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老年女性,单侧足、踝麻木,考虑什么?

发布于 2023-10-26 · 浏览 949 · 来自 Android · IP 云南云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19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73岁

主诉:左下肢间歇性麻木2月余

简要病史:患者2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时左踝、足背麻木,无疼痛,休息可缓解。

既往史:未系统体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左小腿下肢静脉曲张40余年。否认外伤手术史。

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81/103mmHg,右上肢血压183/98mmHg(否认头昏、头晕等病史)。双小腿浅静脉曲张,左下肢更明显。左下肢轻度凹陷型浮肿,左踝关节活动正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对称。

临床诊断:1.急诊高血压;2.左下肢麻木查因


讨论

1.患者为什么出现左下肢麻木?

患者左踝、足背麻木,在行走时出现,休息缓解,考虑为间歇性跛行早期症状。该患者老年女性,未系统体检及监测血压,今日双上肢血压监测均为三级高血压,无头昏、头晕等症状,考虑既往血压可能已经升高。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因素,可从多机制促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导致周围血管性疾病。随着周围血管性疾病进展,逐渐出现下肢供血不足、静脉回流障碍以及循环异常,继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加重,行走后动脉供血无法满足肌肉的氧耗和能量,并呈进行性加重。

2.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有哪些?

动态血压、高血压四项、下肢血管彩超等

3.治疗方案?

①控制血压;②排外继发性高血压;③抗动脉粥样硬化;④改善微循环。



知识学习: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主要表现为行走时下肢逐渐出现越来越明显的疼痛、麻木、沉重感,以至于患者不能继续正常行走,需要进行休息。通常休息片刻症状就会有所缓解,可以继续行走,但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下肢不适。因跛行反复、间歇出现,因此称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主要分为血管源性、神经源性、脊髓源性三大类。

  1.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最为常见。其中以腰椎中央管狭窄造成的间歇性跛行最为典型,当患者站立或者行走时,一处或多处的狭窄,形成对马尾的压迫,从而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产生跛行;当患者下蹲休息时,椎管容积扩大,神经压迫减轻,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又可以正常行走。当然,血管因素和神经的炎症反应也参与了间歇性跛行的发生,但具体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2. 周围血管性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雷诺氏病等,该类疾病为进行性、缓慢性的缺血性疾病,其病程长、痛苦大是该类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尤其是在中早期也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下肢供血不足、静脉回流障碍以及循环异常。一般认为,随着患者行走距离的增加,动脉供血无法满足肌肉运动所需要的氧气和能量,从而出现跛行,当患者停止行走后,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下降,肌肉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从而又可以行走。同神经源性间歇性不同的是患者无需下蹲弯腰,只需站位休息即可重新行走。
  3.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较神经源性及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为极为少见。对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的可能机制:①脊髓的动脉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脊髓缺血;②脊髓静脉循环障碍导致静脉淤血致脊髓缺血;③上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上是个人拙见,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这是今早的一个门诊病例,因为我们单位条件有限,已经转诊上级医院,待检查结果回复后将会进一步分享及公布答案

高血压 (701)
纠错

最后编辑于 2023-10-26 · 浏览 949

4 5 3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