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右肺中叶不规则结节,PET/CT诊断机化性肺炎

发布于 2023-10-27 · 浏览 1346 · IP 广东广东

作者:成都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核医学科吴晓泓


病史摘要

患者男,75岁,外院发现右肺中叶不规则结节,为求进一步检查来我中心。


检查所见

PET/CT融合显像

img

图1


img

图2


img

图3


img

 图4


img

图5

 

PET/CT示:右肺中叶见不规则软组织结节,大小约1.5cm×1.0cm×1.3cm,CT值23.0Hu,边缘见长索条影与邻近胸膜粘连,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SUV最大值为1.9、平均值为1.8

 

病理结果

病理结果:机化性肺炎


讨 论


一、概述

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一种由肺损伤所致的非特异性病例反应,是一类以远端气道(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内存在机化结节为主要改变的肺部疾病的统称。所谓“机化”,就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损伤后非特异性修复反应,以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



二、病因分类

继发性OP和隐源性OP。

①继发性机化性肺炎(SOP):SOP可继发于感染、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药物、放疗、器官移植等。

②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临床和病理诊断上不能发现病因。

两者发病机制一致,均为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后,位于间质的成纤维细胞迁移至肺泡腔、肺泡管内逐渐形成疏松的胶原结缔组织,形成Masson小体。


三、临床表现

OP好发于50-60岁人群中,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常表现为咳嗽、渐进性呼吸困难、发热、体重下降等,部分患者病程前期会出现咽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实验室检查对OP缺乏特异性。


四、病理表现

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浆蛋白渗漏至肺泡腔血管外,凝血机制启动,纤维蛋白原凝结成纤维素,促凝和溶解两方面力量对比,纤维素不断沉积在肺泡腔内,纤维素及降解产物激活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机化结节取代纤维素沉积物,肺组织呈现OP组织形态。


五、影像表现

①实变:OP主要影像学特点就是实变,分布以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和胸膜下分布为主,实变内可见支气管走行和牵拉支气管扩张。

②结节或肿块样影(40%):可表现为多发结节或肿块,以实性为主,也可表现为实性和毛玻璃混合密度,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清楚,偶可模糊,分布以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和胸膜下为著,内可见到支气管走行。

③“反晕”征:为OP相对特征CT改变,但并不是OP特有的胸部CT特点。(反晕征,又称环礁迹象,首先在相对特异的隐源机化性肺炎中描述,后来在其他一些感染性(如结核、霉菌)和非感染性疾病中也观察到,包括少数肺腺癌、淋巴瘤样肉芽肿。当该征象见于多种疾病后,可能失去其特征性。)

④其它影像特点:条带状实变、小叶周围实变和不规则磨玻璃密度改变等。

⑤游走性:OP具有“游走”性特点,“此消彼长”的特点。


六、PET/CT表现

OP的上述多种CT影像表现亚型均可在18F-FDG PET上表现为高代谢,一般实性病灶较非实性病灶代谢更高;18F-FDG PET 可用于疾病活动性的监测和随访,还可提示临床活检的部位。


七、小结

①OP是一个病理学概念,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看到OP的诊断,需要临床、病理、影像一起尽量寻找病因,做出疾病的诊断。

②OP的影像表现:实变、结节、“反晕征” 、游走性、其他影像征象如条带状实变。有学者将OP的影像学特点总结为“五多一少”,即多态性、多发性、多变性、多复发性、多双肺受累。蜂窝肺少见。部分OP还可见纵隔淋巴结轻度肿大(直径1.0-1.5cm)。

③OP患者多数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余述凤,王彬 . 多排螺旋 C T 鉴别诊断 107 例机化性肺炎的影像表 现及诊治价值分析 [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22,20(6):86-89.

【2】唐静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多层螺旋 C T 影像学表现及诊治价值分 析 [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22,20(6):78-80.

【3】侯敏捷 . M S C T 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 值 [J]. 中国医师杂志,2021,23(9):1419-1421

【4】Ducray J,Vignot S,Lacout A,et al.Radiation-induced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with organizing pneumonia[J]. Cancer Radiother,2017,21(2):148-154.

【5】Khan M S,Khateeb F,Akhtar J,et al.Organizing pneumonia related to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Clin Respir J,2018,12(3):1295-1299.

【6】李珊,刘永哲,黄慧,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和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5):361-366.

机化性肺炎 (39)
纠错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18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最后编辑于 2023-10-27 · 浏览 1346

3 15 3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