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精神科医生的这五年(六)


住院部、门诊、会诊都说过了,大家以为我还会聊些什么呢?是不是还差个值班啊?不不不,值班其实就是上述的综合,因此虽然繁忙,却没什么好特别说的。
在三甲医院,临床医生也背负着很多教学和科研任务。特别是面临升职称时,文章成了必选项。一般的医院基本上都会要求个核心期刊,要求高的就是SCI或者高分SCI。临床工作本就忙碌,再要花时间去顾及这些,很多人肯定就头疼了。我觉得缺少时间只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困难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这一篇谈一谈,我在做住院医期间是如何发文章的,希望能给大家启发。
首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你希望发文章、你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这点对于没有过发文章经历的人尤其重要。这个为什么重要我就不说了。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有自己的侧重点:你在临床工作,那肯定做临床研究会方便,而不要去想什么需要学习技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做实验的基础研究。
总结一下,可以从以下简单的几方面入门/入手,特别适合初学者:
1.了解本专业领域常被研究、值得被研究的都是什么病,你现有的资源中,哪种疾病的研究是可行的。以精神病学领域为例,主要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强迫症等疾病。为什么不研究焦虑?不研究厌食症?不研究ADHD?不是没有被研究,是你的资源不允许你研究。普通人就研究常见多发病就OK了。
2.确定了某病,要看大家都在做这个病的什么研究,哪些对你来说是可行的。拿精神分裂症来说,大家知道几乎所有的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都不明确,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治疗全靠假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也不容易,药物不一定有效果,且常常有不良反应。另外,长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退缩,即使一直治疗,也会出现诸多如迟发性运动障碍、代谢综合征等问题。这些都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该把注意力放在哪方面呢?首先,我们肯定不优先选发病机制,因为我们做的是临床研究,很难探究内部机制,顶多可以用影像学等手段去探究,资源有限。我们可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症状特点、生物学指标、治疗效果、功能的长期随访上来。
3.很多人即使确定了想研究什么,如何去设计研究,也很头大。这时候,你需要根据你的关键词,检索上10-20篇相关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参考别人是如何设计的,来设计自己的课题。比如研究人群的选择、纳入/排除标准、什么症状/功能用什么量表评估、什么指标用什么方法检测、该多久随访一次。甚至,研究的数据结果该怎么样分析和呈现,都可以照猫画虎。
4.实施完研究以后,也可以照猫画虎地分析数据。再找一篇目标期刊文章,学着别人的格式撰写文章。要记住,第一篇文章一定是这样诞生的,也是尤其艰难的。可谓“难产”。但只要“生”出了第一篇,以后写文章对你来说就不是难事了。另外,即使投稿,多半会面临被拒稿的风险,不要灰心。不断地修改其实有助于提高你的写作能力。即使第一篇文章最终没有成功发表,你积累的经验肯定会为后面的研究和文章撰写铺平道路,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最后编辑于 2023-11-01 · 浏览 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