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老人突发的凝血功能障碍,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患者73岁男性,退休人员。
因“行动迟缓5年,间断发热伴纳差、乏力2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运动迟缓,伴流涎,扣纽扣等精细动作受损,4年前出现擀饺子皮障碍,慌张步态,当地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美多芭、森普罗、金刚烷胺”治疗,症状改善。
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8℃,就诊于当地医院,期间给予补钠、抗感染等治疗,症状较前好转。2023-08-02患者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低钠血症”于当地医院治疗,住院期间给予“抗凝、降压、补钠”等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2023-08-28患者双下肢乏力较前加重,纳差,胸闷、胸痛,体温最高39.2℃,并出现胡言乱语、无中生有、拒绝吃药,就诊于当地医院,血生化:钾3.0mmol/L,钠123mmol/L,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2023-09-26患者再次发热,体温最高39.8℃,伴纳差、乏力,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就诊于我院急诊,给予抗感染等治疗,5天后转入我科。
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20.19×109/L,血红蛋白 101g/L,血小板 98×109/L
血生化:肌酐151umol/L,白蛋白26g/L,钾 3.22mmol/L,钠126mmol/L
凝血系列:PT>360,INR>33.9,PTR>32.7,FIB 2.4,APTT 86.7,APTTR 3.30,TT 19.6
血培养:未见细菌,新冠、BNP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不明问既往,病史里面有诊断!
患者10天前的凝血系列PT 14.2,仅轻度延长,但是在回顾患者既往病历中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
讨论: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考虑什么?










最后编辑于 2023-11-14 · 浏览 8513 · 49人已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