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P2P:视频时代的声色盛宴

发布于 2005-11-27 · 浏览 1867 · IP 山东山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19 年零 17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P2P:视频时代的声色盛宴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 15: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朵朵

  传说宙斯在创造世界的时候,让普罗米修斯和爱比米修斯兄弟去给被造物分配一定的功能。如分给鸟类以飞翔、猛兽以利齿,但是因为爱比米修斯的疏忽和过失,分到人类时什么功能也没有了。为了弥补爱比米修斯的过失,哥哥普罗米修斯于是盗火给人类……

  这,就是工具(技术)的起源。

  这个故事似乎说明:诸神只把人造到一半就推他上路了,而技术,是一种补偿。

  “好刀”出鞘

  “奥运会是全人类的盛会,但因为时差的原因、物理的间隔、语言的隔膜使令人激动的比赛无法兼顾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互联网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搜狐作为08奥运信息惟一的官方发布渠道,将尽自己所能为大家提供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资讯。”2005年11月7日,搜狐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这是奥运会百多年的历史上首次设定互联网赞助类别)。签约当天,张朝阳意气风发,表明搜狐要“以技术来引导一场现代生活的盛宴”。

  随之而起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将进行网络直播的传闻。不料第二天上午北京奥组委就批驳了这一说法。奥组委表示,为保障奥运会电视转播商的权益,国际奥委会目前不会向网站出售、让渡转播权。因此,网站不可能做2008年奥运会电视画面和声音直播。

  尽管北京奥组委的一纸声明使得人们对08奥运赛事网络直播的期待似乎落空,却并没有阻止由MYSEE直播网、PPSsteam、CoolStreaming等公司带动的网络视频直播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现在要回家看香港有线足球频道转播的足球赛事。”下班时分,武汉的温先生结束了与远在悉尼的朋友在MSN上的交谈。通过网络看赛事直播,对于在某足球杂志工作的温先生来说,是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网络直播的好处是球赛多,选择多,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而且目前还是免费的,电视还得装有线付费呢。我在武汉,我的朋友有的在北京,有的在悉尼,我们常常同时看一场球赛,随时交流观点。”

  “虽然有时网速太慢容易导致卡画面,不过,随着技术的改进,这方面的问题现在已好多了,目前我是通过MYSEE视频直播网看网络直播,画面清晰稳定流畅,效果比较好。”

  2005年11月,NBA火热开赛,休斯顿火箭队的姚明在中国拥有数以亿计的支持者,自然吸引了无数人收看NBA直播。那么,姚明的中国FANS们在没有电视的情况下如何观看NBA直播?在一家网站所进行的调查中,约有30%的受访者选择收看比赛的录像或者通过报纸广播来及时了解NBA赛况,而约有53.1%的受访者表示可以通过办公室的网络在互联网上收看NBA的视频直播。

  在通过互联网收看NBA视频直播的受访者中,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是在MYSEE直播网收看直播的。MYSEE的视频直播采用了一种名为“P2P流媒体”的新技术,这个技术的革新意义在于:它的视听效果会随着网络视频用户的增多而变好。“神六”升空,是P2P流媒体技术首次大规模应用于新闻实战,而大多数受访者正是通过10月份新浪和网易对中国“神六”升空及返回进行的视频直播中认识MYSEE直播网的。

  据MYSEE直播网总裁高燃介绍,由于掌握了流媒体底层技术,MYSEE直播网可以使支持一个宽带用户在线观看一部完整的电影发生的成本由7元降低至0.07元,使得单服务器可支持1万名以上用户同时在线。技术的领先百倍地压缩了网络视频服务的成本。

  “软银总裁孙正义曾预言说‘如果未来几年有一家网络公司超越了GOOGLE,那么这家公司必定出现在网络视频直播领域’。”

  “依托于P2P技术,互联网将迎来视频时代,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有声有色的互联网,是一个从文字变成图影,由寂静变得喧闹,由主导型广播式变成个性表达、互动参与,由固定变成随时随地的互联网。”MYSEE直播网总裁高燃这样展望未来。

  2005年10月下旬,原IMU总裁周俊加盟MYSEE直播网?出任COO一职。在谈到为什么放弃了自己的项目到MYSEE时,周俊表示MYSEE会是他寻找到的一把“好刀”。

  那么,这把“好刀”会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日常生活呢?

  网络声色生活

  “网络视频出现已经很久了,但是使用起来一直是不如人意。在拨号上网时代,我曾经尝试过通过电脑和电视同步欣赏春节联欢晚会,但是当时的网络视频看起来实在需要超强的耐性,而且动不动就连接不上了。后来ADSL普及了,用2M的ADSL在线看电影已经很流畅了,但是遇到节假日或者上网高峰仍会有些卡。北京的ADSL速度上限一度是512K,只能用来看比特率很低的网络视频,基本停留在听音会意阶段,字幕都看不清楚。”

  资深“网虫”马先生如此讲述他的网络视频新体验:

  “当‘神六’升空时,我注意到新浪和网易采用了由MYSEE直播网提供的P2P流媒体技术,于是决定在神六返回地面时尝试一下电脑和电视同步看‘神六’返回现场直播。尝试的结果很满意,无论是连接到新浪、网易还是MYSEE直播网,由于P2P流媒体技术的保证,网络视频都很流畅,甚至在打开MYSEE直播网提供的‘CCTV国际’时也很流畅。通过网络收看今季的NBA球赛,几乎和看电视没有什么差别了。”

  女孩赵静接触网络视频则是从今年夏天最盛大的娱乐盛事“超级女声”开始的。她的一个朋友在法国念书、另一个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学院学习,这三个好朋友都是“超女”的铁杆观众,而且各有不同的支持对象。“那是第一次感觉到网络视频的便捷和丰富,如果没有网络视频直播,很难想象我能和好友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同时收看同一档节目。”如今的赵静习惯于通过MYSEE直播网看电视或者电影。“最开始的网络,只有文字和数据,我通常是去网页浏览新闻,偶尔去论坛发发帖子。现在的网络是声色兼备了,通过互联网看电影电视节目成本低,效果好,很方便。我一天里有更多的时间泡在网络了。”

  P2P热潮

  公元2000年3月,在美国在线?AOL?工作的Justin Frankel以及另一名工程师Tom Pepper在网络上发布了全世界第一个P2P架构的档案交换软件Gnutella的原始码。

  受到当时网络泡沫化的震撼,当时社会大众不太注意这个新闻,或者也不太理解这件事多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年以后的现在,“P2P”这个字眼却带动了新一轮的网络经济热潮。

  什么是“P2P”?即“点对点”(Peer to Peer),这是一种新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每个人既是信息的获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提供者,用户的电脑既是客户端,也是服务器。这是一个彻底“去中心化”?De-Centralize?的档案交换架构。

  一位互联网研究人员曾这样描述P2P的反叛性:第一代互联网的思维是主从架构式的。例如Yahoo!架构了网站,任何人透过浏览器对网站主机发出链接请求之后,主机将网页传到浏览器中。此时网站是主?Server?,而浏览器是从?Client?。于是全天下浏览器都来朝拜Yahoo,新媒体霸权诞生。

  然而P2P却不是这样的架构。它让每个使用P2P软件的人都变成了主?Server?,任何人只要有电脑并且连上网,可以在自己电脑中摆放任何软件给其他人抓取。每个人都是主体,同时也是客体。

  当你想找某个档案时,只要下一个搜索指令,P2P软件会自动寻找谁的电脑里面有这个档案。你可以从回传的清单中选择要下载的对象,之后两台电脑直接联机传输档案,不需经过第三者。

  这个技术应用视频直播领域被称为P2P流媒体。形象地说,媒体内容是一股数据流,可以做到随时传送和播放。如果用洗澡方式来形容普通网络下载和流媒体技术的区别:前者是等浴缸里的水全部放满才开始洗澡;后者则是淋浴,在洗澡的过程中,水会源源不断地传过来,它是畅通无阻的。

  自由新世界

  由文字、数据到FLASH动画再到图文音形兼备的网络视频节目,互联网短暂的发展历史似乎正好对应了传统社会由文字、图纸到声音再到音画并举的电影电视的漫长的文明发展史。

  依据资深媒体研究员魏先生的观点,隐含在技术性概念里的电视,它的本质是剪辑,它是电视最大的权力支配技术。任何电视作品,即使是电视直播,都存在着剪辑,导演和摄像通过对镜头的选择,来调动人们的感官情绪。随时随处的剪辑,使各种声音和图像都变成了工具,甚至观众本身也成了工具,所以,传统电视的核心概念是制造。

  充分体现了Web2.0的特征“互动、人际、非中心化”的网络视频可能带来的影响,其一是颠覆传统电视的剪辑技术,即颠覆了传统电视的权力关系;其二是颠覆传统电视里的主持人和观众之间那一种单向性的主导关系。他认为,在未来的网络电视里主持人和观众之间,是双向的、互动的,主持和观众是互相形塑的,或者说,每个人都是可以个性表达的。传统的电视节目是固化的,剪辑制作完成之后,一个电视节目也就固定了,观众的任务就是接受。而网络电视不一样,你不仅可以接受它,而且可以改变它,介入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去,而且是最大范围的介入。如果说存在嘉宾这个说法,在传统电视里被邀请的嘉宾是有限的嘉宾,而在网络电视里将有最大可能的嘉宾,即每个观众都可以成为嘉宾。观众参与了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这个改变是深刻的,它将最大限度地解放我们的生活。

  上帝引入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爱比米修斯的失误,是为了让人凭藉技术谋求生存之道,实现自我“完善”。换言之,天赋不“完善”的人无力直接应对自然的挑战,而不得不诉诸技术,将自己周遭的生活环境改造为一种人为的、技术化的世界。

  这是当代法国技术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在他的著作《技术与时间》中作出的分析。

  马克思有言:“每个人的自由解放是一切人自由解放的条件”。P2P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网络世界里自由人实现自由的联合成为可能。记得当年互联网的出现,曾经被哲学家们认为是“上帝送给人类的一个礼物”——那么,这样一个即将到来的网络新世界,也许是上帝又一次在弥补爱比米修斯所造成的过失吧。















































































最后编辑于 2005-11-27 · 浏览 1867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