粉类校准品或质控品时,是否应从2-8℃冰箱取出后恢复至室温再溶解,选择哪种方式加去离子水最准?


针对题目,以及新提出来的问题,随机调查了多家医院,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总结如下:


1.标本稀释时,您有考虑先加标本还是先加稀释液吗?


A医院:没想过这个问题,随手拿到哪个就先加哪个。

B医院:一般个人习惯先加稀释液,再加标本。

C医院:一般先加标本,再加稀释液,因为那样就可以很好的把标本进行混匀。

2.您认为溶解干粉校准品或者质控品,从2-8℃冰箱取出之后需要恢复至室温再溶解吗?

A医院:为什么要恢复至室温,我们不这么做。

B医院:没想过这个问题,一般拿出来就溶解。

C医院:一般都是拿出来就溶解,没有做过强制规定。


3.溶解干粉类校准品时,您认为哪种方式加去离子水最准?

A医院:EPPENDORF(艾本德)移液器加样最准,我们医院只能用它,也很方便。

B医院:天平称量最准,但是我们这没这条件,所以使用移液器。

C医院:使用固定刻度的移液管,但也有人用移液器(加样枪),不做强制规定。


或许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又或许你觉得不重要。但既然问题已经提出,还请听听我的想法。


1.标本稀释时,先加标本还是先加稀释液呢?


稀释标本时,笔者本人之前遇到的细节问题,谈论较多的一个是:“稀释液应该一次加,还是分次加?”一般来说,一次加稀释液较为准确一些,因为分次加稀释液,可能会增加误差。另一个是:“加稀释液时,使用移液管还是一般的加样器(俗称”加样枪“)?”这与我们第三个问题较为类似,稍后讨论。


但到底是先加标本,还是先加稀释液,一直以来,我认为没什么区别。

有且只有两种结论:一是认为先加标本好,理由是加稀释液后就可以直接混匀了。反方观点认为,无论先加谁,都可以很好的混匀;二是认为先加稀释液好,理由是加稀释液后再加标本,使用加样枪时,标本可以在稀释液里边反复润洗几次,保证加样准确。反方观点认为,加样枪枪头一点点的剩余不会影响加样准确,是允许残留的,就跟移液器一样,没有写“吹”字,无需把最后一滴液体吹出。


我们的建议是先加稀释液,之后加标本。理由是:不同的标本粘附力是不同的,不同的加样TIP头对同一标本的吸附性可能会由于批次等因素不同。理由也许牵强,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无论哪种方式,您的实验室有严格要求哪种方式吗?若一人一种方式,随机性很强,您还认为无所谓吗?

2.溶解干粉校准品或者质控品,从2-8℃冰箱取出之后需要恢复至室温再溶解吗?


跟很多朋友一样,笔者本人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听过我们工厂实验室的解释后,却让我恍然大悟。他们认为应该恢复至室温之后在溶解,假如空气湿度较大,从冰箱取出校准品后马上开盖,可能会因为温差过大,瞬间产生的冷凝水造成结果误差。

3.溶解干粉类校准品时,哪种方式加去离子水最准?


答案是肯定的,使用称量法最准。不过有文献资料显示,采用定量移液管(精度0.01ml)时,与称量法最为接近。

采用分析天平称量法,目前来说,很多实验室并不具备,确实很难实现。那就剩下移液管和加样枪了。从目前笔者本人对实验室的了解来看,采用移液管还是加样枪,可能各占了一半。


其实并非要讨论谁更准确,因为相比而言,可能都很准确,只要严格按照要求,都可以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

问题是:如何严格按照要求?有哪些要求?这是我们每个实验人员必须考虑并且熟知的问题,百度一下一定会有你需要的内容。试着回想一下,您的实验室是否出现过因为校准品溶解时,去离子水加入不准而导致的数据异常呢?

最后编辑于 2024-01-06 · 浏览 1291

8 6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8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