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制粒中原料药损失过多问题求问
最近公司立项一种难溶性药物口崩片项目(含药颗粒60mg规格-占比3/10),为了放止片子入口崩解后有沙沙感,我优先选用流化床制粒(上海精工,补集袋3μm);制粒完后发现物料收率低(89.9%);中间体颗粒含量低(87.5%);清洗时补集袋上有大量细粉落入水池(小生第一次使用流化床制粒,我干法测粒径发现原料药D90为30μm;小于3μm细粉占比小于5%故风量设置很大,且没在意回收补集袋静电吸附细粉补测含量。)
现综上,我总结自己的问题,各位老师有经验的,希望可以指点迷津。
1.制粒过程风压频率大导致风量大;喷枪放置位置高导致物料起伏落差大;怀疑物料仍然可以透过补集袋损失;且后续调研原料药是否存在潜在的静电吸附。
2.第一次制粒,考虑到原料药属于bcsII/IV类,我选用极低黏度羟丙基纤维素(HPC-SSL型,黏度2-3Pa.s)希望颗粒快速速崩;实验中发现物料极难成粒或者成粒速度极慢,预料加热阶段+喷浆阶段由于黏合剂黏度低成粒效果极差加上风量大导致损失;后续需要在本批次压片考察黏合剂型号(HPC-L;HPC-SL)。
因为原料药价格很贵且处方中原料占比大;且自己第一次小试处方考虑很不周全;后续实验方向设计还有需要考虑什么呢?各位老师求解答。
最后编辑于 2023-12-23 · 浏览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