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病例#少妇痛经逐年加重,止痛药、避孕药均无效,最后发现病因竟是......

发布于 2023-10-10 · 浏览 9188 · 来自 Android · IP 福建福建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0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皎儿皎儿 +20丁当

深夜急诊,我被门外的急促的铃声惊醒。打开诊室门,一位脸色苍白,表情痛苦的妙龄女性走了进来,含泪捂着左下腹坐下:“医生,我今天痛经实在太厉害了,你有比吃止痛药更好的解决办法么?”

我简单问了下病史:22岁,已婚,尚未生育(0-0-0-0),近期无生育打算,正规避孕措施,14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尚规律,6/30,量适中,痛经逐年加重。

“哪个部位痛的最明显啊?”

“左面,像抽筋一样痛”她弯着腰说道。

“左面?不会是宫外孕阴道流血,误认为月经来潮吧......”我猜测。

于是开了超声,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和血HCG检查。

结果回报:血常规仅提示中性粒细胞略微偏高,C反应蛋白轻微升高,血沉和血HCG均在正常范围内。

B超提示:子宫左侧近宫角处可见大小约15×18mm的低回声团块,其内可见7mm的液性暗区,包块周围见血流信号,似来源于子宫肌层。卵巢:形态大小正常。示:子宫左侧低回声团块,结合临床。双侧附件区未见特异性病变。

“难道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我暗暗想到,“可是B超提示回声位于宫角部位,并没有提示附件来源,而且内异症典型的超声表现往往是液性回声,增厚囊壁,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也不太会伴随血流信号,这个超声结果并不符合啊......”

“腺肌瘤?”我又换了个角度,“但是腺肌瘤病灶回声混杂,边界往往不清楚,边缘也不太会有包膜......,看起来也套不上啊”

这时候姑娘又补充到:“我从来月经开始就有痛经,一开始以为就是普通痛经,而且吃止痛药能缓解,但是今天吃了两颗止痛药都没用。”

于是我做了三合诊:

子宫大小正常,无压痛,左侧宫角处有结节感,有轻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无压痛,骶韧带未扪及明显触痛结节。

常规予抗生素抗炎对症治疗,并肌注止痛药,治疗后患者诉腹痛感减轻,我建议她口服短效避孕药,看是否可以缓解痛经。治疗无效!患者出现呕吐

3个月后的妇科门诊,这位患者再次来到医院:“医生,我那天来看痛经,急诊就是你接诊的,挂了抗生素好些了,我吃了短效避孕药,但是对治痛经一点都没作用,这次来月经还吐了”。

“比之前痛的更厉害了么?”

“是的”

我再次给她安排了超声:子宫左侧宫角处见34×32mm的低回声团块,其内似见内膜线样回声,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提示:Robert子宫?单角子宫?结合临床。

看了B超,我给她安排了住院,并完善了盆腔MRI检查。

检查提示:病灶位于左侧宫角肌层内,与子宫内膜腔不相通,T1加权像见不均质高回声团块,最大径约35mm,内见出血灶及血块,T2加权像可见包块周围纤维样低回声包绕,盆腔其余部位未见异常病灶。

与患者沟通后,我们进行了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探查:

宫腔镜下见:宫颈和宫腔形态正常,内膜正常,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可见。

腹腔镜下见:子宫左前壁紧靠阔韧带可见隆起结节,切除病灶过程中见巧克力样液体自病灶内流出。

术后病理:出血性病灶,囊腔内衬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周边见平滑肌组织包绕。

一切总算真相大白:子宫附腔!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月经来潮,并未出现腹痛恶心等不适。

子宫附腔:罕见的子宫畸形

子宫附腔畸形(accessory cavitated uterine malformation,ACUM) 临床罕见,既往因认知不足,曾将其归为特殊类型的囊性子宫腺肌症。

2022年《女性生殖器官畸形命名及定义修订的中国专家共识》中新增了这一类比较罕见的梗阻性生殖器官畸形,发病机制不清。

有假说认为,苗勒管组织的重复或持续存在可能与引带功能(发育为圆韧带)障碍有关,异常苗勒管与对侧的对称苗勒管进行了正常的融合吸收,但是子宫内膜没有吸收,形成了游离异常腔室,从而导致一种新的苗勒管畸形,即 ACUM 的形成。

含有功能性子宫内膜的子宫附腔与子宫不相通。发病年龄中位数在30岁左右,常因月经初潮开始逐渐加重的原发性痛经就诊,因经血无法外流,宫腔积血使腔内压力增大,附腔被拉伸,痛经加重。止痛药治疗常无效,需手术切除附腔方能缓解。ACUM 的诊断标准包括:①位于圆韧带下方孤立的附属空腔肿物,与输卵管不通;②子宫、输卵管、卵巢发育正常(偶有例外);③空腔内衬有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④在子宫其余部位无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病囊肿。

影像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img

B超:子宫肌层内见不均质低回声包块,内见血块,周边见环状血流信号

盆腔MRI:T2加权冠状位:左侧宫角处可见病灶(箭头所示)

img

腹腔镜下所见:子宫圆韧带下方见孤立包块,并向同侧阔韧带内延伸,边界光滑。沿周边肌层切除肿块,见巧克力样液体流出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目前认为ACUM起源于生殖系统发育畸形,故也有报道合并泌尿系统畸形

MR 尿路造影冠状位:右侧泌尿系统重复畸形

img

作为新增的子宫畸形,该如何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⑴青少年囊性子宫腺肌病 (juvenile cystic adenomyoma,JCA):在青少年女性患者中常表现为从初潮开始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在ACUM这个术语正式出现之前,有学者认为既往文献里出现的部分JCA病例可能就是ACUM。

ACUM病灶多位于圆韧带附着处下方,在组织病理学上,ACUM与子宫结构类似,腔内被覆有子宫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外周平滑肌包绕;而囊性腺肌病囊腔内没有完整的内膜上皮,且易同时合并子宫腺肌病。

⑵Robert子宫:国内既往命名“斜隔子宫”、“盲角子宫”(已废除)。

从外观看,子宫轮廓基本正常,子宫分隔从宫底至子宫颈内口上方,偏宫腔一侧,将该侧宫腔完全封闭,与该侧输卵管相通,与对侧宫腔及阴道不相通。

宫腔镜下仅见一侧输卵管开口,是与ACUM重要的鉴别点。

⑶单角子宫伴近端残角子宫伴功能性子宫内膜: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异常,仅有宫体和输卵管,无宫颈及阴道,末端为盲端,称残角子宫;另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成输卵管、宫体、宫颈及阴道,即单角子宫。

根据异常侧副中肾管是否发育成子宫、是否有子宫内膜以及是否与单角子宫有交通孔道分为三型。其中Ⅱ型:残角子宫腔有子宫内膜,与单角子宫腔不相通。具体见下图所示:

img

看完这个案例,下次再遇到痛经难忍的少女,你是不是会有更新更广的思路呢?

痛经 (43)
子宫畸形 (10)
纠错

最后编辑于 2023-10-13 · 浏览 9188

3 35 15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