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这些药都可能引起双硫仑反应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饮酒史的患者需要抗感染治疗的情况,那么患者在饮酒后使用哪些抗菌药物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哪些药物在使用时不能喝酒?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统计,为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
什么是双硫仑(DFS)样反应
进入人体内的乙醇需要被代谢而排出,约 98% 在肝脏被氧化代谢,整个过程分为 3 步:
(1) 受肾脏辅酶Ⅰ、肝醇脱氢酶、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
(2) 乙醛在乙醛脱氢酶代谢氧化为乙酸;
(3) 乙酸继续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但临床多数抗菌药物尤其是部分 3 代头孢菌素, 在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可与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活性中心,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饮酒或使用含有乙醇的药物的患者血浆中乙醇的第 2 步代谢产物乙醛不能继续氧化为乙酸而在体内蓄积, 产生类似于应用戒酒药 (双硫仑) 后的双硫仑样反应 (又称戒酒硫样反应)[1]。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程度不一,常见表现为颜面部潮红、心悸、胸闷胸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烦躁不安、视物模糊、嗜睡、精神错乱、意识障碍、荨麻疹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会出现休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惊厥甚至死亡。大部分双硫仑样反应发作时间在用药后 1 min~1 h 内,也有患者间隔 8 h 后出现,这类患者多在前后 1 周内有接触或饮用乙醇或含有乙醇的药物或食物 [1]。
抗菌药物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机制
抗菌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含甲硫四氮唑(MTT)。甲硫四氮唑在以上中性溶液中会水解成甲基四氮唑硫醇,其会以硫铜或重排形成另一种结构的物质,与 DSF 分子中的硫甲基四氮唑的结构相似,从而抑制了乙醛的代谢,出现与 DSF 相似的反应。
以上是头孢菌素类 DSF 样反应发生的主要机制,头孢哌酮是头孢菌素类药物中文献报道 DSF 样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
另外有一部分抗菌药物的结构中不含 MTT 基团,但饮酒前后使用依然出现了 DSF 样反应,可能的原因是这部分药物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三嗪侧链,其在体内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了含有 MTT 结构相似产物,如常见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克洛等。
还有一些药物与乙醇作用同样会发生 DSF 样反应,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仅在一些文献中有所提及,具体见下表 1、2。
表 1 可能发生 DSF 样反应的抗菌药物 [1、2、3、4、5、6、7]

表 2 其他类药物

另外,某些含醇辅料药物虽乙醇使用量有限,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即使全部代谢成乙醛也应是微量的,但与某些药物尤其是头孢类抗菌药物联用仍能产生剧烈反应 [9]。同一种药物不同制造商采用的制备工艺和赋形剂不同,因此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以了解制剂中是否含有乙醇(见 表 3)。
表 3 含有乙醇的药物 [8、9]

注:需强调并非所有含乙醇的药物都会发生此类反应,而是与摄入的乙醇含量有关,肝肾功能不全或新生儿、早产儿等人群仍需谨慎使用,以免乙醇蓄积中毒。
服用可能发生双硫仑反应的药物后需要禁酒多长时间
对于服药后禁止饮酒的时间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多数文献报道认为服药后的 5 d 或 7 d 禁止饮酒 [8、9],或停药后禁酒的时间必须大于 7 d。医务人员须及时提醒患者在使用上文中提到的可致 DSF 反应的药物期间和停药后至少 1 周禁止饮酒和使用含酒精的药物、食物,因为乙醛脱氢酸被抑制后需要 4~5 d 才能完全恢复活性 [9]。所以在使用上述可致 DSF 反应的药物之前,需仔细询问患者近 3 d 是否有饮酒史,以免发生 DSF 样反应。总之在服药前 3 d、服药期间、服药后 7 d 内禁止饮酒和使用含酒精的药物和食物,确保避免 DSF 样反应的发生。
最后编辑于 2023-12-19 · 浏览 3.6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