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HUA)/痛风的诊治(2023年)
一、定义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不 分 男 女 ,非 同 日 2 次 空 腹 血 尿 酸 水≥420 μmol/L
二、机制
产生途径:饮食摄入(约20%)+体内分解(约80%)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
代谢途径:约2/3通过肾脏+1/3通过消化道排泄
尿酸经肾小球滤过、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和分泌后再吸收,未吸收部分从尿液中排出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尿酸的饱和浓度为420 μmol/L,当血尿酸超过饱和浓度,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析出→直接黏附、沉积于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肾组织和血管等部位→趋化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细胞与晶体相互作用后释放致炎症因子[如IL-1β、IL-6等]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解酶等→引起关节软骨、骨质、肾脏以及血管壁等急慢性炎症损伤,导致心、脑、肾等多器官损害
三、诊断和分期
痛风:HUA患者出现尿酸盐晶体沉积,导致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性肾病和肾结石

四、辅助检查

1)症状发作是指包括外周关节(或滑囊)的肿胀、疼痛和(或)压痛在内的有症状时期;
2)透明软骨表面不规则的回声增强,且与超声波束的声波作用角度相独立(注意:假阳性的“双轨征”可能出现在软骨表面,改变超声波束的声波作用角度时会消失);
3)在关节或关节周围的位置存在颜色标记的尿酸盐,使用双能CT扫描获取影像,在80 kV和140 kV扫描能量下获取数据,使用痛风特异性软件应用2个材料分解算法分析颜色标记的尿酸盐,阳性结果被定义为在关节或关节周围的位置存在颜色标记的尿酸盐,应排除甲床、亚毫米波、皮肤、运动、射束硬化和血管伪影造成的假阳性;
4)侵蚀被定义为骨皮质的破坏伴边界硬化和边缘悬挂突出,不包括远端指间关节侵蚀性改变和鸥翼样表现。
官方推荐计算器见http:// goutclassificationcalculator.auckland.ac.nz或下载“痛风诊断”APP
1.痛风性关节炎:中青年男性多见,常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或踝、足背、膝等关节。起病急骤,24 h内发展至高峰。初次发病常累及单个关节,多在2周可完全自然缓解,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逐渐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两次关节炎发作间歇期缩短。
2.痛风石:未经治疗的患者常在首发症状 10 年后出现痛风石,常出现于第一跖趾、耳廓、前臂伸面、指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痛风石可小如芝麻,也 可大如鸡蛋,挤压后可破溃或形成瘘管,有白色豆腐渣样排出物。
3.关节液检查:急性期关节滑囊液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钠晶体,具有确诊价值。
4.关节B超检查:
特异性表现包括:(1)关节或肌腱内的痛风石样沉积,表现为被低回声边界包围的卵圆形点状高回声(云雾状高回声区);(2)双轨征:关节软骨表 面的线状致密高回声。
非特异性表现包括:(1)关 节积液,滑液中出现点状高回声(暴风雪征);(2)滑 膜增厚,伴或不伴血流信号增多;(3)骨侵蚀
5.双能(源)CT:采用 2 种不同能量的 X 射线进行 扫描,将不同的组织成分以不同的颜色标识,特异 性区分组织与关节周围尿酸盐结晶,显示病灶周围 骨质破坏等病理改变。
6.X线:
早期急性关节炎可见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后可出现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
痛风石沉积者可见骨质呈凿孔样缺损,边缘锐利,骨质边缘可有骨质增生反应。
五、治疗


5.1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合成。常用药物包括别嘌醇和非布司他。
(1)别嘌醇:
成人初始剂量50~100 mg/d,每2~4周测血尿酸水平1次,未达标患者每次可递增50~100 mg,最大剂量600 mg/d。
肾功能不全 患者起始剂量每日不超过eGFR× 1.5 mg。
eGFR在15~59 ,推荐剂量为50~100 mg/d;
eGFR小于15禁用
别嘌醇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发生致死性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超敏反应 综合征。
发生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HLA-B*5801基因阳性、老年、大剂量起始应用别嘌醇、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和肾功能不全
推荐在别嘌醇治疗前进行HLA-B*5801基因筛查
(2)非布司他
新型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剂。
初始剂量 20~40 mg/d,2~4 周后血尿酸不达标者,逐渐加量,最大剂量80 mg/d。
因其主要通过肝脏清除,eGFR30~89 患者无须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恶心、皮疹等。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非布司他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尚无定论。
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中,从小剂量起始,同时关注心血管事件风险
5.2促尿酸排泄药物
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URATl)及葡萄糖转运蛋白 9 (GLUT9)→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苯溴马隆:成人起始剂量25~50 mg/d,2~4周后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至50 mg/d或100 mg/d,早餐后服用;
eGFR 20~60 患者推荐50 mg/d;
eGFR<20或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
服用时须碱化尿液,将尿液pH值调整至6.2~6.9,心肾功能正常者维持尿量2 000 ml以上。
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腹泻、皮疹和肝功能损害等。
5.3碱化尿液治疗
5.31枸橼酸盐制剂
包括枸橼酸钾、枸橼酸氢钾钠和枸橼酸钠。枸橼酸盐是尿中最强的内源性 结石形成抑制物,同时可碱化尿液,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溶解尿酸结石并防止新结石的形 成。
枸橼酸钾 1.08~2.16 g/次,tid;
枸橼酸钾缓释片剂量为1.08~2.16 g/次 tid;枸橼酸氢钾钠剂量为 7.5~10 g/d,tid
枸橼酸钠剂量为 1~3 g/次,4次/d,服用期间须监测尿pH值以调整剂 量。
急性肾损伤或慢性肾衰竭eGFR<30 严重酸-碱平衡失调及肝功能不全的患 者禁用
5.32碳酸氢钠
适用于肾功能不全合并 HUA 和(或)痛风患者。
起始剂量0.5~2.0 g/次口服,1~4 次/d,与其他药物相隔1~2 h服用。
主要不良反应为 胀气、胃肠道不适
5.4痛风急性发作期
一线治疗药物: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
迅速控制关节炎症状。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尽早给予药物控制急性发作,越早治疗效果越佳。
5.41秋水仙碱:
通过抑制白细胞趋化、吞噬作用及减轻炎性反应发挥止痛作用。
痛风发作 12 h 内需尽早使用;36 h后疗效显著降低,不作为首选药物。
起始负荷剂量为1.0 mg口服,1 h后追加0.5 mg, 12 h 后按照 0.5 mg/次,1~3 次/d 口服。
肾脏损害可见血尿、 少尿、肾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患者须减量。eGFR 35~49 时每日最大剂量 0.5 mg; eGFR 10~34 mL时每次最大剂量 0.5 mg,隔日1次;eGFR<10或透析患 者禁用。
使用环孢素 A、克拉霉素、维拉帕米、酮康唑等避免使用秋水仙 碱。
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常见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症状出现时 应立即停药;转氨酶 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时须停药;可引起骨髓抑制,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常规。
5.42激素
口服泼尼松0.5 mg/(kg·d), 连续用药5~10 d后停药,或者0.5 mg/(kg·d)用药2~ 5 d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 d。
不宜口服时可静脉 使用糖皮质激素。
应注意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 病,预防水钠潴留、感染、消化道不良反应等,避免 使用长效制剂。
急性发作仅累及1~2个大关节、全 身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关节腔内注射短效糖皮 质激素,避免短期内重复使用
5.5痛风石患者经积极治疗,血尿酸降至<300 μmol/L,维持 6 个月以上,痛风石可逐渐溶解、缩小。
六、预防
高危人群:一级亲属患有HUA 或痛风 者,久坐、高嘌呤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者,肥 胖、代谢异常性疾病(如糖代谢异常、血脂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卒中等]以及慢性肾脏病者
最后编辑于 2023-12-06 · 浏览 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