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糗,权当自嘲+长个记性。
临近下班,进来一个年轻小伙,开口说:
“大夫,我吃了打狗丸。”
我心里第一反应自然是:“什么是打狗丸?”
印象中只记得有用异烟肼投毒杀狗的新闻。细问了一番,原来是吃火锅时,吃到一半发现锅里飘着打狗丸。
我正犯愁怎么处理,一下子又涌进来六个一样年纪的小伙,七个人认识,我惊道:“你们都吃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我头大了,好在七个人目前看来还是生龙活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下肢无力症状。
冷静下来,问了问进餐时间,不过一个小时,先催吐。
趁着空出来的时间,查资料,搬救兵。
目前常见的打狗丸,为了让狗快速毒发,一般使用琥珀胆碱和氰化钾。也有的用鼠药。
氰化钾,剧毒。
瞬间头又大了一圈。
但是转过头来再冷静想想,氰化钾要么没有,要么量极少,否则七个人一个小时不可能走着来急诊。
打电话给主任汇报,主任建议外诊,毕竟我们小地方,毒物检测做不了,如果混了什么其他杂七杂八的成分,那就麻烦了。
看到这可能觉得:糗在哪了?
在追问病史的时候,一个小伙子给我展示了这个东西

并说这就是当时狗肉上飘得东西。
这就是打狗丸?我有点疑惑,这也太小了,直径一毫米,长1.5公分的一个小胶囊样物体。
算了,急诊嘛,什么奇怪的没见过。我没多想,就拍了个照。
后来将这七个人安排走,群里发了图,仔细一搜,发现这根本不是打狗丸。
那这几个人不是打狗丸中毒吗?
不,还真有可能是,而且可能性不小。
这个东西是定位芯片,常用在宠物狗身上防丢失。
几个人吃的极有可能是用了打狗丸偷来的狗。毒物成分在狗体内有残留。

好吧,想想自己无知的指芯为丸,尴尬的扣出三室一厅。
结尾放一下氰化钾中毒的诊疗。
氰化钾,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KCN,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剧毒 [2]。在湿空气中潮解并放出微量的氰化氢气体。易溶于水、乙醇、甘油,微溶于甲醇、氢氧化钠水溶液,水溶液呈强碱性,并很快水解。
氰根进入人体后,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
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
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
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
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慢性中毒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治疗方面,在查资料后觉得应该记住的试一下两个点
第一个:亚甲蓝。
亚甲蓝作为既能治疗亚硝酸盐中毒和氰化物中毒的药物,在两者的用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亚硝酸盐中毒用量:1-2mg/kg
氰化物中毒用量:5-10mg/kg
直接差了五倍。答案在亚甲蓝的说明书上:
根据其在体内的不同浓度,对血红蛋白有两种不同的作用:
低浓度时转变为还原型的白色亚甲蓝;白色亚甲蓝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带二价铁的正常血红蛋白,白色亚甲蓝又被氧化为亚甲蓝。亚甲蓝的还原-氧化过程可反复进行。
高浓度时,亚甲蓝不能被完全还原为白色亚甲蓝,因而起氧化作用,将正常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由于高铁血红蛋白易与CN-结合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但数分钟后二者又离解,故仅能暂时抑制CN-对组织中毒的毒性。
因此亚甲蓝治疗氰化物中毒相当于人造一个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来。
说到这,就不得不额外提一嘴另一个违禁品:rush。也就是亚硝酸异戊酯吸入剂。因为很好的平滑肌松弛作用,常用于男性同性恋群体。该药也可以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
第二个:硫代硫酸钠。
氰化物中毒的用量:缓慢静脉注射12.5~25g。必要时可在1小时后重复半量或全量。洗胃:口服中毒者用本品5%溶液洗胃,并保留本品适量于胃中。
用法:本品与亚硝酸钠从不同解毒机制治疗氰化物中毒,应先后作静脉注射,不能混合后同时静注。本品继亚硝酸钠静注后,立即由原针头注射本品。口服中毒者,须用5%溶液洗胃,并保留适量于胃中。 (此处的亚硝酸钠可以替代为亚甲蓝。)
机制:本品所供给的硫,通过体内硫转移酶,将硫与体内游离的或已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的CN-相结合,使变为毒性很小的硫氰酸盐,随尿排出而解毒。
条件有限,水平不足,如有错漏,希望各位老师不吝指正!
最后感谢@急诊狼人 老师仗义出手相救!
最后编辑于 2024-01-06 · 浏览 14.8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