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一年丢失多少血?


众所周知,慢性失血是肾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导致的铁缺乏也经常导致规律治疗者反复贫血。相比促红素、缺氧等因素,慢性失血反而容易被忽视,补铁是为数不多的补救手段。那么,血液透析患者一年的失血量到底有多少呢?

血液透析的慢性失血,有四个累积的来源:血液透析技术、抽血检查、隐匿性出血、手术。
1.血液透析技术:导管的抽吸、冲洗、血培养,以单腔2ml容量估算,据报道每年使用导管透析者失血量可达888ml;内瘘压迫不当或压力过大导致的意外失血可增加额外的失血量。管路、透析器内血液残留累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016年一项希腊研究提示,透析过程中透析器的丢失血量主要在于膜成分(聚丙烯膜血量丢失高于醋酸膜、聚枫膜、聚乙烯膜)和人为因素(处方设定、护士操作),与膜面积、超滤系数、血室容量无关。另外,由于透析过程中管路或透析器凝血、破膜等原因不得不弃血,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单次血液丢失量大。

2.抽血检查:每年的静脉采血失血量分别为350-450ml/年(法国)、368ml/年(美国)、600ml/年(日本),如果参与临床实验研究失血量会更高。
3.隐匿性出血:最常见的是肠道出血,通常出血量低于粪便检测下限,无法常规的明确诊断和治疗。主要原因在于尿毒症导致的肠道病变、血小板功能障碍、透析抗凝。1982美国一项研究使用铬51标记红细胞检测肠道失血量,健康对照人群为0.83ml/天,非透析CKD病人3.15ml/天,血液透析患者6.27ml/天,同时在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维生素K拮抗剂时隐形出血量会进一步增加。另外,颅内的微出血也是容易忽视的,2021年土耳其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脑功能异常的血透患者中,有14%的显性脑出血,却有59%的存在脑核磁共振可以查出的微出血,微出血可因量变出现显性的脑出血;因此有人提出肾衰不仅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是直接病因。
4.手术:血液透析患者平均每年接受的透析通路相关手术约为1.2次,远高于健康人群,无论开放手术还是介入治疗,手术失血都存在。而且以前不敢在透析患者身上开展的其他外科手术也在逐渐被接受,存在潜在的失血。
综上:2016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总结了血透患者一年的失血量:在未进行临床研究、未使用抗凝血相关药物的情况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预计每年失血量约为2.68L,使用导管患者每年失血量约为5.32L。失血意味着失铁、加上摄入受限、铁调素升高等原因,很多患者长期缺铁,甚至贫血达标后依然处于缺铁状态,铁缺乏又是贫血难以纠正的重要原因之一。慢性失血原因很好找,办法却不多,减少导管使用可能是为数不多能能明显减少出血的手段,套用金山医院的一句话:别让超期服役的导管毁掉血液透析患者的未来。

肾脏病人尤其是血透患者本身就是出血高危人群,除慢性失血外也更容易出现消化道和颅内等处的大量失血,因此实际失血量可能比预估的还要高。
小账不可细算啊!
参考文献:
1.latrogenic Iron Overload in Dialysis Pati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Drugs.2016.
2.Residual blood loss in single use dialysis:effect of different membranes and flux.Int J Artif Organs.2006.
3.Effict of cerebral microhemorrhages on neurocognitive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Acta Radiol.2021.
来源于本人微信公众号:肾与吾
最后编辑于 2023-11-18 · 浏览 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