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62-从三例溶血性贫血认识DIIHA
患儿男,6岁,因“腹痛、面色苍白2小时”入院。患儿因咳嗽至当地医院输液治疗,输头孢唑肟约20分钟后,出现腹痛,面色苍白,急查血常规:红细胞 0.33*10^12/L,血红蛋白 60g/L,予“维生素C、地塞米松”对症处理。120转至我院,拟“溶血性贫血”收治入院。
患儿女,2岁8个月,因“咳嗽1周余,发现面色苍白3小时”入院。患儿与当地县医院输注头孢唑肟过程中出现烦躁,手抓颈部,面色苍白,口吐白沫,四肢冰冷,急查血常规:红细胞 0.4*10^12/L,血红蛋白 78g/L,予“甲强龙、维生素C、维生素B6、SB”对症处理,120转至我院,拟“溶血性贫血”收治入院。
患儿男,6岁8个月,因“咳嗽3天,腹痛、面色苍白2小时”入院。患儿因咳嗽至当地医院输液治疗,输头孢唑肟30分钟后,出现腹痛,面色苍白,畏寒、抖动、四肢凉,急查血常规:红细胞 0.27*10^12/L,血红蛋白 76g/L,予“维生素C、地塞米松”对症处理。120转至我院,拟“溶血性贫血”收治入院。
三例患儿经抗过敏治疗后皆好转出院。
总结:
1. 药物导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rug—induced immune hemolytic anemia,DIIHA)是药物治疗中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1/100万。其发病机制是药物进入机体内诱导形成抗体,抗体作用于红细胞造成破坏溶解,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贫血、黄疸、血尿,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急性肾衰竭等。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抗体检出率甚至高达32.67%,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阳性率高达39.88%。起初,诱发 DIIHA的药物多为甲基多巴类药物,次之为青霉素。近年来随着临床上逐步停用甲基多巴类药物,诱发DIIHA药物的报道也多以哌拉西林、头孢替坦和头孢曲松最为常见。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相关的DIIHA主要是自身免疫型,同时部分可与青霉素抗原产生交叉反应,因此可诱发同青霉素类相同的半抗原型DIIHA,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舒巴坦、他唑巴坦等则可诱发非免疫性蛋白吸附型DIIHA。
在经典的血清学检查中,药物性抗体会呈现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抗IgG抗体及抗C3抗体阳性。特殊情况下,相关检查结果若强烈提示 DIIHA 但不能检出药物性抗体,要考虑DIIHA不是因使用药物而是由药物代谢产物所致,需对患者进行抗药物代谢产物抗体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加、胆红素升高等。
DIIHA的首选治疗方案是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及时输注红细胞, 碱化尿液等支持治疗,同时还可适当为其补充铁剂、维生素 B12、叶酸等造血原料。此外,对于由非药物依赖抗体引起的DIIHA,不仅要及时停止使用相关药物,还应按照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处理,给予患者激素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者,需要考虑对其实施血浆置换治疗。
2.其中抗菌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antibiotics-induced hemolysis anemia,AIHA),致死率可达到40%左右,儿童患者死亡率更高。文献[2]中纳入116例患者,50例儿童。最多为头孢曲松,其次为头孢替坦、头孢唑肟,从应用抗菌药物至溶贫症状出现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21天,92%为静脉点滴。
最常见临床症状的依次为发热、恶心呕吐、疲劳乏力、腰背疼痛及皮疹,其中出现低血压休克15例。46例报道中提及出现酱油尿,但其中仅6例患者作为初始主诉就诊。溶血后最低血红蛋白较初始水平下降2.0-8.5g/L,75.8%患者存在白细胞不同程度增高,白细胞最高升至32*10^9/L;68.1%病例LDH增高显著,最高达到4000U/L;72.4%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8%合并肾功能衰竭;19%肝功能异常;10.3%合并凝血异常;7.7%合并血小板减少。116例患者中,24例死亡,其中62.5%为儿童,儿童死亡率显著高于成人患者(30% vs 3.6%,P<0.05)。
3.头孢唑肟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文献[3]中纳入15例患者。11例患者在文献中均描述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HGB)降低,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升高,同时还有尿隐血阳性、尿蛋白阳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用药1周内,占患者人数的80%。其机制主要由两种机制引起,即免疫复合物机制和非免疫性蛋白吸附。
4. 本病例三例患儿起病症状皆为“腹痛、面色苍白”,且皆为同一家医院的头孢唑肟,不得不引起反思和重视。而且现在很多医院头孢菌素类都不做皮试了,我院目前要求是头孢噻肟需要做皮试,其他不用做。针对头孢菌素过敏与皮试的相关问题,各位战友怎么看?
参考文献:
[1] 孟鹏飞,沈国栋. 药物性抗体诱导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药论丛,2022,20(15):12-15. DOI:10.3969/j.issn.2095-7629.2022.15.004.
[2] 何彦侠,薛兵. 抗菌药物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19):2055-2058. DOI:10.13286/j.1001-5213.2020.19.10.
[3] 樊王冬,陈丹镝,周家青,等. 头孢唑肟致溶血性贫血的文献分析[J]. 中国药房,2016,27(25):3595-3597.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6.25.42.


最后编辑于 2023-12-24 · 浏览 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