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分享:罕见的巨大卵巢囊肿你多久没见了?

发布于 2023-10-11 · 浏览 1.1 万 · 来自 iOS · IP 内蒙古内蒙古

#病例# 卵巢囊肿见得多了,这么大的还是第一次见,评论区有更大的欢迎讨论。@皎儿皎儿 病例学习: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女患,26岁

主诉:发现盆腔肿物11天

现病史:患者于11天前因腹泻,就诊于我院行超声检查提示盆腔肿物,约29+cm,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行彩超及盆腔核磁,考虑盆腹腔肿物巨大,建议手术治疗。病程中患者无阴道流血,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有尿频,偶有尿不净感,无尿急、尿痛,食欲、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近期无明显消瘦。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梅毒等传染性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手术史,重大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查体:体温: 36℃,脉搏: 68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压: 140/94mmHg。发育正常,营养状态尚可,步入病室,自动体位,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发育正常,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甲状腺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心率68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肥胖,膨隆,腹软,可及包块约30cm,无压痛及反跳痛,活动度尚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发育正常,双下肢无静脉曲张,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外阴、阴道呈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柱状光滑,质软,双合诊:因腹部肥胖,子宫及双附件触诊不满意,盆腹腔可及包块约30*30cm,无压痛及反跳痛,活动度尚可。

辅助检查:

1.妇科超声(2023-5-30我院): 阴腹联合扫查:子宫后位,大小形态如常,内膜厚约: 0.7cm.肌层回声均质。左侧卵巢大小: 4.4x2.7cm。左侧附件区探及一无回声,大小约3.9x3.1cm,壁薄透声佳,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盆腔探及一无回声,大小约29.8x23.1x19.8cm,透声佳,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左侧附件区囊肿,盆腔无回声,源于卵巢?

img


img


img


2.盆腔核磁(2023-5-30 我院):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子宫呈前屈前倾位,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子宫内膜未见明确增厚,信号未见异常,结合带显示清晰,子宫未见异常信号影。扫描范围内腹盆腔内巨大囊性灶,边界清晰,DWI上可见囊壁呈环形高信号,与右侧卵巢分界不清,腹、盆腔脏器受压移位。左侧附件区类圆形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大小约3.8x3.1cm,边界清晰。盆腔未见积液、未见肿大淋巴结。下腹腹盆腔内巨大肿块,考虑右侧附件来源,囊腺瘤可能,请结合临床。左侧附件囊性灶,考虑卵巢囊肿。

img


初步诊断:

盆腔肿物

①右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②右卵巢囊肿?

③盆腔包裹性积液?

鉴别诊断:

1.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多有下腹隐痛,可以忍受急性发作时可伴体温增高或不增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值增高,妇检:盆腔包块,不易推动,静点抗生素治疗有效,目前暂不除外此诊断

2.卵巢瘤样病变: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卵巢瘤样病变,多为单侧,壁薄,直径小于8cm,观察或口服避孕药2-3个月,可自行消失,若肿块持续存在或增大,卵巢肿瘤可能性较大。目前患者暂不除外存在黄体囊肿。

3.卵巢恶性肿瘤:早期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晚期患者有腹痛,腹胀,可自行触及腹部包块,超声提示卵巢实性或囊实性包块,伴有腹水,CA-125值增高,确诊需病理,此患暂不能完全除外此疾病。

4.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可有粘连性包块及子宫直肠凹陷结节,有时与卵巢恶性肿瘤很难鉴别。其常有渐进性痛经,月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等,B型超声和腹腔镜检查有助于鉴别,该患目前不能完全排除该病。

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体温 36.0℃ 脉搏 68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40/94mmHg

2.重要器官是否受损: 待检查完善后评估

3.主要疾病分期: 无。

4.相关疾病与主要疾病关系:无

5.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难点及困难:盆腔肿物性质不明,考虑来源于卵巢可能性较大,但不除外卵巢恶性肿瘤,拟择日手术治疗,术后有复发可能。如为恶性肿物,可能预后不佳;如卵巢囊肿持续存在,可发生蒂部扭转、破裂、出血、恶变可能。

诊疗计划:

一.优先向患者推荐使用适宜技术

1.完善相关化验检查:完善血细胞分析+血型、凝血四项、生化、离子、甲乙丙肝、梅毒艾滋,心电胸片、肿瘤标记物.

2.请择期行剖腹探查术 (拟行患侧卵巢囊肿剥除术)

二.优先向患者推荐使用基本药物

术后予以头孢呋辛等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术前讨论:

目前盆腔肿物性质不明确,彩超提示为卵巢囊肿可能性大,盆腔肿物发现1年余,多次复查彩超均存在,故有手术治疗指征,患者要求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故拟行腹腔镜下探查术,卵巢囊肿可能性大如为卵巢良性囊肿,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行患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如恶性如恶性及必要时术后放化疗。如为交界性因未孕则切除患侧附件,如为输卵管系膜囊肿予以剥除术。如为卵巢畸胎瘤,术中略胎瘤破裂有形成腹膜炎可能,畸胎瘤恶变率为2-4%,如有恶变,术中破裂有腹腔种植及腹腔镜切口种植可能、术后复发可能。如为巧囊有复发可能且恶变率<1%,术中破裂有腹腔种植及腹腔镜切口种植可能、术后复发可能,为防止复发,术后需药物长期治疗,抑制其复发,如为粘液性肿瘤,术中剥除有破裂可能。告知:①有术中冰冻病理无法确定病变性质,因患者年轻为29岁,则行肿物剥除术但术后病理回报为恶性或交界性需再次开腹扩大手术范围及术后放化疗。②行腹腔镜手术如为恶性术中剥离囊肿过程中囊液外溢及肿物取出过程中有腹腔种植及腹腔镜切口种植可能且分期增加。

手术经过:

患者取平卧位,待麻醉满意后,碘伏常规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巾,纵行切开皮肤约6cm,以电刀逐层开腹,置保护巾,进入腹腔,探查见一巨大囊肿于囊肿表面放置纱布,保护好拟行穿刺切口周围针头刺入囊肿,吸出部分囊液后于囊肿表面做一切口吸净囊内液约8000ml,将囊肿提出腹壁外再次探查,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表面光滑,右输卵管系膜内见一巨大囊肿,输卵管及卵巢伏于囊肿上,左卵巢及左输卵管未见异常,左输卵管系膜内见一囊肿约4*5*5cm,钝性完整剥除囊肿,患者及家属过目后送病理,回报: 良性囊性病变,等石蜡多取材,冲洗腹盆腔,检查创面无出、渗血,放置凝胶海绵3包,于创面,清点器械,纱布如数无误可吸收线逐层缝合,术毕。术中出血约10ml,麻醉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测体温36.2℃,心率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5mmHg,血氧饱和度98%。尿管通畅,尿清,量约100ml。术毕患老安返病房

标本:右输卵管妊娠组织让患者及家属过目后送病理。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施:

观察生命体征,予以补液、头抱味辛钠1.5gbid预防感染对症治疗。手术切口为I类切口;

术后应当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

1.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

2.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嘱其避免腹部用力防止切口症形成。

3.告知家属按摩双下肢及6小时后适当床上活动尽早下床,预防血栓形成

心得体会:

患者由于腹泻意外发现盆腔巨大肿物,自述平日无不适症状,仅感觉腹部有硬性肿块,未重视。此次手术术后病理显示该患为巨大卵巢囊肿,病理回报前不除外恶性病变可能。术前我们预先给出了多种可能性相应的治疗方案,①如为盆腔恶性肿物,可能预后不佳,如为腹膜后肿物,必要时需外科协助诊治,如无法手术,有开关术可能。②盆腔肿物切除后送病理,如良性行患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如为交界性考虑患者未婚育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恶性行卵巢癌全面分期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放化疗。③术中病理无法确定良恶性,如行患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如术后病理回报为交界性及恶性有二次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可能。④如为粘液性囊腺瘤,如盆腔粘连,分离粘连过程中肿物破裂,日后有发生腹腔粘液性囊腺瘤及粘连性肠梗阻可能。⑤如为恶性肿瘤切口种植可能等防患于未然,避免术中处理被动。

附知识点总结:

卵巢囊肿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育龄期最为多见。卵巢囊肿多为良性,除个别因扭转破裂等表现为急腹症外,一般无特异性症状。部分功能性卵巢囊肿可伴有月经紊乱、腹部不适等症状,多数随着囊肿的消退而逐渐消失。具有明显症状或“性质不确定”及“恶性可能性”的卵巢囊肿常需要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处理需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有无生育要求及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判定。

img


卵巢囊肿的诊断:

1.病史:

包括症状的回顾、月经史、生育史、既往史等。43%的良性卵巢囊肿常无症状,多于健康查体时意外发现。57%的卵巢良性囊肿可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月经改变,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腹胀等症状。卵巢囊肿合并急性下腹痛时,应考虑囊肿破裂、囊内出血、囊肿蒂扭转的可能。约90%的卵巢恶性肿瘤伴有持续性腹胀、食欲变化、消瘦腹痛、腰背痛、尿急或尿频等症状。应强调对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女性进行卵巢恶性肿瘤的筛查,该人群35岁前罹患卵巢癌的风险高达5%。BRCA1/2基因突变者,一生罹患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的风险为41%~46%。林奇综合征女性70岁之前累积罹患卵巢癌的风险为5%~10%。

 

2.影像学检查:

 

①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卵巢囊肿最常用的检查方式,可以初步判定囊肿为“良性”、“恶性可能性”或“不确定性”。据此,可协助医生选择进一步的检查及手术干预。有性生活史者建议首选经阴道超声检查,无性生活或囊肿过大超出盆腔也可选择腹部超声检查。超声需描述卵巢囊肿的大小和成分(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单双侧,是否有分隔、囊壁是否有结节或乳头样结构、囊液性状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检测囊肿内部及周围组织的血流情况,但囊肿富含血流信号不是判定恶性的唯一因素,具备条件时可以选择血管重建彩色三维超声。

img


囊肿内含密集点状回声时首先考虑为出血性囊肿(如黄体囊肿及其他功能性囊肿),需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黏液性囊肿进行鉴别,多数出血性囊肿直径5cm囊肿大小随月经周期不同时相而变化动态随访亦可自行消失。超声显示卵巢囊肿内含密集点状回声伴实性强回声成分时,多为卵巢畸胎瘤,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58%,特异度为99%。畸胎瘤直径≥10cm或内部血流丰富时,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1%~10%。超声提示囊肿为囊实性或内壁有乳头样突起时,恶性风险增至10%,绝经后66.2%的囊实性和74%的实性卵巢肿物为恶性。双侧囊肿的恶性风险是单侧的2.8倍,多房性囊肿的恶性风险高于单房性囊肿。绝经前和绝经后卵巢囊肿合并腹水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12%,恶性率分别为48%和40%。

超声诊断绝经前卵巢囊肿的准确性差异较大,必要时推荐在卵泡期复查。大多数<10cm的无症状卵巢囊肿经过观察可自行消失或者变小,初次发现的无症状卵巢囊肿,推荐8~12周后再次复查。考虑为“良性”的卵巢囊肿检查间隔可延长至每年1次共5年。“不确定性”的卵巢囊肿复查时间间隔,建议不超过12周。有经验的超声专家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可高达96.7%。

 

②其他影像学检查:当超声特征不典型或囊肿持续增大时,MRI不仅能够提高诊断的特异性,而且还可鉴别特殊类型卵巢囊肿如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卵巢纤维瘤等。Meta分析表明MRI较CT和PET-CT对卵巢癌的确诊率更高。MRI诊断恶性卵巢囊肿的敏感度为96.6%.特异度为83.7%~94.0%。MRI检查还能够鉴别判定“来源不明”盆腔肿物如子宫肌瘤或腹膜后肿物等。增强CT不仅可以协助诊断肿瘤性腹水、肝转移,网膜转移、腹膜转移、盆腔或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而且还可鉴别原发肿瘤的部位。PET-CT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以及<5mm的微小转移的评估更具优势。

 

3.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卵巢肿瘤标志物为癌抗原125(CA125)、人类附睾蛋白4(HE4)、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9-9(CA19-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女性性激素。

 

①CA125:以35 kU/L为上限CA125检测的灵敏度和假阳性率分别为50%~83%和14%~36%。CA125用以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总体敏感度为61%~90%,特异度为71%~93%,阳性预测值(PPV)为35%~91%,阴性预测值(NPV)为67%~90%。绝经后CA125水平的特异度和PPV高于绝经前。大约80%的上皮性卵巢癌CA125水平升高,只有50%的I期患者CA125水平升高。

 

②HE4是区分卵巢良性和恶性肿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HE4和CA125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③AFP:是卵巢内胚窦瘤的特异性标志物,也可协助诊断含有卵黄囊成分的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无性细胞瘤。

 ④hCG:是卵巢原发性绒癌的特异性标志物。(5)性激素:具有旁泌功能的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可分泌女性激素。少部分浆液性、黏液性或Brenner瘤可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

附:良恶性风险评估方法:基于绝经状态(M)、超声特征(U)和血清CA125的恶性肿瘤风险指数(RMI)可用于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计算公式RMI=MxUxCA125。RMI以200为临界值区分良恶性肿瘤,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2%,PPV,NPV分别为83%和91%。缺点是对非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和早期卵巢癌的预测敏感性较差。

国际卵巢肿瘤分析小组(IOTA)推出了一种简单规则,由5个表示恶性病变的特征(M规则)和5个表示良性病变的特征(B规则)组成。如超声评估无B特征只有M特征,归类为恶性;如无M特征而只有B特征,归类为良性;同时具有M特征和B特征.或者二者都没有,则无法进行分类。见下表。

img


旨在进一步提高评估卵巢肿物良、恶性风险的准确性,美国放射学会于2020年发布了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0-RADS)超声风险分层与管理指南,该系统根据肿块的最大径线、实性或类实性、囊性、囊性内分隔、血供、卵巢外的表现进行卵巢肿瘤的恶性风险分类,共分为0~5类。O-RADS系统的最大优势是规范了超声报告系统,对卵巢肿物风险分层,具有可重复性和高敏感度。

 

总结:经阴道超声是卵巢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无症状且考虑“良性”的卵巢囊肿建议8~12周内复查超声。建议在卵泡期进行超声检查。对于囊肿比较稳定且恶性风险低的患者超声复查可延长至每年1次。超声显示囊肿最大直径≥10cm内含乳头或实性成分、形态不规则、合并腹水、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囊肿血流丰富,均应进一步除外恶性肿瘤的可能。MRI可用以鉴别特殊类型卵巢囊肿如囊性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纤维瘤。RMI,IOTA简单规则O-RADS系统等有助于判定卵巢囊肿的恶性风险。

 

3卵巢囊肿的治疗

 

①期待治疗:绝经前无症状卵巢囊肿多为功能性囊肿无需治疗可自行消退或无明显变化。直径<10cm者可观察,经观察后囊肿不消失或继续增大,排除生理性囊肿后,可酌情手术。直径≥10cm的卵巢囊肿推荐手术治疗。月经初潮前的卵巢囊肿应该予以重视.建议转诊妇科肿瘤医生进一步诊治。无症状绝经后卵巢囊肿经过综合评估恶性可能性较低者(RMI<200),特别是不存在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者可选择随访观察。直径<5cm的单侧单房囊肿,尤其是不合并实性或乳头状成分者,恶性风险<1%,半数以上可在3个月内自行消失,联合血清CA125及超声检查定期随访,推荐随访间隔为8~12周,并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做出灵活调整。

 

②手术治疗:绝经前有症状的卵巢良性囊肿推荐卵巢囊肿剥除术。手术原则是最低复发风险的囊肿完整切除和最多的健康卵巢组织的保留。任何方式的卵巢囊肿手术都有可能影响卵巢的储备功能。青少年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绝经后患者建议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及对侧输卵管切除术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有研究表明,绝经前良性卵巢囊肿,单侧卵巢切除术可降低卵巢癌风险30%以上,但可能导致提前绝经增加低雌激素相关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的发生率。绝经期前卵巢囊肿的手术应结合囊肿大小、肿瘤家族史,尤其是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及林奇综合征家族史,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在明确同意的前提下选择手术方式。

附1:卵巢囊肿蒂扭转:成年女性发生正常卵巢扭转的概率很低,仅有个别报道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卵巢囊肿蒂扭转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中以育龄期最为常见.其次为儿童期和青春期。研究发现80%的卵巢囊肿蒂扭转为囊肿5cm以上的患者。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为出血性囊肿、成熟性畸胎瘤和浆液性囊腺瘤。卵巢恶性肿瘤继发肿瘤蒂扭转率较低(<2%).绝经后卵巢囊肿蒂扭转率为3%~22%。

卵巢囊肿蒂扭转典型症状是活动或体位改变后突发局限性下腹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有时囊肿蒂扭转可自行复位,腹痛也随之缓解。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卵巢血流减少或消失是扭转发生的重要特征,但附件区正常血流供应也不能作为排除蒂扭转的依据。随着对卵巢囊肿蒂扭转认识的提高,研究表明卵巢囊肿蒂扭转术后肺栓塞发生率仅为0.2%.扭转后复位不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病率。即使术中发现卵巢出现缺血及坏死表现,术后3个月卵巢组织都能恢复正常血流供应,90%以上的卵巢功能得以恢复。卵巢囊肿蒂扭转一旦诊断应尽早手术,术中尽量保留卵巢组织,不建议行卵巢(附件)切除术。如组织水肿严重,可暂行附件复位固定术,待血运恢复、水肿消失后适时再行囊肿切除术。复发性卵巢囊肿蒂扭转可以考虑行卵巢固定术。

 

附2:卵巢囊肿破裂:卵巢囊肿破裂出血常发生于滤泡囊肿或黄体囊肿,囊内出血导致囊肿迅速增大或出现腹膜刺激征,多数保守观察或经止血药物治疗成功。如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包括卵巢血供受阻、腹腔大量出血或血红蛋白浓度急剧降低,失血性休克或症状持续48h以上,或考虑合并卵巢囊肿破裂推荐手术治疗。

 

总结:绝经前直径<10cm及绝经后直径<5cm天症状卵巢囊肿可保守观察。绝经后5cm的卵巢囊肿有肿瘤家族史RMI>200,建议进行MRI检查或考虑手术治疗。推荐绝经前良性卵巢囊肿行囊肿剥除术,绝经后行附件切除术及对侧输卵管机会性切除术。有生育要求和青少年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担须基于卵巢功能的保护。卵巢囊肿蒂扭转,建议尽早手术.术中尽量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即使卵巢外观变黑,也不推荐行卵巢切除术。

手术注意事项

①手术路径与传统开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更快、术后疼痛轻和出血更少等优点,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后卵巢良性囊肿复发率无差异.腹腔镜手术的劣势是手术中容易发生囊液外溢.增加肿瘤播散风险.巨大卵巢囊肿手术时间也会延长。巨大卵巢囊肿可以选择纵切口开腹手术.也可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②卵巢组织保护:卵巢囊肿手术过程中,应当使用非创伤性抓钳牵拉卵巢组织,仔细辨认剥离层次,动作轻柔,切勿剥离过深,剥离至卵巢门时应格外谨慎,否则既会剥离过多正常组织,易损伤卵巢血供,影响卵巢功能。水分离法可以在正常卵巢组织与囊壁间形成水垫,层次清晰,易于剥离。卵巢囊壁缝合即能止血还有助于恢复卵巢的正常形态。推荐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缝合时不留死腔,同时要避免缝合过紧过密影响卵巢血供。使用防粘连阻隔剂,可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能量器械如单极或双极电凝会不同程度损伤卵巢储备功能,其热损伤度与术中电凝作用时间、功率大小、电凝深度及宽度等有关,对于有生育要求患者不推荐使用。确需使用时,要仔细辨认出血点,使用电凝”点击法”精准止血,并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降温减少热损伤。其他形式的能量器械如超声刀,等离子刀和二氧化碳激光热损伤程度相对较低,但也需要谨慎使用。

③术中囊肿处理: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中囊肿破裂造成囊液外溢的风险为12%~25%,一旦囊肿破裂如为交界性或恶性肿瘤可能会造成肿瘤的医源性播散,必须强调无瘤防御理念,术中谨慎操作减少囊肿破裂、囊液外溢的风险。为防止巨大卵巢囊肿囊液外溢风险,可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囊肿穿刺减压,通过一侧穿刺孔稳定住囊肿、另一侧使用可吸引的穿刺针进行穿刺减压。减压过程在封闭的标本袋内进行,取出标本袋后,应检查标本袋是否完整。如发生囊液外溢,应立即进行腹腔灌洗,以减少瘤细胞播散的风险。术前对囊肿性质的评估和术中在有保护情况下的仔细操作都会降低肿瘤播散的风险。体积较大的囊肿,可以通过扩大穿刺孔切口.将标本置于标本袋中取出,以免破裂。个别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瘤可以选择经腹部小切口或阴道后穹隆切口取出。术中同时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则可经阴道断端完整取出。

 

④术中冰冻病理术中卵巢囊肿冰冻病理的诊断敏感度为65%~97%,特异度为97%~100%。良性囊肿诊断的准确率高于交界性和恶性肿瘤。卵巢交界性囊肿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79%,约有24.1%~30.6%的交界性卵巢囊肿术中误诊为良性。冰冻病理难以确定时,则需要手术医生和病理医生共同分析与判定,并协商告知患者家属。如术中冰冻病理为交界性或恶性肿瘤,需要有经验的妇科医牛或妇科肿瘤医生行全面、规范的分期手术。

 

⑤术后随访异常情况的处理:卵巢囊肿术后短期内复查时,超声或可发现术侧附件区有囊性包块存在,虽然多数患者无症状,但会引起患者的担忧。该类包块经观察后大部分可自行消失,不需处理。对于出血性囊肿或囊肿破裂的患者,特别是有出血倾向患者(如遗传性出血疾病或接受抗凝治疗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抑制排卵,如复方口服避孕药和孕激素药物。

 

总结:良性卵巢囊肿的首选手术方式是腹腔镜手术。术前应作全面的评估,除外恶性肿瘤的风险。注意保护健康卵巢组织.避免使用能量器械电灼止血,同时注意术中防粘连处理以降低术后粘连的发生。卵巢囊肿建议常规行冰冻病理检查,冰冻病理难以确定时,手术医生和病理医生共同分析与判定.并告知家属知情同意。

 

附:卵巢囊肿的诊治流程

img
卵巢囊肿 (91)
盆腔肿物 (75)
纠错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0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皎儿皎儿 推荐

最后编辑于 2023-10-12 · 浏览 1.1 万

11 88 13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