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458】破学科壁垒,与“癌中之王”搏斗到底(论述:胰腺癌)

发布于 2023-12-15 · 浏览 1552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14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附:辛老师作随笔感言:

学习“【458】破学科壁垒,与“癌中之王”搏斗到底(论述:胰腺癌)

  健康报,2023年12月5日(7)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胰腺中心主任 蒋奎荣--文章,标题-3,“一个个链条, 环环相扣”内中一语:一名医生如果样样都会,但却都不精通,在面对胰腺疾病等疑难危重病时就靠不住。

 

--辛老师作随笔感言:

 

(辛老师点评:

 

学习到这里,“一名医生如果样样都会,但却都不精通,在面对胰腺疾病等疑难危重病时就靠不住。”

 

这句话,同样适合于临床药学专业。

 

本人曾说:有多少“临床医学专科”,就有多少“临床药学专科”可以去匹配。虽然目前临床药学专业的发展水平,对此匹配的愿望还难实现,但事实上,存在着这种现实的事物规律,只是医药学的发展速度,受科技发平水平限制,目前还不能达到

 

药学的专一发展,必定能突破医学发展史上某一临界点。

 

例,最近,本人课件【1】引用冀连梅文献【2】,对多西环素药学发展史的研究,延伸到本人对药品说明书的进一步解读:

 

当前,全国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救治:让民众作出选择

 

你要治病救人,还是要执行“说明书”的“禁用“?

 

这么一个现实的抉择问题。很有实用价值。

 

还有一点:孕妇安全用药咨询:现在大量解答,都停留在未怀孕时,用药解读,而现实是,现在已用了药,发现怀孕了,怎样去应对解读?

 

这对国家人口政策,是切切相关的。

 

这是一门深奥的人文医学,少有人深入到这个层面研究。难怪乎,一个硕士医学生,怀孕用药咨询,上午甲医院门诊,下午乙医院门诊,咨询得到的“官话”,以致她给我回应:辛老师,就是你说“行”

 

这实质是对药品说明书涉及到孕妇用药层面研读深度问题!

 

2023-12-15,15:00 点评记录,辛老师

 

文献

【1】救人一步,扭转人生,高手在民间,救人一步,扭转人生,高手在民间

【2】冀连梅 | 多西环素: 8岁以下孩子吃,到底会不会引起永久四环素牙?冀连梅 | 多西环素: 8岁以下孩子吃,到底会不会引起永久四环素牙?


【458】破学科壁垒,与“癌中之王”搏斗到底(论述:胰腺癌)

 

健康报,2023年12月5日(7)

 

致敬·我的同行

破学科壁垒,与“癌中之王”搏斗到底

 

“致敬·我的同行”开栏

当前,多学科联合诊疗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新模式和发展方向。本期开始,本版开设“致敬·我的同行”专栏,每期邀请一位医学专家讲述他们在各自领域多学科合作的故事,再现医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逐渐成长、成熟的轨迹。让我们在其中感受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打破专业壁垒、为救治生命全情投入的职业精神。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胰腺中心主任 蒋奎荣

“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在治疗的每个环节,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医生应该像一个个链条,各司其职、各显其能。”

——蒋奎荣


说起胰腺癌,很多人闻之色变。因其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难,手术难度大,胰腺癌也被称为“癌中之王”。

雪上加霜的是,胰腺癌早已不是罕见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快速升高的趋势。2020年,胰腺癌新发病例不仅位列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第8位,其死亡人数也位列我国癌症死亡人数的第6位。

作为胰腺外科医生,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始终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也是判断诊疗成效的“金标准”。要想攻克复杂的胰腺癌,仅靠一个医疗团队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10年前,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中心宣告成立,多学科诊疗成为我们与“癌中之王”搏斗到底的不二选择。

1,为“一件事”

聚“一群人”

10年前,医院不同科室之间是有壁垒的。“这不是把内科、外科的界限模糊掉了吗?”胰腺中心成立时,我们耳边也不乏这样的声音。

2014年,在院领导的支持和苗毅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在刚刚设立的胰腺中心采取了“破壁行动”,打破不同科室间的诊疗壁垒,让多学科医生融合在一起,共同为患者服务,当时有些人对此是有顾虑的。

但胰腺中心因“一件事”而来——以胰腺相关疾病诊疗为中心,汇聚了“一群人”——整合胰腺、重症监护、消化内镜、肿瘤学、影像学、病理学等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一群人一条心,为胰腺疾病患者提供全天候的多学科诊疗服务。

全新的诊疗模式,给患者带来不一样的就医体验。试想,一名患者如果做手术要找外科医生做化疗要找肿瘤科医生,做内镜又要到消化科……他要挂多少个号,跑多少个科室?而在胰腺中心,患者如果有胰腺疾病,不管是炎症还是肿瘤,是要做诊断内镜还是治疗内镜,做手术还是化疗,都可以享受一站式的诊疗服务,不用东奔西走、跑冤枉路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出发点是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

胰腺中心成立后,每天早上,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生团队一起查房、一起交接班,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为我们工作的日常。

有的胰腺癌患者出现了黄疸,要是在以往,科室界限分明,患者在找消化内镜医生看诊时,常会先通过内镜支架进行减黄治疗。而现在多学科团队在一起,就会更多地从患者整体情况考虑,一些适合直接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就不必先进行减黄治疗,既省了费用,也降低了风险。

还有的胰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还带着引流管,如果患者此时希望去肿瘤科进行化疗,也许会吃到“闭门羹”。从肿瘤科医生的角度看,患者带着引流管化疗,出了问题谁来负责?但这时的迟疑可能导致患者错失最佳的化疗时机。如今,在胰腺中心,只要患者实际情况允许,就可以在术后进行康复的同时接受化疗。

不过,胰腺中心的诊疗模式和一般的多学科会诊模式又有所不同。相比之下,中心的多学科会诊是全天候的,不是临时开设的多学科讨论会。我们的多学科专家团队是一体化的,大家天天在一起看诊、手术,绩效奖金、年终考核都在一起。中心的住院床位采取的也是“一张床”的管理模式,对床位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床位使用效率大幅提升。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模式让患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最适合的治疗。

对于医生来说,永远为患者做出最优的选择,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每位医生都有知识盲区,也容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困扰。拿外科医生来说,遇到某种疾病,往往会想能不能用手术来解决,但即便手术做得再好,医生的选择也未必和患者所需完全一致多学科协作,让我们能够时时听到其他学科医生的声音,尽力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

2,牵手上下游学科

一起触摸“天花板”

在腹部外科,胰腺相关手术是难度最大、技术门槛最高的领域,被称为腹部外科手术“皇冠上的明珠”。从胰腺癌的发生部位来看,以胰头最为多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的标准术式,手术过程堪比“破坏一个旧世界,建造一个新世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通常要做“六切”,即切除胃远端、胆囊及胆总管、胰头、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切除后要进行“三吻合”——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我们知道,胰液、胆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是人体消化食物的好帮手。如果胰肠、胆肠吻合口愈合不良,胰液、胆汁就会流到肠道外面,腐蚀血管及周围脏器,引起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过程可谓风险重重

记得今年5月,一位曾经做过7次手术的十二指肠癌患者前来求医。经过研判,我觉得患者仍有手术切除的机会,但难度极高。好在团队拥有丰富的疑难手术经验,家属也充分信任我们,这给了我们放手一搏的底气。手术中的情况比预期还要复杂,患者腹腔内粘连极为严重,那感觉就像我们要去杀敌,敌人躲在暗处一样。最终,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分离,我们才窥见肿瘤周围的结构,整台手术历时8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完成。

可想而知,这样一台“天花板”级的手术,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支持。通常情况下,一台胰腺外科手术需要3名医生上场,至少需要3个小时。从术前多学科会诊、营养支持,到术中麻醉准备、默契操作,整个团队齐心协力,成功“拿下”了手术。因此,越是复杂的疾病,越是疑难的病例,越需要大家通力协作。

一个学科发展起来了,上下游学科都能从中受益。在胰腺中心,影像学和病理学是和胰腺专科联系紧密的两个平台科室。其中,影像就好比外科医生的向导,它让我们在做手术时能够知己知彼。以前的影像报告相对简单、粗糙。经过努力,我们建立了胰腺癌及胰腺囊性占位标准影像报告流程、胰腺癌术后病理报告新规范及标准流程等,有效保障了报告的质量,为手术提供了精准的导航。

中心成立近10年来,在多学科团队的护航下,我们年均开展胰腺外科手术1000余台,手术数量和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在国际上率先开创了动脉鞘剥除、单层胰肠吻合等特色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动脉入路胰腺癌根治术、胰腺癌海德堡三角清扫技术、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等,为攻克胰腺癌增添了多种利器。

作为外科医生,我们看到肿瘤就像发现猎物一样。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有手术机会就可能还有一线生机。只要患者需要,医生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位患者。为了患者这一线希望,我们就得勇闯禁区,迎接挑战,哪怕前路荆棘密布。

3,一个个链条

环环相扣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胰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丰富和发展,但手术切除仍是目前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遗憾的是,由于病症通常发现较晚,仅20%的胰腺癌患者有手术机会,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0%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时常问自己,即便手术技能再高超,如果不能为患者延长生存期,那又有什么意义?帮助患者活得更久、更有质量,是我们身为医者的责任。

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专业化、标准化至关重要。一名医生如果样样都会,但却都不精通,在面对胰腺疾病等疑难危重病时就靠不住而此时,大型专病平台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中心分工更加精细,在治疗的每个环节,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医生就像一个个链条,各司其职、各显其能。

(辛老师附记感言,转篇首)

我们的多学科协作以外科手术为核心,但胰腺癌的治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手术再完美,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有的患者只做手术,不做化疗,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反之亦然。对胰腺外科医生来说,要完成从重外科到重疗效的转变,重视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段的运用。

近年来,我们在降低胰腺手术围手术期病死率、非计划二次手术率等方面,走在了同行前列,这恰恰与多学科协作、手术上下游的配合分不开。从前,每个治疗环节可能是孤立的。

比如,外科医生只管做手术,在患者出院后往往就断了联系。如今,对于每一名出院患者,我们都尽力做好随访,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预防病情恶化和复发。目前,患者随访率已达90%左右。根据随访,术后规范进行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已近30个月。这让我们备受鼓舞,也坚定了对现有诊疗模式的信心。

 

img


蒋奎荣在开展手术

胰腺癌 (58)
胰腺疾病 (12)

最后编辑于 2023-12-15 · 浏览 1552

6 2 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