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这种皮肤征象,要当心恶性肿瘤……

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 AN)的主要特征是皮肤色素沉着,过度角化和丝状增生。良性AN多和代谢异常相关,而广泛进展性AN则是一种副肿瘤综合征,其出现应警惕内脏肿瘤的存在。患者30岁女性,主因面部皮肤进行性发展病灶就诊于皮肤科门诊。
体格检查显示唇部,口周区和鼻翼处色素沉着,黄色,乳头瘤样丘疹和斑块(图1A)。颈部,腹股沟区和腋下可见色素沉着丝状斑块(图1B)。患者同时还具有新发烧心,乏力症状和15公斤的体重减轻。

图1(A)面部和(B)腋下的皮肤病灶
行面部病灶皮肤活检,结果显示上皮乳头瘤病,棘皮症,角化过度,人乳头瘤病毒染色阴性。怀疑为MAN。
患者腹部和盆腔CT显示胃体增厚(图2A),右侧卵巢有实性肿块,最大径4.4 cm(图2B)。胃活检显示富含黏液的印戒细胞腺癌,证实为胃腺癌卵巢转移(库肯伯格氏瘤)。

图2 腹部CT(A)胃部(B)卵巢病灶
患者行系统治疗,肿瘤初始有反应,但是在6个月随访中疾病进展。
临床表现
AN主要特征是皮肤色素沉着,过度角化,丝状增生,形成疣状赘生物。更易于发生于腋窝,背部,颈部,肘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根据病因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AN大多和代谢紊乱,遗传,自身免疫,医源性病因,药物代谢等相关。
MAN则是一种副肿瘤皮肤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患者,无性别差异。和良性AN相比,皮肤改变更为广泛,且迅速恶化。
MAN症状包括快速发展的皮肤或黏膜色素沉着,高度角化(图3A),皮肤增厚和丝状斑块,典型皮肤病灶见于黏膜和皮肤黏膜交界。患者眼睛和口腔也可有乳头有增生(图3B),并可以播散至鼻,喉和食管(图4)。指甲脆,具有纵向凹陷。皮肤病灶常伴有瘙痒和刺激症状。

图3(A)过度角化;(B)颊黏膜乳头瘤

图4 胃镜显示食管多发隆起
73.2%的MAN伴发于腹部内肿瘤,仅26.8%为腹部外肿瘤。肿瘤多为腺癌。胃癌是MAN最常见的肿瘤,可见于55%~61%的MAN患者。其次是胰腺癌,肝脏肿瘤,妇科肿瘤,肺癌,结直肠癌等。MAN可发生于恶性肿瘤诊断前(17.4%),同时(61.1%)或诊断后(21.5%)。
部分病例还可伴有牛肚掌,多发性脂溢性老年性角化病(Leser-Trélat征),掌跖黑棘皮病等。牛肚掌的特征是手掌丝状增厚,手掌皱褶外观类似于牛肚,正常皮肤标志更为显著。Leser-Trélat征表现为突然出现脂溢性角化病或原有脂溢性角化病加重(图5)。

图5 胃腺癌伴MAN,牛肚掌和Leser-Trélat征病例
病生理机制
MAN的病理学机制还不清楚。部分病例中观察到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增强。目前认为肿瘤产生的某些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成纤维生长因子通过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K信号通路刺激角化细胞,黑色素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参与MAN的发展。
此外,肿瘤释放激素也可刺激和增加黑素细胞刺激性激素,促进黑素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生长。过度角化斑块还可能来自于潜在肿瘤的自身免疫性抗体,表皮和皮肤基底膜的继发性相互作用可能诱导疾病的发生。
病理
MAN的组织学特征为非特异性,皮肤病灶活检显示基底层高度角化,乳头瘤样病,棘皮症和棘皮层增厚,高度色素沉着,部分真皮乳头呈指状突起(图6)。

图6 皮肤病灶病理表现(A)HR×40;(B)HE×100
诊断
MAN的诊断应基于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活检有助于MAN诊断,但是其组织学特征为非特异性,常包括过度角化,乳头瘤状病,基底层过度色素沉着,部分真皮乳头呈指状突起等特点。
鉴别诊断包括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症, 银屑病,癣,湿疹,梅毒和继发性掌跖角化病。
治疗
皮肤局部治疗对于MAN常无显著临床效应,煤焦油,水杨酸,维生素D类似物和外用激素等常规治疗不敏感。系统治疗如依曲替酯,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结论不一。
MAN的治疗需强调治疗原发病。据报道90%~95%的病例经过肿瘤治疗后皮肤病灶改善,临床效应可在肿瘤治疗后数月内观察到(图7)。

图7 胃癌伴MAN患者经3周期化疗后好转
预后
MAN常在肿瘤缓解后改善,肿瘤复发后再次出现。
内脏肿瘤相关MAN整体预后不佳,诊断后患者中位生存<2年。患者主要死因包括误诊为银屑病或其他皮肤病,恶性肿瘤诊断拖延。因此,对于具有过度角化丘疹和斑块的患者应行肿瘤筛查,早期识别MAN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MAN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早期线索,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中发现时应警惕其诊断意义。医师应识别此种皮肤征象,早期诊断MAN,以改善相关恶性肿瘤的预后。
最后编辑于 2023-12-12 · 浏览 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