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送来个说不出话的患者,家属从一袋煤渣里掏出他的下巴…
本文作者:孙黎明 牛晓程 西京医院整形外科
一个寻常的清晨,陈师傅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矿区。正准备下井作业时,因场区意外,导致重物掉落,还没来得及反应,陈师傅就被重重砸中。
霎那间,一股巨大的力量将陈师傅的下颌「切」断,掉落在满是煤渣的地上。他下意识地喊叫,却发现自己根本发不出声音…
距离组织离体 15 小时
幸运的是,工友发现及时。他们赶紧从煤堆中捡回陈师傅离体的下巴,并将陈师傅第一时间送往当地医院。
在当地医院里,医生给陈师傅做了简单的伤口处理和颌面部三维 CT,并告诉他:掉落的下颌组织还没有完全坏死,如果能尽快找到合适的医院进行回植手术,还有一线生机。
没时间犹豫,陈师傅的家人四处询问能够接诊的医院,终于得知在西京医院有实施这项手术的技术和能力。医院迅速联系对接,并将陈师傅和家人送上了前往西京医院的救护车。
当陈师傅到达西京医院时,他的下颌组织已经离体 15 小时。
一般来说,污染严重的面部离断伤,黄金处理时间是 12 小时内。时间越久,则越容易出现缺血性坏死并感染。同时,陈师傅的患处受煤渣污染,随着组织暴露时间延长,随时都有感染性休克的生命危险。

接诊医生立刻对陈师傅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患者意识清醒,呼吸急促,生命体征尚能维持。查体可见下面部皮肤软组织(包括下颊部、颏部及唇部)及骨质(包括双侧下颌骨、少部分上齿及大部分下齿)离体,保存于黑色垃圾袋中(未使用冰袋或其他低温妥善保存),同时伴有下面部及离体组织的重度污染(煤渣)。
颌面部三维 CT 显示:双侧上颌骨及临近上颌窦壁多发骨折、双侧下颌骨及左侧髁突多发骨折合并离断,牙齿错位。
医院迅速成立多学科救治团队,由整形外科牵头,急诊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输血科及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协作,争分夺秒展开救治。

但陈师傅的面部损毁严重,且面部和掉落的下颌组织布满煤渣,可供吻接的血管撕脱,创面污染程度极重,组织回植难度大。最终,经过严密推演和周密准备,团队在术前制定了「一期组织回植+二期骨折固定」的手术方案。
经过 2 小时缜密的术前准备,入院当天深夜,陈师傅经急诊绿色通道被送入手术室。
一期清创+回植,险象环生
手术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先打头阵,行气管切开后,经全身麻醉下进行。麻醉科负责手术全程监护。
在各科的「保驾护航」下,离断下颌回植手术在整形外科手术室开始。在整形外科宋保强主任的指导下,刘超华副主任医师、陈杰主治医师、丁健科主治医师施行一期回植手术。第一小组对离体组织进行清洗,探查并标记可用动静脉血管;第二小组对面部伤口进行清创,探查受区血管。生命面前,分秒都很宝贵,两组医生同时进行。
然而,医生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首先,是创面污染严重。
探查时发现,因煤渣碎屑较为细小,嵌入软组织中,简单冲洗无法将煤渣彻底洗净。而这些煤渣作为异物,若无法大部分清除,留在组织里,感染风险剧增。
而作为离体时间长、污染程度重的离体组织,大量生理盐水、双氧水及碘伏冲洗的传统过度清创无疑是增加组织失活的可能性,不适用于这次手术。
随即,医生们决定选择低效,但可更好保护组织的方法——在低倍显微镜下,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对离体软组织上的煤渣利用显微剪保守地剪除。既要保证组织的完整性,又要尽可能去除失活及污染的组织,这就需要主刀医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其次,是血管条件极差。
清创后对伤口及血管损伤的探查发现:在离体组织中右侧面动脉断端存在、右侧面静脉因损伤严重而缺如,左侧面动静脉主干缺如;在下面部残端中右侧面动脉断端存在、右侧面静脉缺如,而左侧面动静脉主干附于组织深面(未撕脱)。
下面部的主要血供来源于双侧面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而现在离体组织中只存在一侧动脉。这意味着,一侧面动脉要供应原本由两侧面动脉供应的下面部组织。

面动脉及其分支
图源: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格氏解剖学 第 41 版(右)
由于皮瓣缺血时间长,按照传统静脉、动脉的吻合顺序无疑增加组织的缺血时间。慎重考虑后,决定先行吻合仅存的单侧面动脉。
首先,可利用动脉的灌注压,将血管管腔中的微小栓子冲出,减少栓塞的可能;其次,动脉血液的及时灌注,减少了组织缺血缺氧的时间;最后,吻合后的离体组织,可观察静脉回流的通畅,选择最佳的回流静脉。
一切按照计划进行。进行显微血管吻合时,情况要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仅存的右侧面动脉,有着大多数撕脱伤都可能存在的问题——内膜剥脱。医生们小心翼翼地将已剥脱的内膜管壁一毫米一毫米地剪除,直至剪除 4cm 管壁,才见完整内膜。最终将离体与在体的右侧面动脉游离后进行显微外科血管吻合。
右侧面动脉吻合后,原本由双侧面静脉回流的血液,从离体组织边缘不断渗出。其中,在颏部左下方寻一不知名静脉,血流通畅,管腔完整。
眼前,对于这块如同「拳头」般大小的离体皮肤、软组织及下颌骨,可供吻合的血管仅有 1 根右侧面动脉及 1 根颏部不知名静脉。寻找到颏部残端处的静脉后,迅速将其吻合。然而,就算经验丰富的显微外科医生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能挽回这「离家出走」的下巴,一切充满未知。
血管吻合后,离体组织红润,皮瓣边缘渗血不止。为了防止这来之不易的成功,下颌骨折的部位此次手术仅作简单复位,将软组织对位无张力缝合,间断缝合皮肤。
至此,离体的下面部总缺血时间 19 小时,手术时间共计 6 小时。

患者术前(左)、第一次术后(中)颌面部三维 CT
离体组织再通后,皮肤红润,温暖,无缺血、充血等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
术中共输注 800mL 血浆及 4u 悬浮红细胞,以恢复血容量。手术结束后,陈师傅被送往外科重症监护室,予以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度过 24 小时的危险期后,转入整形普通病房。
拼好破碎的下巴,如履薄冰
主刀刘超华医生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和最后一件事,都是去查看陈师傅的皮瓣和伤口情况,甚至连换药也要亲力亲为才放心。
经过术后 1 周的密切监护和感染控制,陈师傅回植的离体组织完全得以存活,这时,所有人才把悬着的心暂时放下。惊奇地是,一周的时间里,再通的离体组织中的上下唇及颏部胡须正常生长。
下颌软组织的成功「对接」,只是救治的第一步。接下来,整个颌面的骨折修复,才是确保功能恢复的关键。但在此之前,还要先保证骨折复位手术不影响组织成活。
「考虑到骨折需要打入钛钉、钛板,对血管初期恢复会有一定影响,我们得先保证『肉』活了,骨头才能成活。」宋保强主任说道。
术后 3 周,骨折的复位在张曦副主任等主刀医生制定方案后进行固定。
最新的颌面部三维 CT 显示:陈师傅下颌骨离断,上颌骨骨折,左侧髁状突骨折,左侧喙突骨折,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及牙根处骨质缺损。而右侧骨折缺损处,是 3 周前离体组织血管蒂的位置所在,在固定骨折时,应当避免过度触及这段血管及软组织。

张曦副主任团队进行颌面骨折的复位
所有的操作,必须建立在不影响血管蒂及下颌骨血运的前提下,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经过两次骨折复位,下颌骨回到了它原本的位置,一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陈师傅顺利出院。

第一次术后(中)及第三次术后(右)颌面部三维 CT
时隔数月,陈师傅回到医院复查。他的面部外貌恢复效果良好,甚至可以成功通过面部识别解锁受伤前的手机。经过功能锻炼,陈师傅现在可以正常喝水、进食一些软质食物。

出院后,陈师傅送来锦旗(左);陈师傅出院时的恢复情况(中、右)
致谢:西京医院整形外科
策划:ame | 监制:carollero、gyouza
插图来源未经特别标注均由西京医院整形外科提供(图片:李思哲 孙黎明 王鑫)

最后编辑于 2023-10-11 · 浏览 11.7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