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去世前一个月的病程记录,你能诊断死因吗?(答案已公布)
光绪皇帝于1871年出生,1908年11月14日去世,年仅37岁。无独有偶,当时清朝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于1908年11月15日去世,前后间隔仅1天,实在太过巧合。因此民间一直认为,光绪帝并非正常死亡。

2008年,依靠现代技术,我国科研人员成功还原了光绪皇帝的真正死因。但其实在那之前,光绪皇帝的病历记录中已经出现了些许端倪。
光绪皇帝每天都有宫廷御医记录脉象和症状,但在1908年农历9月,由于中医治疗效果不佳,也请了时任北洋医学堂负责人,西医屈桂庭的院外会诊。
1935年,在20多年后回想起曾经的场景,屈桂庭仍历历在目。

在屈桂庭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1908年农历九月十四日第一次检查,(光绪皇帝)常患遗泄、头痛、发热、脊骨痛、无胃口,腰部显是有病;此外肺部不佳,似有痨症,但未及细验,不能断定;面色苍白无血色,脉甚弱,心房亦弱。其人体质本非强壮,属神经过敏之质,加以早年色事过度,腰病之生,由来已久,彼不禁刺激,神经稍受震动,或闻锣鼓响声,或受衣袂磨擦,或偶有性的刺激,即行遗泄;目不受补,愈食补药,遗泄愈频,余复问取其尿水携返化验。
余诊视一月有余,药力有效,见其腰痛减少,遗泄亦减少,惟验其尿水则有蛋白质少许,足为腰病之证。
至十月十八日(相当于公历1908年11月11日,死前三天),余复进三海,在瀛台看光绪帝病。是日,帝忽患肚痛,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的了不得”。时中医俱去,左右只余内侍一二人,盖太后亦患重病,宫庭无主,乱如散沙;帝所居地更为孤寂,无人管事。余见帝此时病状夜不能睡,便结,心急跳,面黑,舌黄黑,而最可异者则频呼肚痛,系一前病绝少关系者。余格于形势,又不详细检验,只可进言用暖水敷烫腹部而已。此为余进宫视帝病最后一次。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既往有腹泻、头痛、发热、腰背痛、消化不良等疾病,可疑肺结核。查体:贫血貌,心音弱,外周血管搏动降低。其中腹泻可由收到精神刺激(锣鼓声、衣服摩擦等)引发。
予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腰痛、腹泻症状较前改善。
辅助检查:尿蛋白(+)
1908年11月11日,光绪帝去世前三天:诉急性腹痛,难以忍受,疼痛无法入睡,伴便秘。查体:心动过速,面色黑,舌黄黑。嘱腹部热水按摩。
三天后,也就是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
那么根据这份回忆录,你的诊断是?你觉得引起光绪皇帝死因的可能是?

最后编辑于 2023-10-25 · 浏览 34.7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