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脚畸形”治疗经验
几例距周关节脱位治疗经验
病例一
患者男性22岁踢球时摔伤致右踝畸形明显,活动受限。
诊断:右距周关节脱位(距舟,距跟)
治疗: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



X线示距舟,距跟关节脱位。距骨头向足背外侧移位舟骨位于距骨头颈内侧和背侧。

复位手法:顺畸形方向牵引下,术者一手向胫侧推挤外踝部,另一手牵引足部的同时向腓侧推挤足部(若复位复位困难,可改为三人复位法)。


复位成功畸形恢复。

复位后足旋前,踝外展背伸位固定,4周后拆除外固定功能锻炼。
病例二
患者女性39岁下楼时摔伤致踝部畸形活动受限。





病例三
患者17岁打篮球时摔伤致踝部畸形活动受限。





距骨周围脱位是距舟和距跟关节同时发生脱位而胫距关节保持正常关系,通常发生于较大暴力损伤,或由高处跳下,薄弱的距跟韧带和距舟韧带断裂以及关节囊破裂、继而产生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脱位。此时,距骨仍停留于踝穴中未发生脱位。坚强的跟舟韧带保持完整亦无跟骰关节脱位。因此称此脱位为距骨周围脱位更合适按脱位后足远端移位方向,可分为内侧脱位、外侧脱位、前脱位和后脱位。当足在强力跖屈、内翻应力作用下.距骨颈抵于载距突旋转.如不发生距骨颈骨折,即产生内侧脱位。此时,距骨头向足背外侧移位舟骨常位于距骨头颈内侧和背侧。内侧脱位最为常见约占所有距下关节脱位的 80%。当足在强力既屈及外翻应力作用时,发生外侧脱位。距骨头移向内侧.舟骨和跟骨移向距骨外侧。此脱位约占15%。外侧脱位时损伤暴力更大,软组织损伤严重,开放损伤多,且多伴有距下关节和踝关节的骨、软骨骨折。单纯的前、后脱位极为罕见。脱位后。足有明显的内翻或外翻畸形。诊断一般不困难。有时软组织肿胀严重,可掩盖畸形.结合足X线正、侧位和斜位片可明确诊断。少数患者可合并神经血管束损伤,应注意检查足的感觉和血运情况治疗:脱位后应及早复位,以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坏死和足血运障碍。
闭合复位约有 5%~20% 失败。内侧脱位时,复位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伸肌支持带和距舟关节囊嵌顿.
总结:1.内侧脱位复位较简单,有时单纯牵引即可复位。如张力较大复位较困难可改为三人复位。
2.术者复位时手法作用点要准确,一作用点为外踝下距骨部,一作用点位足内侧舟骨部,牵引下共同对抗用力。
3.固定要正确,内侧脱位固定于足旋前,踝外展背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