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升高是怎么回事?
转自《肝讯达》
1、转氨酶和肝功能不是一回事
转氨酶俗称“肝功能”,但是,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并非反映肝脏的功能,所以,“肝功能”实际上应该称为“肝脏生化试验”或“肝脏血液检测”。除了转氨酶,肝功能试验通常还包括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和白蛋白等。
2、ALT能相对特异地反映肝细胞损伤
转氨酶(氨基酸转移酶)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其中,ALT主要分布于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和心肌等组织;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因此,ALT较AST升高能相对特异地反映肝细胞损伤。
除了肝损伤之外,诸如骨骼肌、心脏、肾脏等其他肝外组织器官病变以及剧烈或持久的运动,也可导致血清ALT和(或)AST水平升高。
3、ALT可以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
在肝细胞中,ALT主要存在于胞浆,而AS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因此,ALT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较高。
正常成人血清AST/ALT的比值约为0.8,当轻中度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细胞内逸出的主要是ALT,血清AST/ALT比值通常<1,肝细胞严重病变、坏死或者肝病发生慢性化时,AST/ALT比值逐步升高,AST/ALT比值通常>1。
4、转氨酶升高的程度
参考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指南,将ALT和/或AST<2×ULN、2-5×ULN、5-15×ULN和>15×ULN,分别定义为临界(borderline)升高、轻度升高、中度升高和重度升高。
5、 如何分析病情严重程度?
转氨酶水平与病情严重度并不平行,重症肝炎时,肝细胞破坏殆尽,可能发生“酶-胆分离”现象,即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而曾经升高的转氨酶水平却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甚至“恢复”正常。此外,有些慢性肝病患者的转氨酶仅轻度升高甚至完全正常,却有可能已进展至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因此,要对转氨酶水平进行全面、动态的分析,并结合胆红素、白蛋白、PT等其他化验指标,必要时进行肝活检组织学等检查。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和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值上限的20-50倍,但通常ALT升高更明显,AST/ALT比值<1,如果AST升高更明显,AST/ALT比值>1,则提示为重型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转氨酶升高幅度往往不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明显,但是,如果AST升高为主,AST/ALT比值>1,则提示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肝硬化时,转氨酶水平取决于肝脏炎症坏死的程度,AST/ALT比值通常2。酒精性肝炎患者的AST/ALT比值通常≥2,但AST和ALT值一般不超过ULN的10倍。注意保肝降酶药物往往降低ALT的作用更加明显,也有可能导致AST/ALT比值升高。
6、 转氨酶升高的诊断思路
普通人群中转氨酶升高的比例大概为10%,仔细问诊和体格检查,对于排除肝酶水平的生理性升高以及初步判断病因至关重要。
1)仔细问诊
问诊内容要包括全身及消化道症状;既往肝病或肝功能异常史;诸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心脏病及关节炎等其他疾病史;预防接种史;家族中是否有类似患者;还要包括详细的饮酒史、用药史、输血和手术史,平时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以及体重变化情况,近期有无剧烈或持久运动等。
久坐少动和高热量饮食的不良生活方式,体重超重或肥胖,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是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重要风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的发生风险;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药物、保健品及膳食补充剂等所诱发的肝损伤;病毒性肝炎的危险因素包括不洁饮食史、输血及应用血液制品史、不安全注射或拔牙、文身等其他明确的血液暴露史;应询问患者的职业和工作环境暴露情况,评估职业性肝病的风险可能性。
2)体格检查
多数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急性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可引起肝脏增大且有压痛;酒精性肝病患者常见腮腺肿大、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和蜘蛛痣;蜘蛛痣、肝掌为肝硬化的特征;弥漫性皮肤抓痕和黄斑瘤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右上腹压痛伴墨菲征阳性,提示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提示肝脏淤血,是右心衰竭的主要体征。
3)部分患者可以定期复查
对于常规体检发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的个体,如果无明显症状,既往无肝病史,体格检查没有发现相关的阳性体征,初步评价未发现结果异常的原因,可以密切观察,3周左右复查。研究表明,初检AST、ALT或胆红素水平升高者有超过30%可自行恢复正常,避免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 。
4)这些患者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肝脏生化试验结果明显异常、有全身或消化道症状、既往有肝病或肝脏生化指标异常史,或者复查结果仍然显示明显异常的患者,则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7、转氨酶升高的原因
各种肝脏病因和肝外病因均可引起转氨酶临界或轻度升高,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药物性肝损伤(DILI);导致转氨酶显著升高(>10-15×ULN)的病因主要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发作、非嗜肝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AIH、毒素或药物性肝损伤、缺血性肝炎/休克肝,其他少见病因包括Wilson病、急性Budd-Chiari综合征、肝动脉结扎或血栓、肝外伤/手术、急性胆道梗阻、肝癌弥漫性浸润等。
此外,溶血、多发性肌炎、甲状腺疾病等肝外病因也可导致转氨酶升高;一些非疾病情况,如剧烈或持久的运动也可导致转氨酶升高。
最后编辑于 2024-01-03 · 浏览 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