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我这一路心酸的考博历程
1、个人基本情况:
应大家的请求,同时也是自己想记录一下这段心酸且难忘的路程,遂写下此文。我只是考博众多学子最最普通的一人,一年一度的申博马上要拉开帷幕,希望我的经历也能帮到大家。我是本科普通双非,硕士毕业于某双一流院校(非985),一站博士上岸首医某附属医院(二轮调剂)。英语六级研二才过(434分,低的不能再低了,丢人),2篇一作低分SCI(3区protocol及4区论著,勉强够格)。专硕申请专博。
2、关于文章
对于文章来说,我认为对于普通学校来说3分(区)以上的论著是入门,大概率可以进复试,5分(2区)以上的文章会比较稳一些(牛逼学校及个别专业除外)。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文章出来很晚,直到10月底一周内2个Accepted,所以就没赶上首医的第一轮。如果真心没有1作SCI的话,考外校的博士我认为机会非常渺茫,除非有超能力或是未见刊的好文章能够打动老师。当然我身边也有同学没有SCI顺利考外校的,我也很是惊讶。所以说大家还是要甩开膀子撸起袖子搞文章,尽量往2区靠拢,我现在博士就读的医院已经不报销3区及4区文章的版面费啦(在他们眼里3区4区就是垃圾)。文章的话其实最晚毕业前见刊都有机会的,因为很多学校开始的比较晚或是有补充轮次的招生(比如首医、天医、山大等)。
3、关于英语
我联系的导师们确实也都有问到英语的分数,学校的话好像就浙大要求480+,其余大多是通过即可。对于英语六级,可能有极个别同学没通过或是过期了,真心建议试试GRE,这个另辟蹊径的办法很好使,同学反映相比于雅思简单多了,好像是不考口语及听力吧(具体记不清楚了),周围有2位同学就是这么干的最后也是顺利录取。对于英语六级的分数,要是刷分时间来不及的话,也不用太在意,有个好的SCI文章也足以证明你的文献阅读能力及SCI书写能力。
4、科研计划书
我认为科研计划书不是特别的重要,没必要在这上面花费特别多的时间,真正能够吸引导师的眼睛是你的SCI,这个是次要的。如果你之前给导师写过课题基金的话,倒是可以拿来......(懂的都懂)。
5、具体学校的申博经历: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发了很多邮件,大多是“欢迎报考的说辞”,如果对方老师有意向交流或是特别想报某个老师的话,到可以想法设法搞到老师的手机号发短信自荐(脸皮一定要厚点,我就秉持着大不了拒绝呗的信念),我认为手机号想搞的话,80%都能搞得到的。如果老师对你感兴趣的话,面试前可以拜访一下老师,带一些当地的特产即可,而无须特别贵重。下面具体介绍我报名的学校: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去年是第一年由统考改为申请考核,加之是很早就开始了,所以竞争异常的激烈。因为我这个方向是XX外科的某个方向,博士也不太想改变,所以只能报考三院某老师,初审通过50多人,进入复试的20多人(只招2个人)。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学校在提交材料的时候就要求体检,真是无法理解。结果就是没进复试啦,文章多的话可以试试,因为开始比较早肯定很多大神会扎堆,文章水平次一些的我建议还是不要浪费体检费了,有这个钱不如下顿馆子。
南京大学:这个是我认为比较稳的学校,我报名的是学博,导师在复试前告知我学博只能让一个学生进复试(当时给我乐屁了),后来才慕然发现8年制占据80%的科博名额,留给统考的仅有10-15个(而我们有50多人进复试),有40个导师是招不到学生的。笔试我准备了一个月,大冬天在楼道里几乎把所有的病例生理学重点背了一遍,和丁香园认识的小伙伴互相加油鼓劲,真是和我考研一样刻苦。
笔试的时候几乎也都是历年真题,最后分数下来的时候也挺高。面试很有意思,是基础医学院的老师面试我们,报考导师不参加,我看到别的同学的PPT带南京大学Logo的时候我就知道大概是陪跑了,更何况咱对于基础实验一窍不通。面试前会让翻译一段文献,上午是外科及别的科室,下午是内科,题目不一样。如果真是想报考南大的话,专博可以试试,名额相对多一些,科博真的是太难了。在这里我要郑重地吐槽一下南京的灌汤包,为什么天底下会有甜的包子呢?我们两个人捏着鼻子一笼没吃了。最后分数出来果然笔试分数还可以,面试分数很低,所以就落榜啦。
首医:首医分为一轮、二轮及二轮调剂(只有二轮落榜的才有报名资格)三个批次。如果说第一轮本校同学多的话,第二轮一定要报考,机会很大(我再说一次二轮一定要报,即使落榜你还可以报名调剂批次,调剂批次竞争就小很多啦)。包括首医在内的北京地区的博士90%是专博,科博极少。这也反映出北京地区更重临床,科研也是临床研究为主,对于以后申请课题基金优势不大,要是回南方就业肯定是不友好的。当然首医的最大特点就是招生名额最多,相对更容易上岸。划重点:除了首医以外,其他更容易上岸的院校还包括:大连医科、兰州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我参加了两次首医的面试,一次二轮,一次二轮调剂。两轮都是4:1录取,老师也确实很公平,因为我们也都是外校。要说导师推荐的话,你推荐别人也推荐,导师最后还是看文章水平的。对于笔试的卷子老师们也会看的,但是决定你上岸的还是面试(文章)。第一次面试完,某医院是主考官把所有人叫进来宣布结果,录取的留下来体检,炮灰直接让回家了,这是非常残酷的,地铁上我妈安慰我的时候,泪珠真是在眼里打转(一路上太不容易,同时找工作和考博,很艰辛)。对于第二轮调剂,大家一定要不停地刷新首医的研究生院的招生简章,因为在报名截止之前一直会有导师更新(增加),我最后上岸就是源于别人告知我,有我这个方向的导师增加,我就果断的联系了报考导师,争取同意后报名的。有趣的是,面试的时候有个兄弟是上轮我俩一起报名的一个导师,这次又遇到了。得知人家也有4分+的文章,硕导也是圈内的大牛,而且他们有深入地合作,我心想自己肯定又不行了。此刻已是心灰意冷,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吃过午饭去北京西站的滴滴已经到了,师弟还在不断地的安慰我,面试群里突然蹦出来只有我一个人名单的成绩。当时真的不敢相信,还向老师确认了一下,大喊了一声,后面及时向父母和硕导以及师兄师姐汇报了一下结果,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刻还是激动不已。录取后无事一身轻,整个世界都变得晴朗起来了。
6、写在最后的话
我认为自己最后能坚持到底的秘诀就是:自己一定能考上!如果你也是考外校的话,请你也一定要坚定这个信念。其中的难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无论是金钱还是心态。但是,考博的同时找工作一定要齐头并进。无论如何要提前占个坑,做好考博失败的准备。我在考博的同时去过南医大的招聘会,也和深圳的一家医院达成了工作意向。其次,考博后半期会和毕业大论文书写以及规培考试冲突,读了硕士开始咱们就学会了同时要做好2件事或多件事,一定要好好写大论文和准备规培考试,见过太多阴沟里翻船的了,哥们当年我就是第一年执业医技能太轻视未通过,被人家嘲笑1年。上岸三要素,按重要性排序分别是:实力、机会(运气)、导师推荐(大家都会有导师推荐的,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博导也是要看文章水平的)。除了时间和精力,考博对于经济也是伤不起,我这小半年至少花了2w+,报销的版面费都不够来回跑的。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所有的美好都在来的路上。最后,祝有缘人都能如愿。
最后编辑于 2023-10-10 · 浏览 2.2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