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很少见的一例结肠息肉——CMSEP
患者性别:男性
患者年龄:33岁
主诉:大便干燥半年余
简要病史:患者自诉半年前出现大便干燥,未行相关检查,自行口服麻仁润肠丸等药物后能缓解,为排除其他病变,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肛门指诊未触及异常,肛缘可见痔静脉曲张。
辅助检查:血常规、传染病系列、凝血四项、心电图未见异常,电子结肠镜检查
临床诊断:结肠黏膜-黏膜下拉长型息肉
治疗经过:电子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过程见视频:


病理回报见下图

检查过程部分图片






讨论:
结肠黏膜-黏膜下拉长型息肉(CMSEP)是由黏膜黏膜肌层、黏膜下层构成的细长有蒂型的大肠息肉,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非肿瘤性病变。大多数位于大肠,也可位于小肠和十二指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黏膜及黏膜下层局灶性隆起随着肠蠕动而被拉伸的结果,最终形成细长蒂。多数病例无临床症状,也有的因腹部不适或血便。其可见于大肠的各个节段,大小各异,最长的有报道是160mm。Matake等对其发病率进行了报道摘除的大肠息肉中0.39%(10/2583例病变)为CMSEP。
内镜下表现
内镜检查的形态学特征如下:表面由正常黏膜覆盖,是细长的有蒂型病变,表现为“蠕虫状”外观或呈“蚯蚓状”或细绳状或棍棒状的形态,表面发红,伴有糜烂,呈现脑回状或小结节状。
病理组织学表现
病理组织学上的特征如下:黏膜或黏膜肌层无异型增生,除糜烂以外未在黏膜内见到慢性炎症。黏膜下层呈水肿状,疏松结缔组织或纤维化或者明显的血管和淋巴管混合物,无明显炎症。未见正常的固有肌层。
治疗
CMSEP作为非肿瘤性息肉,至今为止未见癌变报道,因此对于小病变没必要进行积极治疗。但也有报道说因病变较大而出现血便较大病变可考虑内镜下治疗。结合息肉的特征性所见或结构,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的基础上进行检查非常重要。(参考文献略)


最后编辑于 2024-01-14 · 浏览 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