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重症患者体位管理难、高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解决办法看这里
查看病例
重症监护室(ICU)日常晨会,近期高发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引发了高度重视。

有没有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VAP 作为 ICU 常见护理难题之一,常常困扰着医务人员。今天一起来梳理一下 VAP 的预防管理策略。
一、ICU 患者发生 VAP 的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是一把「双刃剑」,是危重患者支持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操作不当可诱发 VAP 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健康和预后[1]。重症患者长期卧床和活动受限也会显著增加 VAP 风险[2]。
导致 ICU 患者发生 VAP 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涉及各个方面,可分为宿主自身和医疗环境两大类因素,主要危险因素见表 1[3]。

表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3]
二、VAP 的常规预防措施:体位管理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预防 VAP 的总体策略是尽可能减少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3]。体位管理是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或机械通气患者预防 VAP 采取的常规护理措施之一。
有研究证实平卧位易发生误吸,而半卧位和俯卧位则可以有效地降低误吸的风险,从而显著降低 VAP 发生率[2,4,5]。
侧卧位是重症患者常见的体位之一,健侧卧位对患者的动脉氧合更有益,定期交替侧卧位可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积聚,有助于促进塌陷肺泡复扩,相较于其他体位也有其独特优势,比如易实施、易护理、易观察等[6,7]。指南/共识推荐对机械通气病人,无禁忌症者应抬高床头 30°~45°,并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及震动排痰[3,8]。
由于医护配比问题,现实临床操作与患者体位管理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研究发现,需在 24 h内翻身 23 次的患者,实际翻身平均次数仅 9.6 次[9],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连续性侧翻治疗(CLRT)的出现或能解决这一困境。
三、VAP 的创新管理措施:连续性侧翻治疗(CLRT)
3.1 满足患者不同体位需求
CLRT 可机械化沿着病床的纵轴旋转病床来左右转动病人,利用重力对肺功能的影响,调动肺部的分泌物[10],并根据病人需求调节床头(HOB)高度,同时满足了 ICU 患者不同体位、HOB 及翻身需求。且操作便捷,可严格实现患者的体位管理,早期预防性使用 CLRT 患者可有多重获益。
3.2 加速患者康复和出院
ICU 患者早期预防性应用 CLRT,可效改善氧合,减少 VAP 和压疮的发生率。VAP 患者使用 CLRT 不仅可显著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2,5,6],早期应用还能减少再插管率和再入ICU率[10],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患者的康复和出院。

图1 CLRT组和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和住院天数的比较[2]
3.3 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研究发现,CLRT 组患者机械通气、住院和 ICU 抗生素治疗时间均显著缩短,治疗费用也相应降低[2]。
还有研究显示,与无 VAP 患者相比,VAP 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治疗费用约增加 29,369 美元[11]。且早期 CLRT 干预组的治疗成本为 45,175 美元,低于对照组的 59,397 美元(P = 0.056)[10]。
四、CLRT 对于医院的成本效益
4.1 操作上便捷灵活,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
CLRT 利用机械旋转,可通过自动床连续侧向旋转改变患者的体位,可灵活调节床头高度,无需医护人员手动翻身,可减轻医生及护士工作负担,间接降低医疗成本。
4.2 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
从医院管理层面来看,CLRT 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2],加快床位周转率;同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2]和再插管率[10],降低 ICU 患者治疗费用[8],不仅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也减轻了国家医保负担。还相应地减少了相关治疗和操作,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疗成本,促进更优完成医院相关指标,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4.3 更具成本效益
有研究显示,从医疗卫生部门和社会层面来看,CLRT 的成本更低,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更高,提示就平均而言,CLTR 比标准治疗方法更具成本效益(表2)[12]。
该研究还指出,安装 CLRT 床位的净货币收益在基本情况分析中为 17,958 美元,该分析基于每 QALY 100,000 美元的支付意愿门槛。安装CLRT 病床的平均净收益为每位患者 1503 美元[12]。
表2 CRRT 成本效益分析[12]

四、小结
ICU 患者长期卧床和活动受限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力措施。
早期应用 CLRT 是 ICU 患者防治 VAP 等并发症的有效方案。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更多智能便捷的医疗技术应用临床。
参考文献:
1. 邱海波,刘玲.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J].医学与哲学,2007,28(18):8-12.
2. Staudinger T, Bojic A, Holzinger U, et al.Continuous lateral rotation therapy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rit Care Med. 2010 Feb;38(2):486-90.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4):255-280.
4. 雷花,蒋文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控护理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20,46(5):378-380.
5. 许旭春,章仲恒.持续侧方旋转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荟萃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09(6):570-574.
6. Hewitt N, Bucknall T, Faraone NM. Lateral positioning for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6;2016(5):CD007205.
7. 付祥真, 罗霖, 刘奎, 等. 不同病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23):8.
8.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规范化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项目组,中华护理学会行政管理专业委员会.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6):740-747.
9. Wanless S, Aldridge M, et al. Continuous lateral rotation therapy - a review. Nurs Crit Care. 2012 Jan-Feb;17(1):28-35.
10. Swadener-Culpepper L, Skaggs RL, Vangilder CA, et al. The impact of continuous lateral rotation therapy in overall clinical and financial outcom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Crit Care Nurs Q. 2008 Jul-Sep;31(3):270-9.
11. Washington GT, Macnee CL, et al. Evaluation of outcomes: the effects of continuous lateral rotational therapy. J Nurs Care Qual. 2005 Jul-Sep;20(3):273-82.
12. Kang, S. Y, DiStefano, M. J., Yehia, F, et al. Critical Care Beds With Continuous Lateral Rotation Therapy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Injury: A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J Patient Saf. 2021 Mar 1;17(2):149-155.
CN/MA/23/03-0907-01
最后编辑于 2023-10-08 · 浏览 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