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皮肤镜读书笔记—《实用皮肤镜学》-主编 刘洁 邹先彪

发布于 2023-11-06 · 浏览 1982 · 来自 Android · IP 辽宁辽宁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17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第一章 概 述 

皮肤影像学是无创性影像学技术与皮肤性病学的有机融合,涉及:皮肤病手工与电脑绘图摄影与摄像伍德灯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VISIA皮肤分析仪皮肤高频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其特点是通过对皮损组织进行在体无创实时快速动态地观察,帮助医护人员诊断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亦可用于皮肤美容评估。

一、皮肤镜的历史及命名

1590年荷兰眼镜制造商H.Jansen和其子Z.Jansen发明了显微镜;

1663年用JC.Kohlhaus首次使用显微镜观察甲襞毛细血管并以“skin surfacemicroscopy”表述皮肤镜这一术语;

1893年G.Unna首次使用“diascopy”表述皮肤镜;

1923年J.Saphier首次用德语“dermatoskopie”表述皮肤镜;

1925年德国学者Hans Hinselmann发明了阴道镜(colposcope),

1933年HansHinselmann用阴道镜诊断皮肤溃疡和肿瘤;

1951年L.Goldman用单目皮表透光显微镜分析了恶性黑色素瘤和色素痣,并于1958年发明了第一台便携式皮肤镜观察色素性皮损并以“dermascopy”表述皮肤镜这一概念;

1971年RonaMacKie首次证实了皮肤镜在色素性皮损良恶性鉴别诊断上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1981年P.Fritsch和 R.Pechlaner用皮肤镜观察了良恶性黑色素皮损的色素网特征;

1987年H.Pehamberger等以“epiluminescence microscopy(ELM)"表述皮肤镜并建立了色素性皮损的皮肤镜模式分析法;

1989年HP.Soyer等诠释了皮肤镜特征与皮肤病理的关联性;

1989年第一届国际皮肤镜会议在德国汉堡召开并首次规范了皮肤镜诊断用语,后续又建立国际皮肤镜协会的网站;

1991年J.Kreusch和G.Rassner联合主编了第一部《皮肤镜图谱》专著。

2001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台偏振光皮肤镜。

2003年国际皮肤镜协会发表了第一个色素性皮损皮肤镜诊断的国际专家共识(详见第五章)。

2007年又发表了皮肤镜报告的规范化建议,具体如下:

①病人的年龄,皮损相关病史,有关的个人和家族史(推荐);

②病变临床描述(推荐);

③皮肤镜两步法鉴别诊断黑色素细胞源性与非黑色素细胞源性肿瘤(推荐);

④使用标准化术语描述皮肤镜下所见结构,对于新的术语,宜给出定义(推荐);

⑤应提及所使用的皮肤镜诊断方法(可选);

⑥应提供成像设备名称及放大倍数(推荐);

⑦应同时出具肿瘤的临床和皮肤镜图像(推荐);

⑧诊断或鉴别诊断(推荐);

⑨关于疾病处理的建议(建议);

⑩需切除和进行组织学检查时,应为病理科医生提供具体建议(可选)。

2016年又发表了皮肤镜标准化术语国际共识(详见第二章)。

中国的皮肤镜临床应用虽然较欧美国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十分可喜,近些年来相继成立了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皮肤影像学组(邹先彪教授任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影像学组(刘洁教授任组长)等多个学术组织,并以各大皮肤影像中心牵头成立了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HSIAIC)、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CSID)、皮肤病人工智能发展联盟等皮肤影像及人工智能协作组织。201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章星琪教授主编并出版了《色素性和毛发疾病皮肤镜图谱》;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孙秋宁和刘洁教授联合主编并出版了《协和皮肤镜图谱》,全面介绍了皮肤镜的临床应用;全国多个皮肤影像学学组发布了十余篇皮肤镜诊断的专家共识;多位专家翻译出版了数部国外皮肤镜学专著。其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皮肤科等多家国内皮肤影像学基地举办了全国性的皮肤镜诊断学习班,多个国内生产厂家也研发了国产的皮肤镜诊断设备,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刘洁教授当选国际皮肤镜协会理事及亚洲唯一执委,同年5月成立的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专注于推动这一领域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同年11月华夏皮肤影像云学院上线,其中《协和皮肤影像在线课程》介绍了皮肤镜的基础及应用。近几年,国内皮肤科专业学术会议上均设有皮肤影像学专场,皮肤镜诊断亦被纳入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9版《皮肤性病学》中,以皮肤镜诊断和临床诊断为主的皮肤病AI诊断雏形APP 也面世,相信未来的中国皮肤镜诊断临床实践发展必将更为广泛和普及。历经百年发展,皮肤镜的英文命名有许多种,如“epiluminescence microscopy , amplified surface microscopy ,dermascopy , dermoscopy , surface microscopy, incident light microscopy , diascopy , cutaneousmicroscopy, dermatoscopy ,diascopy skin microscopy”等。尽管皮肤镜的名称众多,但就目前已经发表的文献而言,多用“dermoscopy”和“dermatoscopy”,Friedman等于1991年首次使用“dermoscopy”来表述皮肤镜并得到了绝大多数皮肤科医生的认同。Juliana Berk-Krauss等用PubMed检索“dermoscopy”和“dermatoscopy”,发现使用前者3900 篇,而使用后者仅500篇,2016年第三届国际皮肤镜会议上,与会专家未就这两个名词的规范化使用达成一致性的意见,故在皮肤镜共识中将两词并列使用。此外,由皮肤镜的诊断病种或作用的不同还衍生出了不少新的命名,如用于炎症性皮肤病诊断的皮肤镜称之为炎症镜(inflammoscopy),用于寄生虫检查的皮肤镜称之为昆虫镜(entomodermoscopy),用于头皮和毛发的皮肤镜称之为毛发镜(trichoscopy),用于指甲检查的皮肤镜称之为甲镜(onychoscopy),用于甲襞毛细血管镜检查的皮肤镜称之为毛细血管镜(capillaroscopy,通常需具有放大50倍和200倍以上的功能),用于口腔或生殖器黏膜检查的皮肤镜称之为黏膜镜(mucoscopy),用于互联网远程医疗诊断的皮肤镜称之为远程皮肤镜(teledermoscopy)。但使用最多的名称依然是“dermoscopy”。

最后编辑于 2023-11-07 · 浏览 1982

4 4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