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笔记|HDL水平的“高低之惑”

有关HDL抗AS作用的困惑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研究证实其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与冠心病(CHD)发生危险呈负相关,这提示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一定的抗AS作用,升高HDL-C水平是抗AS的靶点之一。
然而,在临床研究中有学者却发现了一些矛盾现象:升高HDL-C水平的药物并没有使患者获益,有些降低HDL-C水平的药物却能抑制AS发展。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可显著提高HDL水平。人们曾对CETP抑制剂在治疗AS中的应用寄予厚望。但临床研究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虽然CETP抑制剂托彻普(torcetrapib)能有效升高血浆HDL-C水平,但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终点(粥样斑块体积百分比的变化)并无改善;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相比,患者接受托彻普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反倒增多。相反,抗AS药物普罗布考(probucol,商品名:之乐)可降低HDL-C水平,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对于延缓AS进展、减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其他研究也显示,部分CHD患者的血浆HDL水平并不降低,人类CETP缺陷往往伴随着HDL-C水平升高,但其冠脉疾病的危险明显增加。此外,清道夫受体B1(SR-B1)表达缺陷的动物血浆HDL-C水平升高,可加速AS的形成。 以上这些令人困惑的现象告诉我们:HDL-C水平升高不一定代表AS的改善和临床获益,而降低HDL-C也并不一定促进AS进展。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HDL究竟怎样发挥作用?目前检测的HDL-C能代表HDL的真正水平和功能吗?
最后编辑于 2023-10-06 · 浏览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