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荨麻疹(部分)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暂时性局限水肿。典型表现为瘙痒性红斑和风团,部分严重患者可伴发腹痛、呕吐、胸闷、呼吸困难或血压降低等系统表现;急性者常在1~3周痊愈,慢性者则可持续数月到数年甚或数十年。
临床特点
1.急性荨麻疹
①起病急,发展快;②表现为皮肤突然瘙痒,随之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呈橘皮样外观;③数小时内风团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但新风团此起彼伏,不断发生;④病情严重者可伴有过敏性休克表现,部分可因胃肠黏膜水肿出现腹痛,累及气管、喉黏膜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室息。
2.慢性荨麻疹
①全身表现一般较轻,红斑、风团时多时少,瘙痒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持续6周以上,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②部分患者发病具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③本型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及情绪影响较大。
3.特殊类型
有皮肤划痕症、血管神经性水肿、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等。
治疗原则
1.基本原则是去除病因,制止瘙痒,消除皮损和伴发症状。
2.以抗组胺、抗炎、降低血管通透性及对症治疗等药物为主。
3.必要时结合局部外用药治疗。
一般治疗
(一)适用于急性荨麻疹的治疗
1)炉甘石洗剂,外用,3次/日。
2)咪唑斯汀,10mg/次,口服,1次/日。
3)5%葡萄糖注射液20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1次/日;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1次/日。
(二)适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1)氯雷他定,10mg/次,口服,1次/日。
2)雷尼替丁,150mg/次,口服,2次/日。
3)雷公藤多苷片,20mg/次,口服,3次/日。
4)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复方甘草酸苷80mg,静脉滴注,1次/日。
5)枸地氯雷他定,8.8mg/次,口服,1次/日。
6)白芍总苷,0.6g/次,口服,2次/日。
注意事项
1.急性荨麻疹
可选用第一代抗组胺药,但对嗜睡作用敏感者、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及工作和学习要求高度集中精力者可选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等,常以2~3种抗组胺药联合应用;维生素C及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与抗组胺药有协同作用,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对伴腹痛者可给予溴丙胺太林口服或山莨若碱、阿托品肌内注射;某些患者联合应用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有较好疗效;合并感染者应及时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并对感染病灶做必要处理;对全身弥漫性皮损等病情严重、伴有休克或喉头水肿者,应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迅速吸氧、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并以氢化可的松0.2~0.3g或地塞米松5~10mg、维生素C2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快速静脉滴注,15分钟后可重复注射肾上腺素0.5ml,有明显的心血管疾病者肾上腺素需慎重使用。喉头水肿一般不主张做气管切开,理由是其对肾上腺素反应甚快,而且气管切开不能解决伴发的支气管痉挛,可加用氨茶碱0.2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
2.慢性荨麻疹
对单独使用H受体拮抗剂疗效不佳者,可用H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降低血管通透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氯雷他定+雷尼替丁+葡萄糖酸钙+酮替芬等),可合并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如白芍总苷、复方甘草酸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