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精读:露晰得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效果临床研究特辑

●导语
寒假到来,以便临床的验配医生更了解露晰得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更了解不同基线条件配戴者的临床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患者设计更优的镜片参数和近视防控方案。小编在文献库里检索关于露晰得角膜塑形镜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找到24篇以露晰得角膜塑形镜作为近视防控手段的研究,它们是来自全国各地医院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露晰得角膜塑形镜运用于近视控制的临床研究,仔细研读了文章的研究设计思路及结果。
今天主要分享3篇,主要想从不同年龄、不同屈光度的受试者配戴露晰得角膜塑形镜后的屈光变化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文末小编将主要信息整理成表格,欢迎大家一起来看~
01
文献一
文献1:《不同型号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低度近视效果比较》
作者:谢龙堂 吕太亮 吴慧 张萌 胡媛媛 林潇 张诚诚 吴建峰 毕宏生;

目的
这篇文章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学院的谢龙堂,于2021年12月发表,作者为探讨保护儿童视力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比较不同品牌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低度近视的效果。
方法
作者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8~12岁初次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资料175例(350只眼),回顾性分析配戴梦戴维Mouldway,阿迩法Alpha,露晰得Lucid,CRT4种不同品牌角膜塑形镜1年后眼轴长度(AL)和等效球镜度(SER)变化的差异,分析眼轴长度(AL)变化量、等效球镜度(SER)变化量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受试者的纳入标准:(1)单眼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为[-3.00,-0.50]D;(2)双眼SER差值为[-1.00,1.00]D;(3)裸眼视力≤0.8;(4)眼压≤21mmHg(1mmHg=0.133kPa);(5)双眼无影响视力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受试者的排除标准:(1)有角膜塑形镜配戴史;(2)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3)参加其他临床试验;(4)同时使用阿托品等其他手段控制近视。

配戴不同品牌角膜塑形镜的儿童AL基线、SER基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ouldway组、Alpha组、Lucid组和CRT组AL变化量M(P25,P75)经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SER变化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Spearman分析,年龄与AL变化量呈负相关(r=-0.26,P<0.05),与SER变化量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10,P>0.05)。
经WilcoxonMann⁃Whitney秩和检验,不同性别儿童的AL变化量(Z=-2.25)和SER变化量(Z=-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果
本研究主要得到两个结果:第一,从统计学角度,低度近视儿童配戴不同品牌的角膜塑形镜1年后的眼轴长度变化与等效球镜度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第二,经过Spearman分析,年龄与眼轴长度变化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小,AL变化量越大,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也符合儿童屈光发育的一般规律。
从具体数值上来看,配戴露晰得角膜塑形镜的30例受试者,平均年龄在四个不同品牌中最低,为9岁,一年后的眼轴变化量为0.35mm,结合上述两条结果来看,年龄越低眼轴增长会越多,这里的眼轴增长也包含了生长发育的生理值,8-12岁儿童眼轴长度增长0.15~0.2mm/年,近视发展中未给予干预措施的儿童眼轴长度增长0.3~0.5mm/年。一年后的等效球镜度改变为-0.25度,在四个品牌中增长最少;综上所述,露晰得角膜塑形镜的近视防控临床效果良好。
02
文献二
文献2:《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儿童近视伴角膜重度散光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吴智敏 李旭东 陈易生 夏青

目的
本文为了探讨环曲面(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儿童近视伴重度角膜散光的长期疗效。作者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吉县中医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伴重度角膜散光的患儿56例110眼,将其分成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的塑形镜组30例59眼和普通框架眼镜矫正的框架眼镜组26例51眼,年龄8~16(10.90±2.31)岁;近视度数-0.75~-6.00 D,角膜散光-2.00~-3.50 D(散瞳主觉验光)。随访观察所有患儿18个月的临床疗效。

方法
塑形镜组患儿戴镜后1 d、1周、1、3、6、12、18个月(不停戴)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散光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框架眼镜组患儿戴镜后6、12、18个月(不停戴)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散光、眼轴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戴镜后6、12、18个月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散光、眼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戴镜后18个月屈光度分别增加(-0.54±0.29)、(-1.55±0.27)D,两组屈光度增加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

根据随访结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1年后的眼轴长度变化量分别为0.2mm、0.77mm;与第一篇受试者有所不同的是,这篇文章选择的受试者塑形镜组平均年龄为10.5岁,均配戴露晰得Toric镜片。
结论
本研究显示 Toric 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了大部分角膜散光,镜片中心定位良好,裸眼视力提高理想,近视增长控制良好。采用 Toric 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儿童近视伴重度角膜散光,可以长期有效控制眼轴增长,优化视觉质量,是安全有效的。
03
文献三
文献3:《角膜塑形镜对低中度近视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作者:魏士飞 李仕明 孙芸芸 康梦田 王嘉南 冉安然 张丰菊 王宁利
目的
这篇文章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为了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过程中和停戴后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变化,评估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本研究属于随机对照研究。
方法
作者收集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的低中度近视儿童100例,平均年龄(11.0±1.9)岁。将受试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配戴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框架眼镜组)。分别于基线、配戴6个月和1年并停戴1个月后测量散瞳后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CLT)。
结论
最终91例近视儿童完成研究。框架眼镜组(46例)和角膜塑形镜组(45例)的基线AL、CCT、ACD、C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框架眼镜组和角膜塑形镜组儿童,配戴6个月后AL延长量分别为0.21 mm和0.10 mm(t=3.213,P=0.002),1年后分别为0.34 mm和0.23 mm(t=2.388,P=0.019)。本文发现,角膜塑形镜可有效减缓近视儿童AL的延长、减小ACD和增加CLT,且停戴1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

04
总结
综合3篇文章的受试者资料与研究结果:

儿童近视发病的平均年龄为8岁,近视发展缓慢阶段的平均年龄约为16岁,发病年龄越大,发展速度越慢,可能是导致年龄较大的近视患者使用角膜塑形镜效果较显著的原因;发病年龄越小,发展速度越快,基于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发展有较明确的控制效果,且是目前临床上用于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的最主流手段,所以,在确诊为近视之后,符合角膜塑形镜适应症的青少年儿童应尽早配戴,尽早干预,从而有效控制近视度数增长。
散光患儿配戴框架眼镜后,周边视网膜像存在畸变,成像质量差,且对比度下降。使用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往往较难获得良好稳定的中心定位,镜片偏位将引起角膜的不良变形和视力欠佳。Toric 镜片的特点在于根据角膜中周区的曲率差异,在角膜强弱主径线方向上将平行弧设计成与中周区角膜形态接近的 2 个弧度,增强镜片的附着张力,以提高镜片在角膜的中心定位能力,使角膜形态产生更科学合理的变化。Toric 设计的镜片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角膜散光的配适,降低角膜散光及减少摘镜后出现的视觉不适症状的概率,提高视觉质量。
通过研究文献表明,露晰得角膜塑形镜用于临床的近视控制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缓青少年儿童近视度数增长及眼轴长度增加。
最后编辑于 2023-09-27 · 浏览 797