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治了18岁青少年,有焦虑症并伴有咯血。
根据发病机制将咯血分述如下:
1.支气管疾病
主要有:①病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②病变损伤支气管黏膜内血管;③黏膜下动脉破裂;④血管遭到机械性破坏。通常一种疾病咯血可以涉及多种出血机制。
2.肺源性疾病
咯血的主要原因有: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②小血管破裂;③小动脉瘤破裂;④动静脉瘤破裂;⑤肺-体循环交通支形成并出血。
3.心肺血管疾病
咯血的主要原因为:①肺淤血导致肺泡壁或支气管内膜毛细血管充血破裂;②支气管黏膜下层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③静脉或右心房内血栓脱落,栓塞肺动脉,肺动脉组织缺血坏死出血;④血管畸形。
4.血液系统疾病
咯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的质和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常见的疾病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血友病等,通常除咯血外还常伴有全身其他部位出血。还包括血管炎疾病、各种有创性检查和治疗、抗凝血药物及毒物。

1.治疗原则
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确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止血、病因治疗、预防咯血引起的窒息及失血性休克等。
原则上咯血患者不用镇咳药物,鼓励患者将血痰咳出。频繁剧烈咳嗽后发生咯血者,考虑咳嗽可能为咯血原因时可给予可待因15~30mg,每天2~3次,或给予含有可待因的复方制剂,如止咳糖浆10mL,每日3次。或右美沙芬15~30mL,每日3次口服,禁用吗啡等中枢性镇咳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射,从而导致血块堵塞气道造成窒息。安慰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如地西泮(商品名安定)2.5mg,每日2~3次,或5~10mg肌肉注射,心肺功能不全或全身衰竭咳嗽无力者禁用。
2.药物治疗
(1)垂体后叶素:是治疗咯血,尤其是大咯血的首选药物。通常以5~10U垂体后叶素加入到25%葡萄糖溶液20~40mL,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10~20U的垂体后叶素加入到5%的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直至咯血停止后1~2d后停用。
(2)酚妥拉明:可用10~20mg酚妥拉明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5~7d。
(3)6-氨基己酸:可将4~6g6-氨基己酸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2次。
(4)氨甲苯酸(商品名止血芳酸):促凝血药物,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起到止血作用。可将100~200mg的止血芳酸加入到25%葡萄糖溶液20~40mL,缓慢静脉注射,每日1~2次;或将200mg的止血芳酸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2次。
(5)酚磺乙胺(商品名止血敏):可用酚磺乙胺0.25~0.50g,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将0.25g的酚磺乙胺加入到25%葡萄糖溶液40mL中静脉注射,每日1~2次,或酚磺乙胺1~2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氨甲苯酸和酚磺乙胺疗效有限,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有时可能会引起血栓形成。
(6)巴曲酶(商品名立止血):该药是由蛇毒中分离提纯的凝血酶,可以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成人每日用量1kU~2kU。
(7)其他药物:包括肾上腺色腙(商品名安络血)、维生素K1、鱼精蛋白等。
鉴于临床上咯血多由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血管破裂所致,故咯血的药物选择以垂体后叶素、催产素及血管扩张剂为主,其他止血药物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止血药物的应用应注意个体化,特别是应注意患者咯血的发生机制以及合并症。
3.非药物治疗
(1)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主要适用于:①任何原因所致的急性大咯血,病因一时无法去除,为缓解病情,创造条件进行手术时;②不适合手术,或者患者拒绝手术,内、外科治疗无效者;③咯血量不大,但反复发生者。
(2)经支气管镜治疗:尽管大咯血时进行支气管镜操作可能有加重咯血的危险,但在必要时仍不失为有效的诊断治疗措施。支气管镜操作前应做好充分的救治准备,应保证气道的畅通,最好建立可靠的人工气道。尽可能减轻操作引起的咳嗽。
(3)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大咯血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24h内咯血量超过1500mL,或一次咯血量达到500mL,有引起窒息先兆而出血部位明确且没有手术禁忌证者,可考虑急诊手术止血。
4.并发症的防治
咯血并发症主要有窒息、失血性休克、吸入性肺炎和肺不张等,应注意及时通畅气道、扩容、抗感染等。
5.致命性咯血的识别与急救
致命性咯血是指频繁咯血可能引发窒息或已发生窒息。致命性大咯血的抢救流程见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